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47031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年安徽高考诗歌鉴赏真题(20022012)铜陵第二十中学 余飞2002年全国高考安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 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含有惜 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是从听到的“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2003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 杂念;毒龙,指世俗

2、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 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 分别是“ 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咽” 、“冷” 两字绘 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2004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 寻 常” 的细节?表达了他

3、什么样的情感?答: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 对家乡亲 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2005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春行即景李 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答:这道试题是就所供绝句的三、四句要求考生指出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可知, 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 ,“花”对 “鸟”, “自落”对“ 空啼”。2006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4、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 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 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 间起承上启下。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 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07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5、,此 际偏思汝。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 答成“烘托”也算对)(2)“男儿身手和 谁赌?老来猛气 还轩举” ,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 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2008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小孤山 宋 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 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 澜。坚如猛士敌

6、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 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 中“孤”字的妙处。答案:(1)此 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 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 胜利的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 与孤臣的“ 孤”,字面相 应, 联想自然。小孤

7、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2009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 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 丝 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 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 堪伤。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从全词看,“ 空惆怅”和“ 无人解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

8、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 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2010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岁 暮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鼓角 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 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 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 诗时,

9、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 诗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 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 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争;与后文“ 鼓角”相映,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 “请缨”,典出( 汉书。终军传;在诗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011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

10、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 ch):这 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 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从虚实结 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答:(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 实结合,激 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012 年全国高考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 知 逐 胜 忽 忘 寒 ,小 立 春 风 夕 照 间 。最 爱 东 山 晴 后 雪 ,软 红 光 里 涌 银 山 。注本诗为 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 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2请赏析“ 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 、“涌”二字的妙 处。1.答案 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 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 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 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触可感、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 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