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6391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丹江口市高中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复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4 4 章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第三节三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 第四节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学会估算种群密度。2.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3.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说清种间关系的类型且能举例。4.能描述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复习检测复习检测】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2.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 代表两种生物,C 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

2、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图(一) (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甲 B.-甲 C.-丙D.-乙3.上图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类 A、B、C,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区域不同。第四种鸟 D,与B 有相同的需求,从 X 点处进入该环境后,B 种鸟类最可能( )A.与 D 种鸟和睦相处 B.移到别的区域,与 A 种鸟或 C 种鸟共同生活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 D.与 D 种鸟竞争4.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 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

3、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防治害虫,这种防治法治虫的目的是( )A.减少害虫出生率 B.破坏害虫年龄组成 C.破坏性别比例 D.增加死亡率26.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趋于不断减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 ( ).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7.右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AI B CIV DV8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其种

4、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A B C D9将两种十分相近的动物放入一个容器中,除了供应有限的食物外,其他条件都保持恒定,两种动物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过一段时间,将会( )A两种动物的数量都保持不变 B两种动物的数量都将发生一定的波动,但比例不变C只有一种动物可以生存下来 D都有可能发生10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那时不允许打猎) ,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A狼的数量随驼鹿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C驼鹿数量随

5、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 11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蘑菇和曲霉的关系是(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12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特征,那么 a,b 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个体,一群鲤鱼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群鲤鱼13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移率14 (2007 山东理综)下列选项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

6、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15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狼种群数量驼鹿种群数量1970109019721211519742014519762510519781895198018983A该种群一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16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将退耕。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面列举的情况中除外,均是未来生态演替的趋势( )A营养级的数目增加 B每年同化的太阳能增加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 D非生物的有机

7、质(生物的遗体或脱落物)减少17有三种动物,A 和 B 均以 C 为食,A 又以 B 为食,则 A 与 B 够成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B竞争C共生D捕食和竞争18右图示某个温带自然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群密度的季节性变化,据图不可以得出的信息或结论是( )A种群的数量经常发生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情况B春末及夏季,湖中的营养物质因藻类大量生长繁殖而减少,且部分藻类因高温而死亡,所以营养物质较少、藻类较少C秋季,因部分死亡的藻类被分解者分解,致营养物质少量增加,故藻类又出现小幅度的增长D该图所示的营养物主要指等各种无机盐离子和各种有机物19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研究了右图,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

8、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 1 代表死亡率,P 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B曲线 2 代表死亡率,P 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C曲线 1 代表出生率,P 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D曲线 2 代表出生率,P 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202006 年 4 月份的生物学教学上登载:胃幽门处的幽门螺杆菌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因素;4我国宁夏引入狐狸以防治鼠害;为了提高蜂蜜质量和产量而引进的西方蜜蜂对中国本土蜜蜂造成严重排挤而使新疆和大兴安岭几种蜜蜂相继灭绝。请分析幽门螺杆菌与人、狐狸与鼠、西方蜜蜂与本土蜜蜂的生态学关系分别是( )A寄生、捕食、竞争 B捕食、竞争、种内斗争C共生、竞争、种

9、内斗争 D寄生、捕食、种内斗争21(每空 1 分,共 10 分)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下图甲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种名0102030405豚 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曼陀罗3.02.11.10.30.1龙 葵3.02.00.400灰绿藜3.22.81.71.30.6(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 _关系,它

10、们相互争夺_。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豚草的花粉可引起很多人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医学上认为,过敏反应是_所发生的反应。(4)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在选择物种时应尽量_。(5) (2 分)请在坐标图一的乙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6) (2 分)如图二的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在图二的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522 (每空 2 分,共 18 分)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 3 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1)图示 A、B、C 各为什么类型?A_;B_;C_。(2)种群 C 的密度会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11、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填代号)。(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填代号)。(4)B 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是 。23 (每空 3 分,12 分)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有关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二、方法步骤: 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_。_。_。6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