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568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1 1 1 1、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吴王刘濞为首 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 国王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 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吴王刘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 久。这场变乱导火线是,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 年) ,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 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 王,发动了联合叛乱。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同时又派人与匈 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用“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举兵西向 。叛军顺利地打到河南东部

2、。景帝因此很惶恐,先从袁盎议杀了晁错,想满足他 们“清君侧”要求换取他们退兵,但晁错已死,叛军不退,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 叛军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 ,为景帝之弟梁王刘武所阻。至此时,景帝才决心 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条侯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三十六将军,以奇兵断绝 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 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汉景帝平定王国叛乱,为后来汉武 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基础。 2 2、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 乾德元年(963年)春,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 令铎、赵彦徽、罗彦环诸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

3、酣,宋太祖对部下们说 “朕若 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朕虽身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 朕从来没有好好睡过。 ”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为什么这么说,现 在天命已确定,谁敢再有异心?”太祖曰:“谁不想要富贵?有一天,你部下一 样对你黄袍加身,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 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 宋太祖 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 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地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 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

4、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 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 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 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3 3、中国古代(从汉至元)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从汉至元)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 不出四条, 后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汉官仪说: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 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遇事 不惑。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

5、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 的权威性。 东汉时期,随着地方豪强的发展,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三国时的曹魏 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 。在朝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 , 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为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朝 廷举荐。由于“中正官”经常举荐自己的族人担任官职,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 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势力不断壮大,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唐时 期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量才录用。科举制度 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把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 地方和中央在选官

6、方面的腐败,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同时,科举制扩大了统治阶 级的基础,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局稳定。科举制自隋唐出现后,便一直为此后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专重“四书” “五经” ,八股取士, 禁锢了士人思想,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4 4、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我国从公元前688年设置县级行政单位,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萌芽 的出现,其制度发展经历了:建立郡县制;发展州制;变革道路制;完善 省制 四个

7、时代 一.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建立郡县制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 直至东汉未年,被州制时代所取代,相继沿革400余年。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 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 二.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发展州制时代 为加强对地方的监控和有效管理,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 三州”10。州为监察机构,长官为刺史,位卑权重.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 ,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 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处于州制时代向唐宋时期道路制时代过渡的阶段。 三.我

8、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变革道路制时代 由于南北朝州、郡滥置,导致州制行政区划的衰落,尽管隋初着力整顿,结 束了州、郡滥置的现象,但已难挽救其衰败 .值得注意的是,唐朝最高行政机构 不是州或郡,而是“道” 。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 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 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 改名为“路” ,这表明我国唐宋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进入道路制时代,先后长达 600年左右。 唐代行政区划中,不但有唐太宗新开创的“道” ,还有唐玄宗新设置的“府” , 这也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变革中出现的一种

9、新制度。府最早设于唐玄宗开元元年 (公元713年) ,他将国都所在之雍州改为京兆府,陪都洛州改为河南府,府开始 成为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的重要单位。 4.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完备省制时代。 5 5、古代的避讳、古代的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 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皇帝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坐牢甚至杀头 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 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 ,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

10、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 取名“嬴政” ,以后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 “正月”的“正”不再读“政” , 而读作“征”了。 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恒娥改名“嫦娥” ,把恒山改为“常山” 。汉光武帝 名叫刘秀,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 。唐太宗叫李世民,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 部改为“户部”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1、了解汉至元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过程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概括梳理考点概

11、括梳理】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1)原因: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_、_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_;汉武帝颁布“_”, 规定诸侯王死后, _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1)措施: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 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往往发展成为_。 (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_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 了中央集权。 3.北宋:(1)背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12、 (2)措施: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行政上文臣担 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来源:学 *科*网 (3)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 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_的祸根。 4.元朝:(1)措施:实行_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 设_,边远民族地区设_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但行使权力时受到_的节制。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_,巩固了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_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 的开端。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1)原因:汉初,

13、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目的:为了加强皇权 (3)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是_,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 _。 3.隋唐时期:(1)措施: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 _、_和_。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_六 部. (2)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 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度,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北宋: (1)措施: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 _、_和

14、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 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1)措施:_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 加强。 (2)后果: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三、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1)制度:主要实行_。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 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1)制度: _。 (2)影响: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 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 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

15、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 去。 3隋唐:(1)制度: _。_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 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 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2)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 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 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 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互动探究互动探究】 一、一、 材料一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总结秦朝的灭亡教训后认为清朝灭亡的原因是“亡于独”,即 秦朝中央由于没有分封同姓诸侯,致使在秦朝中央政权遇到危难时没有地方诸侯 的支持,所以秦朝才会如此快的灭亡。所以,汉初,除了继承秦朝制度在地方实 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 材料二材料二 (元朔二月)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兹同生,愿以邑分弟,其 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 侯矣。 汉书卷六武帝纪 材料三材料三 其后更用主父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