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498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 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 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 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通过重构,文学

2、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 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事实上,重构最大 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因此,这 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 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布鲁姆认为,作家 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

3、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 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 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 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 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 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 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 动有关。在那些

4、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刘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 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 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倒,建立规范,让后来者有 倒可援,有法可依,形成体制。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如荷马的史 诗,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作品,弥尔顿的诗歌,18 至 19 世纪的英国小说等,都显示 出文学教诲的本质特点。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 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为教诲功能服 务的。文学缺失了教诲动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

5、审美价值则无法存在。文学价值的大小 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反 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 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 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摘编自聂珍钊史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 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其更完善和实用,就是文学经典的重构。 B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推翻经典,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接纳被历史

6、 确认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C针对现在或过去,对经典书目进行增删,文学经典就可以与历史同步,其书目就可 以变得完备和可靠,其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 D文学经典书目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因为文学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 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布鲁姆认为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典。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能够变 为经典的原因,人们各有看法,没有定论。 B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这些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却不能成为经典,因此, 文学经典作品不必具有原创性。 C布鲁姆认为,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

7、成为经典的标志,但是作者认为,对此 文学经典化的标准,大家难以共同接受。 D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这是从文学起源上 对文学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 A文学的最早的源头是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是教诲, 这是从文学的源头上探寻文学经典的特性。 B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弥尔顿的诗歌,18 至 19 世纪的英国小说等,这些作品 形式、内容各异,但都具有教诲的本质特点。 C文学的审美功能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作 品教诲功能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大。 D文学能否

8、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发挥教诲的功能越大,其价值就越大, 无法体现教诲功能的作品难以成为经典。 (二)使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主持人:祝希娟老师,您好!当年红色娘子军选择吴琼花这个角色的演员的时候, 谢晋老师是怎样挑上您的? 祝希娟:以前我从不接受这样的专访。现在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愿意说说以前没说过 的一些心里话。让大家了解我们中国的电影艺术和中圆文化有一个继承发扬的过程当时, 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学习,那天谢晋看见我和一个男同学争论,就被吸引了。 谢导问能不能找我谈一下。他把剧本拿给我看。我连夜看完,非常喜欢这个角色。谢 导说,把那些让你

9、激动的戏勾出来,我做到了。后来证明,我勾出来的是我拍得最让人感 动的。比方说,枪打南霸天、洪常青就义等。后来我去剧组报到,到食堂吃饭时所有人都 回头看,想看一看谢导花了两年时问找到的演员。结果看后摄影师说也不咋的,穿着旧棉 袄,两根大辨子傻呼呼的,吃饭呼呼的没个样子。后来谢导让我们全部下到海南岛体验生 活。我脱胎换骨成一个海南岛姑娘,而且是海南岛底层的丫头。来源:Z#xx#k.Com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影片,基本上四五十天就拍完了。所以,我觉得跟今天的演员比 较起耒,那个年代是在做艺术,现在是在做娱乐。 祝希娟: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没有片酬。我是学生,就只有每个月补助 18 元钱。18

10、 元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 主持人:那时不像现在,那时的明星就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不像现在的明星要高 片酬,住着大房,开着豪车。 祝希娟:那时不叫明星,叫文艺工作者。我们的演员、导演、编剧千万千万别忘了,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主持人:您看现在很多抗战片,是不是很好笑。一个女游击队员拍成女学生似的,有 时候还烫了头发。 祝希娟:我觉得很好笑,抗日战争片中开的汽车是解放牌的,怎么可能呢?这是最起 码的知识主持人:祝老师,我们现在有些追星族,像很多少男少女们会去酒店、宾馆, 一守就是一天一夜,等待着他们追的明星。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情况吗? 祝希娟: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明星。那个时候娘子军播完以后,差不多

11、每天都有这么一 探信,全都是观众来信。那些观众绝大部分谈看了娘子军后对自己的教育,对自己的启发, 里面没什么“我爱你”这类的东西。来源:学科网 主持人:希娟老师,你们那个年代的明星很少化特别浓的妆。那个时候的审美是什么 样的标准呢? 祝希娟:一个内在美,一个外在美。不管角色的大小,你都要演好。不在乎演员漂亮 不漂亮,但要有魅力,就是说要有人格的魅力。 主持人:根本不考虑装饰。 祝希娟:现在的抗战剧,历史感都没有了,你说八路军能粘眼睫毛吗?怎么让人信服 这段历史。 主持人:最近媒体报道一些明星吸毒和嫖娼的现象。像你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怎么 看待这样的现象? 祝希娟:我觉得现在一些演员中有个别是这

12、样子的。不是说演员不允许,就是一般普 通老百姓也不允许。你去吸毒、嫖娼,你对得起观众吗?你对得起国家对你的培养吗?这 些败类不清除,我们这个队伍不会很纯洁。 谢晋导演、陈强老师都在天堂。我每次到上海,一定跟着师母一块到福寿因,给那些 老师们送一束花。 (选自陕西新闻网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主持人从祝希娟在其成名作红色娘子军所担任的角色谈起,一下子就将观众 的思绪拉到了过往的岁月中,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B当年的祝希娟“穿着旧棉袄,两根大辫子傻呼呼的,吃饭呼呼的没个样子”的形象 其实是不符合角色要求的,能被选上关键在于她十分努力。 C祝希

13、娟多次强调那个年代没有明星,自己也不是明星,而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其目 的是想让观众朋友们离现在的明星远点。 D现在的影祝剧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人不尊重历史,甚至对于一些常识 性的东西也弄不清楚,主持人和祝希娟对此都特别痛恨 5主持人和祝希娟认为,目前的演员存在哪些不好的地方?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4 分) 6从材料看,祝希娟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长命的家门前有棵苹果树,结的苹果味道酸,没人喜欢吃,没人采摘。长命括起头来, 看树上又结出不少苹果,这些被人遗忘的苹果半青半

14、红地坠在枝上,被虫叮,被乌啄,似 长了雀斑一样布满斑点,要多丑有多丑。它们的模样和此刻的长命很像,想到这个,长命 的心就灰暗了。 长命的家在农村。他把自己这样的人叫城市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收 入与在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 人的身份,像这名字,村里边许多人叫得富、来富、富贵。 这些奇怪的想法是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才出现的,腰给伤了,长命只能在家干些轻 松的事。而养猪种莱却不为支撑家里的生活,干这些杂事儿,只为家人吃上安全食物,但 长命总觉得自己没被派上用场,像城市的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和土地失去关系,丢掉主业 后与千百年来农民的定义相

15、隔甚远。但城里人不管这些,一样坚定地认为他们就是农民, 长命常常为此觉得尴尬,虽然生活好了起来,他们却被城市和土地同时忽视。来源:学科网 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 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在头顶项 上“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正值放学的时候,孩子们自校门蜂拥而出,散到街上,散到陡峭的坡边。长命的儿子 也在这所小学读书。这时候有可能会碰上儿子,这不是好事,十二岁的儿子不喜欢在大庭 广众中碰见拉泔水的他。他将头低下来,只看前面的路,快到街口,听见儿子叫他的声音, 他有点惊喜,忙刹住车,看见儿

16、子跑上前来,儿子不看他,也不看油腻的摩托车,只望着 身边的人流,细声细气地说:“老师让买升学考试的模拟试题,记住了,数学和语文都要, 就在新华书店里。 ” 长命把三轮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 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熟悉他们的眼神,也就是嫌弃而已,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 房,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 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 长命骑着摩托车离开时心情槽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长命忘不了女人隔着玻璃窗 瞪他的那一眼,岂止是一个恶毒所能囊括的。 长命后来耙车停好,准备给儿子买模拟题。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 小女孩,女人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 用身都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 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他听见小女孩指着画册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