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459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9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22/2018,10/22/2018,3.北宋与西夏的“和”,一、契丹的兴起与辽的建立,二、党项的兴起与宋夏和战,2.北宋与西夏的“战”,1.党项的兴起和西夏的建立,1.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2.宋辽之间的“战”与“和”,1.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10/22/2018,耶律阿保机雕像,契丹人引马图(内蒙古赤峰辽墓壁画),2.宋辽之间的“战”与“和”,北宋建立后,为了收回幽云(燕云)十六州,先后多次发动对辽战争,均以失败告终。,澶州之战,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攻宋,逼近黄河北岸的澶州,东京告急。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宰相寇准力主抗敌,并劝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大受鼓舞,击退了辽军。,在宋

2、军御营内,正开着紧急会议,辽人提出议和,众位爱卿有何高见?,陛下御驾亲征,我军士气如虹,大可一举北上,收复幽云,消灭辽国。,陛下万万不可,辽军只是一时受挫,并未伤筋动骨,绝非亡国之相;且我军完全没有做好亡辽战争的准备,如若冒进,恐重蹈覆辙!不如先行议和,徐徐图之。,嗯,爱卿所言甚是!就按你说的办吧。,此番辽军侵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士厌战,士气低落,军力日弱。只要我们打持久战,定能取胜。,不错,陛下,我军如若要战,势必北上,北方大都是平原 ,对于辽人的骑兵相当有利 ,而我军缺乏战马、骑兵本弱 ,属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何况战火绵延,百姓流离失所,恐江山社稷不保啊。依臣之见,为今之计,与

3、辽人议和 ,休养生息,止戈息兵才是最佳的途径。万望皇上三思!,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议和的内容:双方约定互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互不骚扰,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为“岁币”。,澶渊之盟的利与弊:材料一 宋最终与辽谈判,决定每年给岁币10万两,这笔钱,比每年的战争开销少得多。 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今天的历史学者普遍认为,澶渊之盟并不是屈辱的。从内容上看,基本上是合适的,而且,它有利于两边的老百姓,因为不打仗了。赵冬梅千秋是非话寇准,1.党项的兴起和西夏的建立,

4、西夏武士,根据地图,了解三个民族政权的地理位置。,916年 上京 耶律阿保机,960年 东京 赵匡胤,1038年 兴庆 元昊,观察以下图片,了解其特点。,契丹文字碑刻,契丹钱币,西夏艺术品鎏金铜牛,2.北宋与西夏的“战”,西夏建立后,与宋朝多次发生战争,大败宋军,但也消耗巨大,国穷民怨;北宋屡战屡败,国内兵变、民变四起,统治阶级自顾不暇。,3.北宋与西夏的“和”,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夏 宋问题:如何看待“宋夏和议”?,向宋称臣,赐给西夏岁币,边境设置榷场,在西夏看来,好处是 在北宋看来,好处是,1.有利于西夏政权的巩固。 2.有利于西夏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

5、促进自身发展。,1.岁币给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2.议和比打仗更有利:岁币比战事的花费要少得多。,文成公主入藏,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形式有哪些?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辽鸡冠壶的变化),民族改革,“和亲”,北宋,宋夏和议,西夏,澶渊之盟,辽,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联系与碰撞中不断交融。公元10世纪前后,曾出现北宋与辽、西夏等政权并立的局面。按照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巩固练习,C,A.宋、辽、西夏 B.宋、西夏、辽 C.辽、宋、西夏 D.辽、西夏、宋,

6、2.下列关于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 北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C. 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D. 统一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3.对于澶渊之盟的历史影响,历来是很有争议的。王小蒙同学认为它主要是消极的,你认为王小蒙同学评价的出发点是( ) A. 加重了北宋的财政负担 B. 宋辽之间出现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 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D. 阻碍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A,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中国人对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的最好概括。连自己都保不

7、住,每年不断地送钱,自称儿皇帝还老挨揍。两个皇帝做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下去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都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扰。汉民族在历史上三次亡国:五胡乱华、蒙元、满清。这是冷兵器时代农业文明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西汉武帝很强悍,但后期不是还得采用和亲政策处理游牧民族的问题吗?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靠一个弱女子王昭君打点,不让人惭愧吗?汉武帝再强悍也无法彻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问题。大明王朝也有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事件,其实每个王朝都对游牧民族头疼,宋朝不应受到谴责。纵观汉、唐历史,大规模扩张之后无一例外地带来国家由盛转衰的结果。相比之下,宋太祖绝不是刘彻、杨广、李世民那样的好大喜功之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出身“职业军人”的皇帝,却建立了一个“大而不霸”“富而不霸”的王朝。1.第一段材料中的史实涉及到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2.第二段材料中认为宋朝不应该受到谴责,从材料中归纳出作者的中心观点,作者又举出了哪些例子证明?,1.西夏、辽、金、元。 2.中心观点:冷兵器时代农业文明无法解决游牧民族的侵扰。例子:西汉末年昭君出塞和亲换取边境和平;明朝前期,土木堡之变明军覆没,英宗被俘。,再 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