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295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康一高太康一高 2016-17 学年下期高一第一次开学考学年下期高一第一次开学考历历 史史第第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60 分)分)1.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 “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 “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 D因地制宜2.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

2、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3.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是麻、黍、稷、麦、菽,后来最流行的是稻、黍、稷、麦、菽。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由于A.水稻出现较晚 B.经济重心南移C.粮食需求增加D.饮食结构变化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A.血缘纽带关系的

3、稳固B.聚村而居的孤立和隔膜C.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D.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5.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 “湖广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7.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

4、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边的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 ) A. 闲暇时与妻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B. 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柜坊兑换飞钱C. 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竟无意购得一件粉彩花瓶D. 趁冬日水浅维修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8.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

5、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 、 “桑” 、 “丝”等文字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9.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 20 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10.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

6、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 ”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C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11.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1212.松窗梦语描述明朝经济发展:“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而三

7、吴为最。即余先世亦以机杼起,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西北之利莫大于绒、褐、毡、裘,而关中为最。夫贾人趋厚利者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倍蓰无算也。 ”这说明A.农业发展十分迅速 B.手工业发展地域性强C.东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D.明朝仍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3.“我吴市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A. 官营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B. 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C. 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14.魏

8、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发展 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 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15.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16.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

9、,弗轻能至也。 ”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17.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 市场监管的加强18.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

10、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19.下表是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据此分析导致明清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帮主营商品形成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徽商茶、盐、典当、瓷器、丝绸明成华、弘治年间17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初19 世纪 40 年代晋商茶、盐、票号、粮食、丝绸明中期鸦片战争前夕1862 年后江右商帮瓷器、粮食、茶明成华、弘治年间18 世纪初至 19世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外国商人可以直接进入内地采购 外商在华享有贸易特权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了商业的发展A BC D

11、20.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2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 ,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得到认可22.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

12、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 1800 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18 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23.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B “隔绝于世”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 “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 D中国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24.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规定, “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

13、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 “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2525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 ”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促进冶铁技术发展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推广普及铁制农具2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 “

14、这个制度”是指我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27.近年来,对太平天国运动否定的声音大于肯定的声音。但是,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 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请试从革命史的角度分析( )A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斗争是正义的B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太平天国拒绝承认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D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担负起反侵略和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8.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

15、官重视思想品德29.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这表明( )A “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30.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说:“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为此成立的“高级联营机构”是A欧洲原子能联营 B欧洲煤钢共同体C西欧经济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第第 II 卷(非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