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744890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到个别,【全书基本框架】,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 第四单元,辩证的唯物论 第四五课,唯物的辩证法 第三单元,认识论 第六课,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整体与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联系,发展,矛盾(全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第四、五课,第六课,第 四 单 元,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群众史观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观与价值观,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唯物史

2、观):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力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见88页相关连接),A.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社

3、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其中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c.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有阶级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

4、作用第一位),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a.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

5、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是: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冲”决定的。其实质都是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注意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个),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回顾:,(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思考:,没

7、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

8、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重要概念,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3、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 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

9、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起促进作用,当不适合时起阻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10、它起促进作用,当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起阻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小结,哲理小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辩证唯物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认识论) 社会存

11、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都说明的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例 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 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2

12、、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 起促进作用。“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起推动作用。“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A.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B.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A.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13、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A.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与前者相同),B.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C.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

14、,社会意识,决定,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实践,通 过,不 断 解 决,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 的,实现 途径,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 社会,改革,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论)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决定,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15、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

16、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高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出社会精神财富,实现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世界观(原理),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基本内容:,(2)党的群众路线,地位:,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方法论,见课本P95,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要 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意 义,两个重要保证,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1-1,11-1知识结构:,价值观:揭示人生价值的含义、标准及实现途径,【第十二课考点】,一、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了解) 二、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理解) 三、价值观的含义(了解) 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 五、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理解) 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了解) 七、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理解) 八、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