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879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县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北省武邑县河北省武邑县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H-1 C-12C-12 N-14N-14 Zn-65Zn-65 O-16O-16 F-19F-19 Cl-35.5Cl-35.5 NaNa -23-23 As-75As-75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4040 分)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5 题,30 分,16-20 题,15 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胆矾炼铜、烧结粘土制陶瓷都涉及化学变化

2、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C食盐、醋酸、氨水和硫酸钡都是电解质D胶体区别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答案】C【解析】A用胆矾炼铜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烧结粘土制陶瓷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故 A 正确;B明矾水解,溶液显酸性,可以用来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故 B 正确;C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 C 错误;D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因此胶体区别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 之间,故 D 正确;故选 C。2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

3、剂C食醋除水垢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还原剂的判断,注意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解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为- 2 -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为氧化产物。3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B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D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答案】D【解析】AH2O 中的中子数为 8,D2O 中的中子数为 10,则等物质的

4、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同,故 A 错误;B1 个 C2H4分子共用 6 对电子(其中 4 个 C-H,2 个 C-C),1 个C3H6分子共用 9 对电子(其中 6 个 C-H,3 个 C-C),因此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之比为 2:3,故 B 错误;C同温、同压、同体积,由 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C、N 的质子数不同,则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不同,故 C 错误;D根据钠原子守恒,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物质的量相同,故 D 正确;故选 D。4H2和 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 Ha kJ

5、mol1已知:(a、b、c 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 1 mol HH 键和 1 mol II 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 2 mol HI 键所需能量C断开 2 mol HI 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2 mol H2和 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 2a kJ【答案】B- 3 -5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2Na+2H2O=2NaOH+H22H2O2H2+O22F2+2H2O=O2+4HF3NO2+H2O=2HNO3+NONaH+H2O=NaOH+H22Na2O2+2H2O=4NaOH+

6、O2A B C D【答案】D【解析】2Na+2H2O=2NaOH+H2,水中 H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是氧化剂,错误;2H2O2H2+O2,水中 H 和 O 的化合价均变化,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2F2+2H2O=O2+4HF,水中 O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水是还原剂,错误;3NO2+H2O=2HNO3+NO,水中 H 和 O 的化合价均不变,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正确;NaH+H2O=NaOH+H2,水中 H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水是氧化剂,错误;2Na2O2+2H2O=4NaOH+O2,水中 H 和 O 的化合价均不变,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正确;故选 D

7、。6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 U 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 B氧化钠C钠 D钾- 4 -【答案】B【点睛】根据物理知识的原理,U 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说明容器内压强比外界压强大,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说明压强又与原来相等,根据热胀冷缩现象,导致压强变化,但不能产生气体。7把VL 含有 MgSO4和 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

8、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mol/LA B C D【答案】D【解析】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 BaCl2的溶液发生Ba2+SO42-BaSO4,由方程式可知 n(SO42-)=n(Ba2+)=n(BaCl2)=bmol,另一份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 Mg2+2OH-Mg(OH)2,由方程式可知每份溶液中 n(Mg2+)= n(OH-)= amol,由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 2n(Mg2+)+n(K+)=2n(SO42-),故每份中溶液 n(K+)=2b-2amol=(2b-a)mol,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mol/L,故选 D。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 NA个氯气分子和 NA个氢气分子的质量之和B常温常压下 1 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 NA个 NO3离子C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 2NAD62g Na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 O2离子数为 NA【答案】C- 5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 D,要知道 O2和 O22在水溶液中不能存在。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

10、、NO3-C0.1 molL-1AgNO3的溶液:H+、K+、SO42-、I-D0.1 molL-1的 NaAlO2溶液:H+、Na +、Cl-、SO42-、【答案】A【解析】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A 选;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Cu2+、HCO3-,故 B 不选;CAg+能和 I-生成碘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 C 不选; D0.1molL-1NaAlO2溶液,显碱性,与 H+反应生成沉淀,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D 不选;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

11、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在解答限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题,重点是理解限定条件的含义。10甲、乙、丙、丁分别是 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答案】D【解析】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 NaOH和 Al2(SO4)3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有: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

12、OHNaAlO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乙为 NaOH,丁为Al2(SO4)3,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 BaCl2与 NaOH 不反应,则甲为BaCl2,因此,丙为 FeSO4。故选 D。- 6 -11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kJmol1已知碳的燃烧热 H1akJmol1S(s)+2K(s)=K2S(s)H2bkJmol12K(s)+N2(g)+3O2(g)=2KNO3(s)H3ckJmol1则 x 为A3a+bc Bc3ab Ca+bc

13、 Dcab【答案】A【点睛】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目标方程式与已知方程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方程式可以进行加减。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12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Na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Na+H2BNa2O2溶于水产生 O2:2Na2O2+2H2O=4Na+4OH+O2C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 Ca2+恰好完全沉淀:Ca2+HCO3+OH=CaCO3+H2O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 CO32+CO2+

14、H2O=HCO3【答案】D【解析】ANa 与稀硫酸反应本质是钠与硫酸电离的氢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故 A 正确;BNa2O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 O2,离子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4OH+O2,故 B 正确;C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 Ca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氢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 C 正确;D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未完全溶解,溶液变浑浊 2Na+CO32+CO2+H2O= 2Na HCO3,故 D 错误;故选 D。【点

15、晴】: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注意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一般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符- 7 -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本题的易错项为 C,注意与“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的区别。13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 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 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 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 CO2、H2O 与 Na2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 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 Na2O 再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答案】A14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