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045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高中政 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生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宜春中学政治学科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宜春中学政治学科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审核:高二政治学科备课组审核:高二政治学科备课组_年_月_日星期_第_节 _级_班学号_姓名_使用说明:1.课前,学科组长组织安排 10-15 分钟时间完成预习导学案,各组成员根据预习导学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本框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出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2.课堂“思” ,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再次通读教材,并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能理顺知识,提升理解能

2、力。 (限时 8 分钟)3.课堂“议” ,学科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互学互动,首先采取对议方式迅速核对导学案中的基本问题,其次在组长的带领下采取组议方式对疑难问题和探究题进行探究,在该环节各位同学要明确自己在本节学习中已知的问题、疑虑质疑要请教讨论的问题、要激情展示的问题等等。 (组长注意控制时间 10 分钟)4.课堂“展” ,激情展示,高效答题,其他同学激情质疑、补充,解决本节疑难问题。 (限时 10 分钟)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情感态度价

3、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学习重点难点: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预习导学案】一、教材助读:(限时 10-15 分钟,达成预习目标: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读教材,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熟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等重点基础知识。 ) 基础梳理: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和 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 、发展的普遍性思考:镜头一: 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 植物进化: 原始生命藻菌植物出现

4、藻类植物繁盛原始陆地植物出现裸子植物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 动物进化: 原始生命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低等鱼类出现古代两栖类出现爬行类动物 出现鸟类、高等哺乳类出现类人猿出现、人类出现 从生命产生到人类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1、自然界是发展的(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 向 、由 到 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和 过程。(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 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 、 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思考:镜头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 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人类社会的变化历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人类社

5、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 、 、 、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 ,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思考:镜头三:人算不如天算人定胜天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程体现了什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么哲学道理?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 到 、由 到 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 入 的过程。思考:上述三组镜头共同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二 、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 ,是

6、的产生和 的灭亡。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变化所包含的 和 的趋向性。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重点掌握】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 ;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3、发展的意义:提升提升:运动、

7、变化、联系与发展的关系(1)区别: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与过程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变化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其中既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性变化,也有旧事物暂时代 替新事物的倒退性变化;既有事物数量的变化,也有事物性质的变化。 发展则不是事物单纯数量的变化,更不是事物的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指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它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和趋势。 (2)联系: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也离不开运动,

8、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有后退的,而发展是指那些前进的、上升的变二.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我的疑问【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理顺思路,明确要点)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1自然界的地壳运动会导致海陆变迁,也会引发地震;为应对全球变暖,各国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一部分官员由“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到“人民为我服务”的转变,由“民本位”到“官本位”的转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些都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我们能说都是发展的吗?讨论交流: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一

9、定是发展吗?2.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下列诗句或熟语中属于发展的是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 B C D 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两位同学有下面一组对话:甲同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就是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就是联系的观点,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乙同学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请你就上述观点加以评析。【课堂检测题】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

10、人孟浩然的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2.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 B. C. D. 3.对于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发展一定是变化 变化一定是发展 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A. B. C. D.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5郑板桥有诗云: “新竹高于旧竹枝

11、,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其中 的哲学寓意是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A B C D 6有人认为,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这句话是说,人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认识。1-5BDCBA 6.(1)这句话是说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正确的一面。但不能把人的任何变化都说成是发展。 (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 的前进

12、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不包括下降的、后退的运动。 (3)有的人“三日”之后,在品德、学习和工作上都有了很大进步,这种变化是发展。如果退步了, 这种变化就不是发展。(4)在观察人和事物的运动变化时,必须作具体分析。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宜春中学政治学科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宜春中学政治学科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八课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 1 课限时训练案编号 8.1_年年_月月_日星期日星期_第第_节节 级级_班班 学号学号 姓名姓名_1.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

13、表明的哲理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A. B. C. D.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3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 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 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4.“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事物变化无常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