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993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建筑艺术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出现,它最终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晕斯飞” , “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追求华美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时达到最高点,从记载两千年前秦代宫殿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

2、,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脫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在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中国建筑讲究建筑物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 。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它确实相对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而言,它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

3、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关,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能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在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 ,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呈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特点,而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也终于中国

4、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是表现出中国式的节奏美。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

5、终没有过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选自美的历程 ,有删改)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B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C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D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

6、作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晕斯飞” , “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B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C从印度传过来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D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

7、取胜的。B中国建筑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C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D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启功:九十三年长路 人间一场游戏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 ,因为众人皆知启功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来得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

8、无此人,请退回” 。还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所有正式的档案材料,从来没有爱新觉罗启功那样一个人。 ”后来,启功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启功自小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嗦,描“红字”的成绩也不理想,以致后来他的画比字好。对他刺激最大的是,一次他的表舅请他作画,却事先叮嘱再三:画好后千万别在上面题款,他要另找人写。此事促使他立志勤奋练字。虽然在少年时期,便独创“启”姓,自当“始祖” ,但启功依然能够福荫于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十五岁到

9、二十五岁,他便逐渐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者,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心、溥雪斋、齐白石等先生,按启功的说法,是在这些大家的教诲下,启功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启功 21 岁时中学毕业,正忙于四处求职,在母亲的包办下,便与从未见过面的章宝琛成婚了。章宝琛不通文墨,而且是带着可怜的小弟弟一起嫁过来的。启功曾有回忆曰:“我的老伴儿叫章宝琛,比我大两岁,也是满人,我习惯地叫她姐姐。我母亲和姑姑在 1957 年相继病倒,重病的母亲和姑姑几乎就靠我妻子一个人来照顾,累活儿脏活儿、端屎端尿都落在她一人身上。成年累月,她日益消瘦,直到送终发丧,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我无

10、以为报只有请她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姐姐” ,给她磕一个头。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笑曰:“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问:“如果你不信,我俩可以赌下输赢账。 ”启功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 ”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功家中可谓“门庭若市” ,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 ,进门就往启功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 。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此招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启功曾言,

11、这也许正应了元稹的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 ,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 。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 ,启功言:“我是拨倒 ,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启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

12、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京西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当我现在去世了,你们来说你安息吧 ,我立马站起来致答词。 ”(节选自新京报 ,有删改)链接 1 启功集诗、书、画和文物鉴赏于一身,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泰斗。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作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链接 2 启功说:“我在书画上能取得这点微末的成就,除了我个人的原因,还要感谢那些一直提点我的前辈先生以及在背后

13、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和学生。他们一样功不可没。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启功不赞成他人称呼他为爱新觉罗启功,是担心其皇族背景会对他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B启功夫人跟他说自己逝世后会有很多人给启功介绍对象,这说明夫人对启功的依恋不舍和对自己离开人世后没人照顾启功的担忧。她在语言上明显表露出不希望启功在他死后“续弦” 。C启功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 ,启功言:“我是拨倒 ,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D从启功讨论三种人对待他生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启功对人性、名利和生死的淡然态度。但他更不认同第二种

14、人。5阅读全文,你认为启功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4 分)6有哪些原因共同促成了启功在中国书画和文物鉴赏界的鼎盛地位?请做简要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鞋匠李培俊鞋匠把钱递给我的时候,我认真看了他一眼。这是一张已经不再年轻的脸,上面的褶子一条摞着一条,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握钱的手,被柔韧的细绳勒出一道道嫩红的沟壑。他说:“请给我一朵玫瑰。 ”鞋匠的摊子摆在我们花店的窗下,坐北朝南,一年四季,鞋匠那张憨厚的、黝黑的方脸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在阳光里乒乒乓乓钉掌,在阳光里嗤嗤拉拉绱鞋。没活的时候,鞋匠会舒服地伸个懒腰,点

15、上一支烟,望着天边某处,不知想些什么。有时,那烟味会丝丝缕缕飘进花店,暖暖的,有些辛辣,有些刺鼻。那烟,显然是两元一包的低档货。鞋匠的生意不错,摊子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奔他而来的原因,当然是鞋匠为人活泛,活儿做得地道。鞋匠在花店窗下摆摊好几年了,没见和谁红过脸、生过口角。顾客付钱时,鞋匠满脸微笑,从马扎上欠欠身子,重重点点头。顿时,那张脸便显得生动起来。他说, “谢谢,您慢走,再来啊。 ”鞋匠第一次来买花,很拘谨,站在收银台前,他狠劲搓手,粗糙的双掌磨擦出一串沙啦沙啦的响声。我问:“有事吗?”鞋匠羞涩地点点头说:“我买一朵玫瑰。 ”买玫瑰?我以为听错了,又问一声, “你要玫瑰?”他重重地点

16、点头,说, “是的,我要一朵玫瑰。 ”说着,把钱递了过来。钱是一元一元的零票, 折褶里带有微微的酸味。我从新进的玫瑰花中选出一朵最大最艳的,用绢纸包上花枝,递给他。他双手捧着走出花店,快步跨过马路,消失在对面的小巷里。我没问 过这花买给谁,为什么每月要买一朵?他靠手艺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什么要把汗水里捞出来的钱送进花店,换回一朵不能吃不能喝的玫瑰呢?也许鞋匠有一位他十分疼爱的妻子,每月为爱妻送上一朵鲜花;也许他的妻子有什么疾患,卧病在床,她的床头需要一朵鲜花陪伴;也许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他把玫瑰供在妻子遗像前,以示怀念不管是哪种情况,鞋匠都是值得敬重的男人。每次进货,我都要精心为他挑选一朵鲜艳的、最大的玫瑰为他留着,等着鞋匠来取。情人节成了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庆典。这天,少男少女们疯了一样涌向花店,你来我往。尽管我有所准备,进货量高于平时三倍,玫瑰仍然供不应求。下午五时,最后一朵玫瑰卖出,我吁了口气,准备清点当天不菲的收入。这时,一对恋人急如星火走进花店,男子问,“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