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978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油田中学语文必修一学案:赤壁赋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目标1掌握第四段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了解“客”悲的原因。3背诵第三段。探究与合作一、落实重点字词并翻译画线句子。1客亦知夫( )水与月乎?2逝者( )如斯( ) ,而未尝往( )也;盈虚者如彼( ) ,而( )卒( )莫消长也。翻译全句: 3盖将自( )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一瞬( )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翻译全句: 4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翻译全句: 6是( )造物者( )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2、。7客喜而( )笑,洗盏更( )酌,肴核既( )尽,杯盘狼藉。8相与( )枕藉( )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 )白。二、第四段作者是怎样劝导“客”由悲转喜的?你怎样看待苏轼的这种思想?【作业】一、 默写第四段二、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跟他已有多年的交往,深知他胸无城府,心直口快。B.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C. 地球气候变暖,如果南极大陆涣然冰释,许多岛国将失去生存的家园。D.今天夏天,易建联将成为继王治郅、巴特尔、姚明之后在 NBA 粉墨登场的又一名中国篮球运动员.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李玲

3、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B在电视专题片故宫拍摄的过程中,摄制人员最难以忘怀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C学习打架子鼓,对于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刘山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每招每式都得从头练起。D如果在大会上公司方案无法得到数量超过一半、债权额占其总债务比例不少于 75%的债权人的支持,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最终可能会被清算。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在德国看到的中国人,最显著的就是开饭店了。你看到“大上海饭店”“亚细亚酒家” “远东餐厅”之类的招牌时,当然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情。中国餐馆差不多都开在大城市的繁华商业区。每个大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差不多都

4、有中国的餐馆。 ,像北部柯叻府的拳师,临敌姿势喜提膝独立;南部猜耶府的拳师,加式多作曲膝低身、虚步漫型之势。这样,原先泰拳中的许多步型、步法都有所改变这样,原先泰拳中的许多步型、步法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ABCD1 12 23 3三、三、 (121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 ” 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 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

5、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 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 “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 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 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 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货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 专

6、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 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 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 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资治通鉴秦纪 ) 注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顿舍:停。驻,休息。怚(c)中:粗心。 超距:跳远。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败李信,入两壁壁:城墙 B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

7、宅为子孙业耳及:趁着 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委:托付 D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略:攻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将军老矣,何怯也大王来何操 B久之,王翦使人问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C乃悉国中兵以御之我不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D杀其将军项燕其皆出于此首 6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为将才干的一组是 王翦谢病不能将 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王翦坚壁不与战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B C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 ,虽

8、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 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 我追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 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译文: 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译文: 1A(胸无

9、城府:胸中没有心计,形容襟怀坦诚。相濡以沫:指鱼在干涸的地方,用唾沫相 互滋润。比喻在困境中互相救助。涣然冰释:像冰块消融似的完全消失了。比喻疑团、误会 等一下子都消除了。粉墨登场:化妆后上台,现比喻经过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 2 D (A 表意不明;B“摄制人员最难以忘记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句式 杂糅;C“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误用否定词“无疑”是“毫无疑问”并无否定之意,应将其中的“不” 删掉) 3C (主要考虑语义的呼应) 4A (壁:营垒,军营。 ) 5C (C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 “以便” 。A 第一句中的“何”为副词,多么; 第二句中的“何”

10、为疑问代词,什么。B 第一句中的“之”为音节助词,无义;第二句中的 “之”为人称代词,他们,指士卒。D 第一句中的“其”为人称代词,指楚国;第二句中的 “其”为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 6D (说的是王翦借口生病拒绝为将,说是王翦为消除秦王的疑心的做法,这两项都 与“为将才干”无关。 ) 7D (文“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 矣”的话充分说明王翦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的真正目的是消除秦王的疑心。 ) 8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 大王因此猜疑我了。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的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

11、营垒不与楚人交战。 【参考译文】 (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 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 ”秦王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 十万人不可。 ”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 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回到家乡频阳。 (二十二年)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攻下了它 们。于是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 停留休息,使李信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遭到惨败,两座军营被攻下,七名都尉被杀死, 李信逃回。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

12、,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使 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有病不 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 ”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 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 ”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 大军进攻楚国。 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要求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忧虑 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是不会得到封侯之赏的,所以 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只好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 ”秦王大笑。王翦出发后, 到了武关,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

13、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 “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粗心大意而不信任人,现在倾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 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 了。 (二十三年)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 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肯出兵。王翦每天 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还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 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 ”王翦说:“可以出兵 了!”这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

14、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 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 各地城邑。1A(胸无城府:胸中没有心计,形容襟怀坦诚。相濡以沫:指鱼在干涸的地方,用唾沫相 互滋润。比喻在困境中互相救助。涣然冰释:像冰块消融似的完全消失了。比喻疑团、误会 等一下子都消除了。粉墨登场:化妆后上台,现比喻经过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 2 D (A 表意不明;B“摄制人员最难以忘记的是文物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人钦佩”句式 杂糅;C“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误用否定词“无疑”是“毫无疑问”并无否定之意,应将其中的“不” 删掉) 3C (主要考虑语义的呼应) 4A (壁

15、:营垒,军营。 ) 5C (C 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 “以便” 。A 第一句中的“何”为副词,多么; 第二句中的“何”为疑问代词,什么。B 第一句中的“之”为音节助词,无义;第二句中的 “之”为人称代词,他们,指士卒。D 第一句中的“其”为人称代词,指楚国;第二句中的 “其”为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 6D (说的是王翦借口生病拒绝为将,说是王翦为消除秦王的疑心的做法,这两项都 与“为将才干”无关。 ) 7D (文“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 矣”的话充分说明王翦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的真正目的是消除秦王的疑心。 ) 8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 大王因此猜疑我了。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的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 垒不与楚人交战。【参考译文】 (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 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 ”秦王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 十万人不可。 ”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 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回到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