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562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语文高中必修2(苏教版)导学案 9《六国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人:寇秀雨 审核人:徐根良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理解文章内容。 【学法建议】 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诵读一、二、三段,理解重要词句并 翻译这几段。 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剩下部分内容,深思文章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 ),唐宋 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 (苏轼)

2、、小苏 (苏辙) 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2、文体知识“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六国论既是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 3、写作背景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六国论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评论六国破灭的原因,提出对敌斗争应该注意的问题,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喻今。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

3、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国难当头,矛盾尖锐,苟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喻宋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1、字词注音: a、容易读错的字 弊在赂( )秦 思厥( )先祖父 暴( )霜露 如弃草芥( ) 洎( )牧以谗诛 革灭殆( )尽 不得下咽( ) 率赂秦耶( ) 奉之弥繁( ) 胜负之数( ) 当与秦相较( ) 与嬴( ) 反间计( ) b、多音字 暴 暴露 与 与其 为 行为

4、 燕 燕子 暴晒 参与 为了 燕国 2、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可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尽可能达到孰能成诵的程度)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秦以( )攻取之外 较( )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 )实( )百倍 思厥( )先祖父( ) 暴秦之欲无厌( ) 至于( )颠覆,理固( )宜( )然 此言得( )之( ) 迁灭: 义( )不赂秦 斯用兵之效( )也 至丹以荆卿( )为计 始速( )祸焉 向( )使( )三国名爱其地 胜负之数( ) ,存亡之理( ) 当( )与秦相较( ) ,或未易量( ) 并力西向( ) ,则吾恐秦人食之( )不得下咽也。 为

5、( )国者无( )使( )为( )积威之所劫( )哉。 而犹( )有可( )以( )不赂而胜之( )之( )势。 苟( )以天下之大,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国下矣。 4、梳理文本,翻译文本 13 段。【自主合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来论述的?2、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自主学习】 1.课文的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对比?找出并分析其作用。2.第四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合作探究】1课文三、四两段已运用确凿的论据对中心论点作了严密的论证,为什么还要写五、六两段?2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6、什么?【巩固练习】 1 翻译下列句子。(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本课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 ,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 ,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勿” ,不要) 2古今异义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古义:祖辈和父

7、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到结局 今义:连词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 (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 名词作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 惜其用武

8、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小则获邑,大 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一词多义(1)兵 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2)暴 暴霜露(动词,曝露)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动词,丧失,丢失)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6)始 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7)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始速祸焉(

9、副词,才) 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2)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5)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之(1) 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2)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4) 代词。 子

10、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 ,后一个代“贿赂”)/ 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3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3) 连词,相当于“而” 。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为(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3)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其(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11、)/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教学反馈】六国论六国论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1、容易读错的字 弊在赂( l)秦 思厥( ju)先祖父 暴( p)霜露 如弃草芥( ji) 洎( j)牧以谗诛 革灭殆( di)尽 不得下咽(yan) 率赂秦耶(shuai) 奉之弥繁(mi) 胜负之数(shu) 当与秦相较(tang) 与嬴(ying) 反间计(jian)2、多音字 暴 bo 暴露 与 y 与其 为 wi 行为 燕 yn 燕子 p 暴晒 y 参与 wi 为了 yn 燕国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以(

12、相当于 “于”,在) 较(比较)其(这) /实(实际上) 厥(其)祖父(祖辈、父辈) 厌(通 “餍”,满足) 于(到了 的结局)固(本来)宜(应该) 得(符合)之(上面的道理) 迁灭: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 迁灭即灭亡。下文的 “革灭 ”,革是除旧,也是灭亡的意思。 义(坚守正义,名作动词用) 效(功效) 卿(表示对人的尊称) 速(招致,动词) 向(先前) 使(假使 ) 数(命运) 理(道理) 当(应当) 较(抗衡) 量(估量) 向(进军)之(结构助词,无实义) 为(治理) 无(不要) 使(让自己) 为(被) 劫(胁迫、挟持) 犹(还) 可(可以) 以(凭) 之(秦国) 之(的) 苟(假如) 从(追随) 是(这) 【自主合作】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弊在赂秦。 以总分的结构围绕中心进行论述 2、不赂者:齐 与嬴而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 不能独完赵洎牧以馋诛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答案:见 赢在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