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41616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1单元第2课(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秋声赋,诗海探珠,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第2课 秋声赋,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 画眉鸟:鸟名,眼睛上有一圈白色的斑纹,象眉毛一样。啭:鸟声宛转动听。随意移:在树间随意跳跃移动。始知:才知道。锁向:关闭在。金笼:华丽珍贵的鸟笼。不及:比不上。自在啼:自由自在地叫。,【赏析】 这首诗是在作者遭到不幸时写的。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等一齐被罢官,欧阳修上疏抗争,遭到猜忌,获罪降职,贬到滁州。他从风气恶浊的朝廷,来到山清水秀的风景之中,感到自在舒适。他用这种心情去

2、咏鸟,自然别有寄托。首二句,极力写画眉鸟享尽大自然的美好,随便唱,随意跳,任意飞。这就为后面的议论做了准备。后两句,用“金笼”与“林间”对,比,暗示自己由朝廷来到滁州。金笼虽高贵,但“锁”住身躯,使言行受拘,不得自由。还不如象鸟儿在林间那么自在。这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受到排挤时的愤懑之情。 【思考】 作者借写画眉鸟寄托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砰湃,同“澎湃”,波浪汹涌的声音,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怎么,形容词,衰老,副词,仍然,名词,交情,连词,所以,因此,名词,表原因,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针刺,形容词用作名词,凋败的样子,军队,兵器,六、

3、特殊句式 胡为而来哉 _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_,宾语前置句,判断句,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_,号 _,又号_,吉州吉水 (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史学家。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 文,成就斐然。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 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他状物写,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景及叙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自“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2资料链接 欧阳修晚

4、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高官,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他在文中流露了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课堂互动探究,1文章开篇如何写秋夜奇声的? 【提示】 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惊悚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作者正在秋夜专心致志地读书,忽听一种奇特的声音从西南方传来。作者惊讶于这样的声音,细听,起初似雨声淅淅沥沥,又似风声萧萧飒飒,忽然又如波涛奔腾翻,涌,又似狂风暴雨骤然而至。它接触到物体上,又发出如金铁相撞的 铮铮的声音,又好像奔赴敌阵的军队,衔枚

5、迅跑,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马行进之声。 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2作者引出与童子的对话有何用意? 【提示】 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作者对童子说: “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回答: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童子的回答,质朴简明,意境优美、含蓄。这里,作者的“悚然”与童子的若无其事,作者的悲凉之感与童子的朴拙稚幼形成鲜明对比,对秋声的两种不同的感受相映成趣,富于意味。,3文章是怎

6、样描绘“秋声”怎样议论“秋气”的? 【提示】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 “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的形态作对比,通过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

7、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的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4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名师点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感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在赏析该文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应该受古人消极情绪的影响。“悲秋”是历代文人骚客写作的主题,他们借对秋,的悲,抒发对时政不满而产生的郁闷心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宦海沉浮,人生艰难的不幸遭遇。欧阳先生的秋声赋

8、在立意方面,虽然通过感伤秋之肃杀而烘托出感伤世事之肃杀,但仍然难免有很浓的悲伤情调。,美文佳作欣赏,邂逅秋 秋,她从淡凉的细风中袭来,载着 金色的梦幻的果实;秋,她在槛菊 梳条中绽放,轻吐一缕幽人的芬芳; 秋,她在骤雨霜天曙时含笑,寒江天,断愁肠。,倚窗外,秋声败叶狂飘。遥望远方,哀叹,愁怨,躲在惨绿悲红中,凝作千里暮霭,与那漫天的酒香,化作一场消黯。亦是便纵有千种风情,便与何人说的孤寂,或是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的惆帐。破败的长衫下依旧掩映着柳永不羁的豪情,可分明那泪里,他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情悲于秋,亦终于秋,只是空留无尽的叹息在金秋翻滚的岁月中荡漾。,错落的诗行间,诱人的

9、墨香喷洒出别样的风情。大浪涛涛,两行秋雁双飞戏雨,海天沧袤,极目远眺,漫江秋水激荡多少壮志旦旦。秦皇岛外零丁的打鱼船,淹没在毛泽东豪情堪比天的情怀中。壮士心扉为谁开?他曾把酒临风嘘叹英雄,甘愿醉卧沙场,笑看风云。而今,登临亲秋,又禁不住赋诗表志,狂饮高歌,一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如何的惬意洒脱。,卷帷望月,弹剑作歌,他们心中的思情幻化成不朽的诗词,滋养了一方芦花飞白。玉珠般的文字从诗人的笔下流淌着秋无限的韵味。与秋的邂逅,柳永空叹千里清秋,思悠悠。在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时,秋如蝶落般凄美,似流水般寂清;与秋的邂逅,毛泽东豪言惊梦: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那万里霜的江天中,又有多少雄心壮志未言!,邂逅秋,是收获金色的梦幻的果实,是嗅闻一缕幽人的芬芳,亦是寒江天,断愁肠的空寂凄哀。与秋的邂逅,缘于我们心中待绘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