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1356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艾灸宣传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市中医院针灸科治未病宣传课件,艾灸-在治未病中的运用,灸法的作用,灸法的作用大体上说有以下四点 (一)温经散寒 (二)扶阳固脱 (三)消瘀散结 (四)防病保健,灸法作用机制介绍,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1、局部刺激作用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

2、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2、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

3、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3、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4、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

4、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灸法的分类,1 艾炷灸(moxibustion with moxa cone)(1)直接灸1)瘢痕灸2)无瘢痕灸,(2)间接灸1)隔姜灸2)隔蒜灸,隔姜灸,3)隔盐灸 4)隔附子饼灸,2 艾条灸 (1)悬起灸1)温和灸2)雀啄灸3)回旋灸,(2)实按灸1)太乙针灸2)雷火针灸,实按灸,3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

5、,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4 温灸器灸,(二) 其他灸法1 灯火灸灯火灸是灸法之一。指用灯草蘸植物油点火后在穴位上直接点灼的灸法 2 天灸(1)白芥子灸(2)蒜泥灸(3)斑蝥灸,第二节 灸 法,艾灸的操作规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灸法: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 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 4.施灸过程中,随

6、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艾灸在慢性疾病及常见病中的应用,一、高血压 。艾灸降压用之得当降压很迅速,有时比药物降压见效更快,且不致使血压降至过低。因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使高血压下降,使低血压升高 艾灸穴位:涌泉穴。 位置:约当足底前中1/3的交点。当第2、3跖趾关节稍后处。该穴温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温灸涌泉穴,对温通血脉,促进血运有很大帮助

7、。 方法:每晚睡前,患者洗脚后平卧,艾灸条每次1支,截成两段,由他人点燃对准穴位,左右两穴灸完为止每日1次,勿烫伤。7天为1疗程,休息2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可连灸35个疗程。 作用:涌泉穴位于足底,居人身之最低位,灸之可引热下行,调和阴阳,使血压趋于正常。,二、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脂质成份过高,属中医“痰浊”、“痰湿”范畴,与五脏中的脾虚直接相关。临床上多采用药物、针刺等降脂法艾灸治疗时可选脾胃经的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配合神阙、关元、气海、悬钟、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它经治脾要穴。 操作方法: 用清艾条,对上述穴位施行悬灸法,每次取2-3穴,每次每穴艾灸时间至少

8、在15分钟以上;以每日或隔日1次施治为佳,1-3个月为一疗程。艾灸时以患者穴位处皮肤感到热而不烫,能够耐受且较舒适为度。 作用原理: 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有补益脾胃、升发脾阳、消滞助运作用; 丰隆化痰降浊、运脾通脏、宣通气机、蠲化痰浊最为卓著; 三阴交、阴陵泉均为脾经要穴,分别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及脾经合穴,有调理脾胃、健脾助运功用; 神阙、关元、气海均为任脉经穴,有益肾调经、回阳补气、调理脾胃功能; 悬钟属胆经穴,有疏肝利胆、通经络、祛风湿; 脾俞属膀胱经,可健脾利湿、和胃助运。 共灸上穴可奏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温补肾阳、通腑顺气、调脾降脂之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调整了“脾”的功能,从而维持了

9、人体脂质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从而使血脂水平有所下降。,三、感冒【治则】疏散风邪,解表宣肺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 【配穴】风寒者加风门、外关;风热者加曲池;夹湿者加阴陵泉;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尺泽、列缺;咽痛加少商;身痛加大杼;头痛加印堂、太阳;虚人感冒加膏肓俞、肺俞。【灸法】每次选34穴,风寒用隔姜灸,每穴4壮,每日1次。风热者温和灸,每穴10分钟。,四、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以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骨痹”、“膝弊”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因慢性劳损

10、、受寒、轻微外伤或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而致。【选穴方法】:主穴:阿是穴、肾俞、膝眼。配穴:膝阳关、梁丘、鹤顶。,【操作方法】: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 A.单点温灸阿是穴、膝眼、膝阳关; B.双点温灸肾俞穴。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膝阳关、梁丘、鹤顶、膝眼穴。 (3)传统灸盒温灸法:用传统膝部灸盒艾灸膝盖部重要腧穴内外膝眼,膝阳关。,五、肩关节关节病(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是肩周围肌肉、肌

11、腱、滑囊及关节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等,因其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为五十肩。本病多因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斜侵袭肩部经络,致使筋脉收引,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或因外伤劳损,经脉滞涩所致。 【选穴方法】:主穴:颈夹脊、肩髃、肩髎、手三里、肩贞、阿是穴。配穴:天宗(肩胛痛);臂臑、曲池(上臂痛)。【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单点温灸:颈夹脊、肩髃、肩贞、肩髎。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

12、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手三里、阳陵泉穴。,六、不寐失眠是时下工作一族的常见病,失眠通常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日间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艾灸治疗失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取穴: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为主穴。作用原理:神门穴能养心安神,心俞穴能理气宁心,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百会穴能通畅脑气、宁静心神。所以艾灸上述几个穴位,能增进睡眠。 辩证配穴:烦躁、心情抑郁,可加灸太冲、阳陵泉穴,以行气解郁;如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

13、心热及盗汗等,可加灸三阴交穴以滋阴降火;如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消化不良,可加灸肝俞、脾俞穴以调理肝脾;如心慌、记忆力减退、多梦、肢体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可加灸脾俞、三阴交穴以健脾补心,七、胃脘痛:取穴:1、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主治: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2、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主治:胃痛,反胃吞酸,呕吐,消化不良。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3、期门穴: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肋疼痛,乳腺炎。 肋下积气,伤寒心痛,呕酸。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

14、罐灸1015分钟。4、特效反射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主治:胃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八、美容 艾灸美容疗法可分:1. 暖宫养血灸:适合人群: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卵巢囊肿,手脚冰凉,子宫肌瘤等各类妇科炎症、寒症体制。2. 养乳丰胸灸适合人群:乳腺小叶增生,乳房肿块,乳头发黑,精期乳部胀痛,乳房下垂松弛偏小。 3. 玉面养颜灸适合人群:面部色斑,黄褐斑,黑眼圈,青春痘,皮肤粗糙者。 温灸方试:以下向上打圈,上有力下无力。面部时间10分钟!眼部时间3分钟。 面部温灸次序:额头-太阳穴-眼部(瞳子胶、承泣、四白)-脸颊-鼻翼-嘴周-颌尖-颈

15、部-耳周 腹部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 时间:15分钟操作方法:1、将艾条一端点燃,将燃端放入温灸棒中。2、轻压温灸弹力,使艾条落至顶端,以水平或倒置动作调整艾条与顶端的距离,保持温度适度。3、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即可开始温灸。4、每次灸510分钟,使穴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灸法的注意事项,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内,

16、以防复燃,发生火灾。,艾灸的先后顺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据此,我们施灸的时候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按以上的顺序进行,先阳后阴,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从上后下,可以避免面部哄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先少后多,主要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强,以使人能易于接受。需要灸多壮者,可先用小艾柱灸起,逐渐更换大艾柱,或者使用小艾柱多壮法代替,灸法的补泻,自伤寒论提出“火逆”、“火劫”之说后,针法属泻,灸法属补的传统观念就奉行至今,其适应症多被定格为寒湿痹证,给人以一种印象那就是艾灸疗法只有在虚、寒、痹、久病、偏虚证时才可使用,只补不泻。但其实艾灸疗法不但分补与泻,而且临床灸治效应好坏与艾灸时补泻方法的正确运用关系是颇为密切的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明确指出灸疗分补泻的记载了。如灵枢背俞言:“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黄帝内经太素谓“传”字作“傅”,杨上善注解说:“吹令热入以攻其病,故曰泻也。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