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8096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大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梯田综合效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加大大坡坡改改梯梯建建设设力力度度,提提高高梯梯田田综综合合开开发发效效益益张忠平一、一、 梯田建设现状梯田建设现状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全县 18 个乡镇,293 个行政村,总面积 1553.14 平方公里,总人口 43.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1.4万人,总耕地面积 114 万亩(国土详查),其中山地面积 103 万亩。截止 2008 年底,全县累计兴修水平梯田面积 96.8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84.9%,占山地面积的 94%,农业人均基本农田2.3 亩。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县虽然实现了梯田化,但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2、一是梯田布局和数量分布不均。突出表现在乡镇之间、村社之间梯田化的程度不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好的区域梯田化程度高,人均占有数量大;边远山区、土质坚硬区梯田化程度低、人均占有数量少,还有些人少地多远离村社,县界、乡界插花区坡耕地较多,这部分面积约 12.5万亩,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人均基本农田占有量少,每人不足1.5 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当地干部群众都有强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今后梯田建设的攻坚破难区域。二是早期修建的梯田,大多数属人工修建,工程动土量小,田面窄小,修建标准低,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后,部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机械耕作和梯田深层次开发的

3、需要。如:由于田块面积小、道路配套不完善,在耕种时无法采用现代化的耕作机械,仍然是人担畜驮的现状,大大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急需再次进行土地整治和道路、林网、灌溉、水窖的配套,这部分面积为 15.5 万亩,约占现有梯田面积的 16%,今后需要进一步改造的任务仍然很大。二、梯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二、梯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庄浪县大部分农民长期陷入缺水喝、缺饭吃、缺衣穿以及吃粮靠供应、喝水靠拉运、花钱靠救济的“三缺” 、 “三靠”境地。面对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庄浪县通过近 40 年的不懈努力,累计修成梯田 96 万亩,投工 5.67万个,累计移动土方 2.76 亿方,于

4、1998 年创建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 并在长期的梯田建设实践中铸造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使全县走出了长期困扰“三农”问题的艰难境地,实现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和县域粮食自给,取得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创业,使一个曾被认为“没治”的贫困县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这是庄浪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建设成就。庄浪县梯田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了机修梯田的力度,县水保局组建了机修服务队,采取人机结合修梯田的方式,为新形势下梯田建设探索出了新的发展途径,修建了 3 万多亩田路配套的高标准梯田。实践证明,梯田

5、工程不仅是水土保持主体工程,更是广大群众最受欢迎的民生工程,兴修梯田是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措施。庄浪县百万亩梯田资源在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干旱贫困县群众的温饱问题。一是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干旱贫困县群众的温饱问题。坡耕地修成梯田后,有效地缩短了坡长,改变了坡度,拦蓄了径流,土壤肥力逐年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

6、亩产由过去的不足百斤提高到 2008 年的 320 斤,全县粮食总产在多次徘徊中已由 8.2 万吨稳步提高到 13.4 万吨。特别在 1997 年,我县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大旱,全年降雨量仅 272.2 毫米,比正常年份少一半,在坡耕地几乎绝收的情况下,梯田仍保持了每亩 232 公斤的产量,梯田的增产效益十分明显,充分显示了梯田大灾不减产、小灾夺丰收的突出作用。根据我局十年万亩梯田测产跟踪调查,在相同立地条件和耕作条件下,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每亩梯田以传统作物小麦计算可平均增产 55kg,以此推算,100 万亩的梯田每年可增产粮食 5.5 万吨,全县现有梯田按生产粮食计算每年可增产 150 万

7、 t,占全县粮食总产量 808 万t 的 18.6%,每年可解决 40 万人的粮食需求,相当于全县农村人口一年的口粮,有效地提高了全县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保障了粮食安全需要。二是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二是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统计表明,全县现有耕地中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96%,多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以梯田建设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广大山区有限的降水得到了有效拦蓄,减少土壤水、肥流失,大大提高了耕地的蓄水保墒和培肥能力。据平凉市水保科研所对 1 万亩梯田 10 年跟踪调查研究,梯田的拦泥效率和蓄水效率分别为92.8%和 90.

8、5%,梯田耕层年土壤平均含水量比坡耕地高 7%12%。据此计算,庄浪县百万亩梯田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 433 万吨,保住了 233 万吨的有机质、17 万吨氮素和 33 万素吨磷素,拦水总量约 2500 多万方,相当于 25 座库容百万方水库的蓄水量,节约水利工程投资约 3 亿元,为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三是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旱作农业的发展。三是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旱作农业的发展。庄浪县全县 114 万亩耕地中,可供灌溉的川水地仅 11 万多亩,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96.4%,属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县。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山区推广农业新技术,只有在梯田上作文章,一些先进适用技

9、术才能推广开来,应用得上,效果才会明显。由于水平梯田便于机耕、机播、灌溉、覆膜等,为大面积发展现代旱作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全县通过大面积推广良种选育、机耕机播、间作套种、轮作换茬、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洋芋等旱作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涌现出了一批“吨粮田” 、 “双千田”的示范典型。据庄浪县梯田化建设及开发研究课题分析:梯田后续开发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达到 25.7%,其中科技进步对梯田后续开发的贡献率高达 56.8%,梯田后续开发的净效益达 116.8 元/亩。今年全县能够顺利推广 35 万亩全膜玉米和全膜洋芋,就是发展梯田旱作农业突出的例子。四是带动了农村

10、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四是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在山区推进结构调整,首要的一条还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梯田,地平了,地宽了,路通了,不管是种粮,还是发展经济作物,效益有保障,结构就容易调整过来。梯田化为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创造了条件,促使全县农业开始由单纯种粮型向粮经结合型,由单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传统自给型向产业商品型转变。全县各地以梯田建设为基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近年来,庄浪县把果品洋芋作为全县梯田开发的主导产业,建成梯田果园20.2 万亩,年产果品 6.8 万吨;建成洋芋基地 24 万亩,年产洋芋 5

11、4 万吨,全县累计建成梯田产业基地 66 万亩,占梯田总面积的 64%。目前,全县约有 30%以上的梯田调整了种植结构,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经济林果”等多种产业模式,带动了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梯田综合开发的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广了梯田优化技术,使田区规划、田块设计进一步优化,通过大面积推广机修梯田,实现了以路定田、田路配套,大大改善了耕地的生产条件,降低了耕作成本,有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一定数量的农民群众从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输出劳务人员 8 万多人,创收在 4 亿元以上,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

12、较快发展。五是五是巩固了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加快了生态文巩固了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明建设步伐。由于梯田建设的基础作用,土地产出效率不断提高,梯田使农村的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耕作观念也有了明显的改变,由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向少种多收、集约经营转变,为退耕还林还草让出了土地资源,在解决群众吃饭问题的前提下,陡坡耕地才能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大量的作物秸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干旱山区饲草、燃料短缺的问题,部分秸杆还为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提供了充足的发酵原料,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条件。总之,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开展梯田建设,庄浪县的农

13、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惠。这充分证明了庄浪人民大修梯田的精神,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楷模。四、问题与建议(发展对策和建议)四、问题与建议(发展对策和建议)近年来由于梯田建设政策机制的不健全和梯田建设资金的短缺,使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富民工程”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1 1、梯田建设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梯田建设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梯田建设多年来一直采取的是群众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建设机制。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我县梯田建设能够积极推进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动和农村

14、义务工制度,主要以人力修建为主。但是随着全县实现梯田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大部分地方的近村、近路、近水源、易修建、工程量小的缓坡地基本修完,剩余的多属边远山区或坡度大、立地条件较差、工程量大的“硬骨头” ,修建难度越来越大,仅靠人力难以完成;且投劳困难,物价上涨;加之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开展了税费改革,取消了 “两工”制度,而在相应的有关开展梯田建设的政策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增加了梯田建设的难度,梯田建设在劳动力调配方面出现了难组织,难发动的被动局面。2 2、梯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发展进度。、梯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发展进度。梯田建设国家资金补助经过了三次大的调整,即从 7

15、0 年代每亩梯田补助 10元,增加到 80 年代每亩梯田补助 20 元;到九十年代每亩梯田补助又增加到 30 元;进入二十世纪增加到现在的每亩梯田补助40 元。加之我县早年实现梯田化,省、市每年下达梯田建设任务小,补助资金更少。全县梯田建设的区域目前基本上已转入偏远山区,近村、近乡镇,交通方便、工程量较小的坡耕地已基本修完,剩余的坡地、地形复杂、工程量大。在人力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大多采用机械修建。但是随着机械费、人工费、油料费价格的上涨,梯田建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据近年来我县机修梯田看,完成一亩机修高标准梯田土方量基本上在 300方以上,每亩成本都在 500600 元左右,而国家在梯田建设上的

16、补助每亩只有 40 元,仅占实际修梯田费用的 1/13-1/15。加之配套农田道路,费用更大,建设资金短缺。3 3、部分梯田增产增效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而缺乏调动、部分梯田增产增效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而缺乏调动群众开展梯田建设的积极性。群众开展梯田建设的积极性。我县梯田产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普遍还不够。目前全县百万亩梯田大部分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根据平凉市水保局十年梯田产量跟踪调查,梯田在一般年份比坡地增产 55kg,增加产值 82.5 元。仅靠粮食增产额度,与巨大的修建费用相比,相差甚远。所以眼前的利益不能充分调动群众修建梯田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我县部分区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快,增产幅度大,虽然群众要求修梯田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和措施,导致梯田建设停步不前。4 4、部分干部群众对加快剩余坡耕地扫尾步伐,实现耕地梯、部分干部群众对加快剩余坡耕地扫尾步伐,实现耕地梯田化的认识不高。田化的认识不高。梯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已被广大干部群众所共享。我县绝大部分乡镇和村社人均占有梯田比较高,因此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梯田化程度较高的乡(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