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7899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6 2015-2016 海边八年级期末模拟试卷 语 文 试 题 2016 年 1 月 命题人:郭蕊 审核人:八语全体 学校: 姓名: 考考生生须须知知 1.本试卷共 10 页,共 23 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答题上准确填写海边用户名。 3.选择题请在电脑上作答,并将答案誊写在答题纸上;主观题请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 4.请用黑色或蓝色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拍照上传系统并确认提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考题 1】下列词语中,括号内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峰【峦】lun 菜【

2、畦】w 静【谧】m 【芊】芊细草 qin B. 斑【斓】ln 商【酌】zhu 琐【屑】xi 【亘】古不变 hng C. 【簇】新 c 取【缔】d 追【溯】s 风姿【绰】约 chu D. 【藩】篱 pn 【剽】悍 pio 【蜷】伏 jun 断壁残【垣】yun 【考题 2】下列词语中,括号内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汕】笑 【筵】席 【螫】蜂 甲【胃】 B. 明【眸】 【揾】泪 愧【怍】 匀【称】 C. 【倏】忽 皱【颉】 惟妙惟【肖】 嶙【峋】 D. 如法【泡】制 额【枋】 【镏】金 【洨】河 【考题 3】下列括号内的词语内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叔叔一米七的身高却有 500

3、斤重,真是【虚怀若谷】 。 B. 此次活动失败,公关部门【当仁不让】 。 C. 这栋建筑建造 10 年之久,简直【绘声绘色】 。 D. 那【如痴如醉】的听众似乎对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凝神倾听。 2 / 16 【考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超帅的声音太好听,使同学们在上课时非常认真,沉醉其中。 B. 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 C. 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D.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考题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的一项是( ) A. 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 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考题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

5、传体通史,本书编撰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B.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等。 C.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举人可直接参加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D. 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考题 7】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3 / 16 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所以有说文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若在他国,引申之义,必有语尾变

6、化,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他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 B. C. D. 【考题 8】下面情境下,女儿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妈妈对经常与笔友通信的女儿说: “你不要再与笔友通信了,妈妈怕你被坏人欺骗,也怕你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 A. 通信自由是我的权利,您不让我与笔友通信是违法的。 B. 我求您别唠叨了,我以后不与笔友通信就是了。 C. 谢谢妈妈,您的提醒我会注意,但我与笔友通信除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了练笔,请您理解并允许我这么做吧。 D. 好吧,我可以不与他们通信,但我给他们发短信或打电话总可以吧。 阅读

7、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 16 【考题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诗题“望岳” ,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 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 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 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考题 10】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诗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B

8、. 本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C. “割”字给人的感受是参差不齐,仿佛将“昏”和“晓”割开来,用在这里体现泰山的奇险、陡峭。 D. “凌”字的意思为凌辱,表达了作者看不起一切的雄心。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五柳先生传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9、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桃花源记 ) 【考题 11】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5 / 16 A.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五柳先生传 ) B.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

10、 桃花源记 ) C.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曹刿论战 ) D.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考题 12】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落英【缤纷】 (繁多的样子) B. 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C. 【屋舍】俨然(房屋) D. 【寻】病终(寻找) 【考题 13】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看见渔人,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 ) B.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 C.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是为

11、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 D.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 【考题 14】下列选项中对括号内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通“邀” ,邀请) B.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跟) C. 造饮【辄】尽(就) D. 便扶【向】路(向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晖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6 / 16 了

12、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 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耗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相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

13、、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

14、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 2015 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手指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 7 / 16 链接二: “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

15、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 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 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节选自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 链接三: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摘自网络,有删改) 【考题 15】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