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7853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请材料(华中农业大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申报材料围绕中心谋发展服务青年建新功共青团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 211 工程建设重点大学, 现有团员青年 22420 人,基层团委 16 个,团支部 703 个。近五年来,校团委在团中央、团省委和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构建“思想、组织、实践、文化、服务”等五大育人体系,竭力提高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和服务青年的能力,为团员青年全面成才和学校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忠实履行政治职能,思想教育扎实有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武装青年, 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青年成长。一是扎实推进政治理论教育。举办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时政案例分析大赛、形势政策报告等活动 100 余场,配发理论书籍 2 万余册,形成了团组织主导、学生骨干带动、理论社团推进、基层支部落实、广大团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党的十七大召开、国庆60 周年、五四运动 90 周年、建党 90 周年、 100 周年 2 等重大事件和历史纪念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 、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 “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 、 “红色教育 4321计划”等活动,加强党史国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人生观和价值观。抓住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110 周年校庆等时机,大力开展爱校荣校教育,激发华农青年与民族共命运、与祖国共奋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大力抓好典型示范教育。大力发掘、培育、宣传团员青年可信、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平凡事,教育引导、激励鼓舞广团员青年健康成长成才。聘请了吴天祥、宋志永、孙东林等 6 位全国道德模范担任校外辅导员,举办“榜样的力量”报告会 20 余场。召开了大学生典型培育专题研讨会,学校青年典型不断涌现,6460 名青年获评校十佳大学生、优秀团员标兵等校内荣誉称号,15 人次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 2 名青年入

4、选中国好人榜,1 人被评为 2011 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二、社会实践深入开展,志愿文化独具特色坚持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是突出“红色”主题,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每年组织10-15支团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实践,探寻革命遗迹,接受红色教育。2011年暑期学校开展了以“寻访农村老党员、争做忠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寻访基层老校友、争做学农爱农的华农新青年”为主要内容的“两寻访、两争做”主题实践活动,全校1500余名大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寻 3 访,老党员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仰、老校友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让青年学生深受教育。二是突出“三农”主题

5、,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按照“基地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日常化开展”的思路,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服务“三农”发展相结合,五年来,组织了926支团队、25000余名大学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科技推广、科普宣传、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举办各类技术讲座200余场,新增社会实践基地31个,202个团队(个人)获评全国和湖北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或先进个人。结对帮扶阳新县白沙镇平原村,在团建、 专家指导、 项目支持和资金筹措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0年5月19日农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以扎根三农沃土,传播科教文明为题,重点报道我校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服务“三农”的事迹。三是突出“十百千”主题,推进社会实践体

6、系化。学校着重推进以“十题百村”观察、“百企千生”见习、 “千村万户”调查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计划。“十题百村”观察每年围绕国家“三农”政策和热点问题列出十个重点课题,采取项目化形式招募10支团队,利用暑期对100个村庄开展社会观察。2011年暑期围绕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等十个主题开展调查, 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百企千生”见习每年暑期组织1000名学生赴100个知名企业特别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开展就业创业见习,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增强就业创业技能。 “千村万户”调研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招募1000名志愿者,每名志 4 愿者负责对1个村庄的10个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度了解基层经济

7、社会发展状况。 2011年寒假我们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1226名志愿者深入全国26个省市区的1200多个村庄,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和民间艺术传承人访谈。四是突出“奉献”主题,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大力倡导“零学分必修课”和“快乐志愿”理念,打造了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六大工程” ,即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的“花朵工程” 、以关爱离退休教职工和孤寡老人为主的“夕阳工程” 、以关爱残弱人士为主的助残行动“暖阳工程” 、以帮助“三难”学生为主的“甘露工程” 、以爱护环境为主的“爱绿工程” 、以帮扶失足青年为主的“和风工程” ,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扎根于青年心中。五

8、年来,数以千计的志愿者活跃在全国第六届城运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第11届国际柑橘大会、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等大型赛会的一线,展示了当代华农青年的青春风采和奉献品质。3名志愿者参加了援非志愿服务,29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4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贵州、四川等地奉献青春,志愿者资助贵州等地300余名高中生、2000多名小学生完成学业,组织120余名贵州、湖北红安等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到武汉进行短期学习培训。新建志愿服务基地26个,累计为社会提供服务235万小时,涌现出以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徐本禹、湖北省十大杰出志愿者王凤竹、鞠彬彬等为代表的一批志愿者典型,学校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

9、优秀组织奖” 、 “湖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 。教育部 5 第176期简报以华中农业大学立足“三农”扎实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题,介绍了我校开展志愿者工作的经验举措。三、创新创业全力推进,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坚持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校园文化的在育人中的熏染功能。一是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以“神农杯” 、 “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校园创新氛围日益浓厚。2007 年、2011 年两次承办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展了科技论坛、学科竞赛等活动 120余场, 立项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19 项。 创业教育实现新突破,举办了首届大学生

10、创业训练营,开展“十大创业先锋”评选表彰活动,建立了 300 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22 支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孵化,13 位企业家和专家受聘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创业竞赛、课堂培训、创业见习、典型示范、基地孵化”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风建设,大大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 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26 件作品在国家和湖北省“挑战杯”中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金奖)5 项、二等奖(银奖)6 项、三等奖(铜奖)19 项,1 人获武汉市科技创新挑战赛冠军并赢得 30 万元创业基金,学校 3 次荣获全国“挑战杯”高校优秀组织奖。二

11、是深入推进“悦读悦雅”计划。学校着力打造了狮子山讲坛、狮子山艺苑等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校园人文艺术氛围不断浓厚。易中天、李开复、濮存昕、李肇星等 60 余位 6 大家名家来校演讲,人文素质讲座成果、30 万字的狮子山讲坛(第一辑) 公开出版。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国家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京剧院、中国东方歌舞团等知名艺术团体来校演出 50 余场,举办“国庆迎新军训”晚会、 “新年晚会” 、 “五月的花海” 、 “金秋雅韵” 、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等文化艺术活动 100 余场。围绕 110 周年校庆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策划“心手相印薪火相传”校庆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对学校的认

12、同感。 启动 “悦雅” 计划和青年教师文化艺术普及提升计划,积极加强与省内外文化艺术单位合作共建,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等8 家单位成为我校“文化艺术共建单位” ,开通“悦雅大篷车” ,组织师生到省市艺术场馆欣赏高雅艺术,陶冶文化情操。三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推行学生社团二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艺术团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日渐完善,大学生管乐团等 10个特色分团建设成效明显,42 个大学生文艺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校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2011 年获批教育部学生艺术团体专项建设经费 10 万元。加大对重点学生社团和精品社团活动的

13、扶持力度,每年重点资助社团活动 30项,社团文化节、社团风采展等活动蓬勃开展, 9 个社团荣获全国十佳社团、湖北省优秀社团标兵等称号。四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坚持以文化交流为突破口,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培养和拓展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五年来,英国约克大学 24 合唱团、朝鲜平壤国家艺术团等艺术团体来校演 7 出,组织了中德法、中日韩、中印、中蒙等青年交流活动,邀请了来自剑桥大学、 康奈尔大学等高校青年到校研讨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选派了一批青年学生赴韩国、日本、印度、美国等国家学习考察。四、基层组织全面加强,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坚持组织建设服务青年成才的宗旨, 团的自身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团组织

14、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抓基层,强化团的组织建设。成功召开了第十一次团代会,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思路,稳步推进团支部进社团,成立了研究生团工委。开展了以争创“团员先锋岗、团干示范岗、青年志愿服务岗、青年文明岗”为主要内容的“四岗”联创活动,命名表彰青年志愿服务岗、青年文明岗 14 个,五四红旗团支部 45 个,优秀团支部 214 个。 “推优”工作得到强化,7873 名团员通过“推优”加入党组织。创新团组织活动形式,每年举办主题团日设计竞赛、团支部风采展。教工团建稳步推进,进一步机关团的建设,成立了

15、新教工团支部,积极引导青年教工爱岗敬业,23 位青年教工获评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洪山区十大杰出青年和学校十大青年岗位能手等。学校两次荣获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二是打基础,优化团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选送专职团干 50 人次赴中央团校等接受培训,选派 8 名青年干部到四川汉源、 河北任县、 湖北沙洋等地挂职锻炼。 8 设立共青团调研基金,每年支持 10 名团干部围绕青年成才的热点问题开展调研,多篇论文荣获湖北省共青团调研成果奖。建立完善团干部学习制度,定期举办共青团工作研讨与务虚会,提升团干部的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4 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创办了“狮子山菁英学校”

16、,每年举办各类学生干部培训班,轮训学生干部 1500 余人次,30 余名优秀学生干部参加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学生干部金友玉、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标兵韩杰等为代表的一批学生骨干。三是建基地,固化团的阵地建设。学校坚持党建带团建,高度重视共青团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工作, 以有形化的政策和条件推进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五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共青团工作经费投入和阵地建设投入,使我校每年共青团工作经费达到210 万元;2007 年建成了总面积达 5000 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剧场、 舞厅、 报告厅、 练功房等文化活动设施一应俱全; 2009年建成总面积达 1000 平方米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集中办公场所,团学组织的活动阵地和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根本上保证了团的工作蓬勃开展。学校拓展网上基地建设,创新团员青年覆盖、凝聚和引导形式,创办了“南湖青年网” 、 “手机报” 、团支部微博群等新媒体平台, 拓宽团学组织与青年学生的交流平台;五年来,校外媒体宣传报道我校共青团工作 600 余篇,团属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