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7511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36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pt培训课件(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主讲:xxx,课程导入,您认为什么是社会调查? 您认为应该怎样进行社会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必要学习社会调查吗?,全书结构与考试要求,全书结构: 全书以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为主线和顺序。 考试要求: 全班分为10组,每组9人(一组可8人),根据社会调查程序进行分工。每讲完一个程序,相应的同学就上交自己负责的部分。分组与分工名单在学完“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后上交。 最后成绩=个人负责部分成绩*50%+调查报告成绩*30%+考勤、课堂表现成绩*20%。,推荐资料,主要参考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艾尔.巴比 ,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 宋林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卢淑

2、华,社会统计学; 薛薇,SPSS统计方法与应用。 参考杂志: 社会学研究、调研世界、中国人口科学等。 参考网站: 中国社会学网、中国社会调查网、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等。,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学习目的: 理解社会调查的概念、类型、题材与一般程序; 联系专业认识社会调查的作用; 正确区分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第一节 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一、科学的分类与区别 自然科学 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数学,力学(属于物理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等。 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目的在

3、于解释因果关系和阐释意义。它所涵盖的学科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社会学、新闻学、心理学、语言学 、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文艺学等。 区别: 研究对象不一样;研究方式不一样。,二、研究社会的不同方式 (一)实验研究 1、定义。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三组要素(以霍桑实验说明幻灯片 8) 实验组:前测实验刺激(自变量)后测 对照组:前测后测 实验效果(因变量) =(实验组后测-前测)-(对照组后测-前测),霍桑实验简介: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

4、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1924-1932) -照明实验 -福利实验 -访谈实验 -群体实验 实验结果:开创了管理学的行为科学学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非正式组织等理论。,3、实验研究的分类 标准实验研究:具备三组所有要素。 非标准实验研究:缺乏部分要素的实验研究。如“自我实现”的实验无前测。 4、实验研究的缺点 难以排除被实验者心理的因素。,(二)实地研究 1、定义。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

5、方式。 2、举例。费孝通的江村调查、毛泽东的长岗乡、才溪乡等乡村调查、芝加哥社会学派的流浪汉、盗贼、舞女等调查、何明的服务业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 。 3、资料收集方法。 (公开身份或隐蔽身份)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 4、缺点:难以处理好融进去与跳出来的关系。,(三)文献研究 1、定义。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一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分类。分为内容分析(对记载下来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如书籍、网站、绘画和法律等)、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3、特点 不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间接研究。 4、难点。资料的可获

6、得性和对资料的筛选。 (四)调查研究,第二节 社会调查(social survey )的定义和特征,一、定义 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二、社会调查的三基本要素 问卷、抽样和统计分析。,三、社会调查的特征 首先,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具有逻辑性的认识活动,区别于随意的主观的不科学的调查; 第二,它收集资料的方法是自填式问卷法、结构访问法,与其他方法相区分; 第三,专指抽样调查,排除了个案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 第四,强调获取第一手资料而非其他资料;(二者必须同时使用)

7、 第五,是定量研究方式而非定性研究方式;(二者必须同时使用) 第六,社会调查既是一种资料收集工作,还包括资料分析; 第七,是一种横向研究而非纵向研究。,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发展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一、古代社会调查 二、近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形成(17世纪到20世纪初) 1、原因。 2、先驱。 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中国社会调查方法的发展 1、近现代西方社会调查方法的传入。 2、近现代中国进行的社会调查,分为两种,一是学者做的社会调查,二是革命者做的社会调查。 3、当代中国的社会调查。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五、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表1-1 传

8、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区别,补充: 解释主义(interpretive)是对行为者或历史事件的主观意义的理解来揭示事物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客观解释社会现象的思想。,第四节 社会调查的作用(补充),描述状况是什么、怎么样? 解释原因为什么? 预测趋势将来会怎么样?,第五节 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一、类型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标准 调查对象的范围、资料收集方法、调查目的、调查性质或应用领域等。 (二)根据调查性质或应用领域的分类 分为: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与研究性调查等6类。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调

9、查的内容 社会背景、社会行为与社会活动、意见与态度。 一般而言,一个调查中会包括以上三个部分,但依据主题不同而侧重点不同。,第六节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一、普遍调查(entire population survey) (一)概念与方式 1、概念 。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2、方式。 统计报表式和专门调查表式。 (二)特点 1、优点: 能较好地掌握研究对象的概况。 2、缺点: (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 (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3)调查项目有限 。,北京10万人口普查员誓师大会,二、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一)概念 从所研

10、究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部分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的社会调查。 (二)优点 1、省时、省力与省钱; 2、资料获取速度快; 3、获取资料内容丰富; 4、应用范围广;幻灯片 22 5、准确性高。 (三)局限性(补充)1、抽样调查相对较佳使用范围为定量研究而不是定性研究;2、调查广度有限,难以进行全面研究。3、专业性比较强,对调查者的要求比较高。 注意:可将普遍调查看做是抽样调查的一个特例。,补充:抽样调查的适用情况。 有些现象可以但没必要进行全面调查时。 有些现象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但又需要了解全面情况时。 需要对普查统计资料的质量进行检验或修正时。,第七节 社会调查的

11、一般程序,选题(第二章),准备(第三-六章),实施(第七章),分析(第八-十一章),总结(第十二章),课后安排:请同学们在考虑合作便利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8-9人一组、按照社会调查的程序进行具体分工,并于下次上课时上交。 1-2班:分7-8个组; 3班:3个组。,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它有什么特征;知晓了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区别、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了解了社会调查的作用和它的一般程序。,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教学目的: 1、正确区分不同课题类型; 2、对选题的重要性赋予高度重视; 3、掌握选题的标准、途径、方法和明确化; 4、利用文献法为选题服务。,

12、第一节 调查课题的类型,一、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分类标准:课题关注的重点) (一)理论性课题(theoretical problem) 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生活支持的关系研究” (二)应用性课题(applied problem) 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如“老年人口养老方式调查” 二者的区别在于其侧重点不同,前者关注如何发展出某种一般性的社会认知,而后者则关注如何有效解决现实问题。,二、自选课题与委派课题(分类标准:课题来源) (一)自选课题(二)委派课题,第二节 选题的重要性,一、决定调查的方向(内容

13、) 二、体现调查的水平 三、制约调查的过程 四、影响调查的质量,第三节 选题的标准,一、重要性最基本的标准(价值) 二、创造性(区域、研究对象、视角等的创新性) 三、可行性决定性的标准(具备主观、客观可能性,能或不能做) 四、合适性(与研究者很匹配,是否最好),第四节 选题的途径和方法,即课题的来源。 一、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 二、从个人经历中寻找 三、从现有文献中寻找,第五节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一、明确化(focus on the problem) 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

14、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二、明确化的方法 从宽泛到狭窄,从一般到特定。,请分析下列选题: 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 某单位管理调查 某市失业人员培训调查 知识分子离婚现象调查 对嫦娥奔月神话的知晓度调查 大学生时间分配调查,第六节 文献查阅与选题,一、文献查阅的作用 第一,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二、文献查阅的过程 补充:文献的分类。包括著作、论文、统计与档案资料。 1、查找相关文献(时间和主题) 2、对找到的文献进行选择(时间、主题与质量) 3

15、、实际阅读、记录与分析文献(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设计与研究结论)。,课后安排:请每组负责选题的同学一周后上交本组选题。(下周三选题与分组分工),总结:本章在理解选题重要性的基础上,联系选题标准、途径和明确化最终选择一个调查课题。在该过程中,注意文献阅读法的正确使用。,第三章 调查设计,教学目的: 掌握调查设计的概念; 理解三种调查目的的差异; 知晓分析单位及其类型;(难点) 避免分析单位中的常见错误;(难点) 怎样写具体的调查方案。,调查设计的概念: 根据调查目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 方法、程序等进行规划,包括制订探讨和回 答调查问题的策略,确定调查的最佳途径, 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以及制

16、订具体的操作 步骤和实施方案等。 调查设计的内容: 第一,明确调查目的; 第二,确定分析单位; 第三,设计抽样方案; 第四,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 第五,制订实施方案。,第一节 明确调查目的,一、探索性调查(补充) 1、概念。调查的目的在于对问题进行初步考察和了解,对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指导。 2、适用情况。 第一,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不熟悉时; 第二,研究问题本身鲜为人知; 第三,大规定调查前的试调查。 二、描述性调查 1、概念。旨在描述现状“是什么”、“怎么样”的调查。 2、注意事项:一是准确性;二是概括性。 三、解释性调查解释原因,“为什么” 1、概念。旨在解释现象之间关系的调查。 2、鲜明特点:存在研究假设。,补充A:三种调查目的的不同,表3-1 三种调查目的差异比较,研究假设,亦称理论假设,即指研究者在搜集资料之前,对反映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判断或尝试性解释。 来源有三: 根据以往理论演绎得出假设。 由经验概括而得出假设。 由类推而得出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