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主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37440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历史的主体.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历史的主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历史的主体.(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拿破仑横跨阿尔卑斯山,“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国庆60周年阅兵图片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领导全国人民战胜08、09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胡锦涛同志创造了中国新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不能,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判断图中

2、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谁是人民群众?,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 人,也包括杰出人物。,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全体公民,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

3、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的作用,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物质财富,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畔散步闲谈,突然听到了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叹说:“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说一说,类似

4、的事例还有哪些?,表现在:,屈原的离骚九歌 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 创作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作家著书立说需要“文房四宝”,演员表演要有舞台道具,科学家搞实验离不开仪器设备,教师讲课少不了书本教具。,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无论任何人,要从事精神活动,都要有物质前提,即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而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如果没有物质

5、生活资料,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就无法进行。,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这首二胡独奏曲为二泉映月,作者是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生,江苏无锡县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二胡、琵琶乐曲听松寒风春曲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二泉映月以悲愤激昂的音调,倾诉了对世间不平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探测器带入太空播放。华彦钧本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位名人。,年画,虎头鞋,剪纸,(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6、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材料一、二说明什么道理?,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想一想,(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说一说,能说明此点的事例有哪些?,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导致古罗马帝国的加速灭亡。,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直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武装的巴黎工人攻打巴士底狱,直到第三次武装斗争

7、取得胜利,建立雅各宾派的专政。,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实现方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我们是人民

8、政府,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就要坚决制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的群众观点,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温家宝总理立即亲临一线指导,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灾人员。国家主席立刻停止国事访问回国。,2.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的基本

9、内容:,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知行统一,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群众?,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要 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方法论),意 义,两个重要保证,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小结,练一练,1、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

10、确的是( )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 B C D,C,2、曲辕犁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劳动群众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数不清物的物质财富。这些事物说明( )A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B机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财富是由少数发明家发明创造的,练一练,C,练一练,3、梁启超认为,历史

11、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杰出人物的领导下可以成为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人和实践主体的地位 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的领导则是乌合之众,起作用相互抵消,合力为零 D.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因为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B,练一练,4、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 B C D、,D

12、,5、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练一练,C,练一练,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相信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向群众负责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A、 B、 C D,D,练一练,7、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

13、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长的主要启示是A.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B.创造人类幸福完全靠个人奋斗C.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D,8材料: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历时两年,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意见191849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这部重要法律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

14、律保障,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劳动合同法制定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