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7004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湖州市生 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4962 号)和 安委办发201489 号文件关于印发*县落实湖州市国家级生态 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制 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湖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要求,围绕“两美” 浙江、 “两美”农业和绿色农业强省建设,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 县建设为基础,以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以转 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区位优势、 生态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打造长

2、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首选之地,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魅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保障。 二、建设目标 到 2015 年,主要农产品中“有效三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 4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2%,建成桑茶果等生态园 24.9 万亩,水产生态养殖标准化园区 1 万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 场 15 个,茶叶繁育基地 1 个。完善农产品加工、市场交易和物流配 送设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年实施面积分别 达到 60 万亩次和 17 万亩次。到 2020 年,主要农产品中“有效三品” 种植面积比重提高到 6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3、96%,水产 生态养殖标准化园区 1.5 万亩。建成覆盖城乡的农产品质量监测监 管网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把*打造成为长三角地 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升级行动 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绿色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功 能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培 肥和提高耕地地力,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 2015 年,建成粮食 生产功能区 11 万亩。二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现 代农业园区建设“121”工程,万善园区建设规划,创新园区建设机 制,着力提高园区

4、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到本 2015 年,建 成现代农业综合区 2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 10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5 个,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到 10 万亩以上。三是着力推几绿色农 产品基地设施装备建设。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提高农业 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提高基 地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化水平,到 2015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 机械化水平 80%以上。 (二)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保护行动 以湖州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建设为抓手,推动 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到 2015 年,全县建成省级现代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3 个,培育现代生态循

5、环农业示范主体 20 个。 一是优化种养产业生态布局。调整划定禁限养区,科学确定畜禽养 殖种类、规模和总量。统筹布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整体构 建循环利用体系。二是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大力推广节地节水 节肥技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 高效农药替代,到 2015 年,推广商品有机肥 1.2 万吨,化肥减量 850 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 9 万亩,农药减量 19.5 吨。扎实推进 *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三是推进养殖业污染治 理。认真落实生猪、温室龟鳖双控任务,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 物治理工作,加快建立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无害化运 行机制

6、。到本 2015 年,生猪存栏和温室龟鳖养殖分别控制在 5.1 万 头、10 万平方米以下,累计建立畜禽粪便处理中心 3 个。四是积极 推行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广实施“猪-沼-作物” 、 “茶-食用菌-作 物” 、 “茶园-鸡” 、 “桑园-鸡” 、 “秸秆-碳” 、 “秸秆-笋-碳” 、 “林 -鸡-有机肥-作物” 、 “稻-鳖共生” 、 “稻虾轮作”等特色循环农业技 术。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沼气多样化利 用。 (三)绿色农产品产业层次提升行动 积极参与实施湖州市“4231”产业培育计划,推动绿色农产品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推进现代茶桑果园区建设。打造原产地 *白茶品

7、牌,突出“白茶飘香观光休闲旅游精品带”建设;通过 蚕桑生态博物馆建设和果桑基地培育,发展桑果采摘等休闲体验, 弘扬蚕桑文化,稳定蚕桑产业发展;以打造“精品果业”为目标, 大力发展特色精品水果产业。到 2015 年,茶园总面积达到 20.9 万 亩,桑园总面积稳定在 2 万亩,果园总面积达到 1.8 万亩。二是发 展蔬菜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蔬菜种植结构优化升级,推广粮经复合 高效种植模式,提高设施栽培应用率。到 2015 年,蔬菜生产播种面 积达到 10.5 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水生蔬菜和山地蔬菜播种面积, 分别达到 1 万亩、0.8 万亩和 2.4 万亩。三是优化畜禽牧业产业布 局。调整畜禽养殖

8、规划,控制生猪养殖总量,优化家禽结构,发展草食动物,积极推进“湖羊产业振兴计划”实施。到 2015 年,创建 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15 家。四是加快现代生态渔业建设。 围绕渔业产业特色,加快渔业标准化示范应用,大力推广生态化养 殖。到 2015 年,特种水产养殖面积 2.5 万亩,水产生态养殖标准化 园区达到 1 万亩,到 2020 年达到 1.5 万亩。五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结合我县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工作,依托绿色农产品基地丰富的农业 资源,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建设工作。到场 2015 年,创建国家级示范县、示范点 2 个。 (四)绿色农产品基地主体培育行动 以绿色农

9、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 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家庭农场。到 2015 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 到 40 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36 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民 专业合作社 24 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家庭农场 30 家。一是做大 做强龙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 企业扩大基地、做大规模、打响品牌、增强带动能力。加大农业 “招商选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农业 企业。二是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 建设,积极引导同类专业合作社通过合并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型

10、家庭农场。积 极培育扶持一批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的中小型家庭农场,推进农业 适度规模经营。 (五)绿色农产品品牌扩面提质行动 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标准技术,推动绿色农产品基地提档升级。 一是着力开展“三品”认证管理。对农业“两区”开展无公害农产 品产地环境检测评价和整体认定,本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 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条件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原则,对农产品认证实 行分类管理,创建一批与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 基地。到 2015 年,全县有效期内“三品”生产面积稳定在 20 万亩, 无公害农产品 80 个,绿色食品 45 个。二是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以创新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鼓励农

11、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证 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支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注册 认证,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 到 2015 年,省级以上著(驰)名商标、国内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分 别达到 100 件、3 个。三是着力推进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以定 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产品 营销大户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引导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 创新营销方式,建立新型流通业态和营销网络,建设农产品营销专 业网站,采取多渠道推广宣传本地品牌农产品。(六)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为 宗旨,着力完善“四大体系” ,实施绿

12、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一是完善责任体系。落实农业部门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岗双责”制度。强化乡镇政府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和检测工作 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二 是完善检测体系。加强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加快县级农产品 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规范乡镇综合检测室建设,实行对公众免 费开放。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自律性快速检测。三是构建追溯体 系。以产地准出项目为抓手,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选择绿色农产品 基地示范主体,加快推进二维码、产地编码等信息的实际应用,探 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四强化执法体系。深入实施农产 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开展“绿

13、剑”集中执法行动,全面排查 风险隐患,实施基地动态监管。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农资集中配送, 建立农资监管信息平台。 (七)绿色农产品科技支撑提升行动 围绕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转化 能力,提高绿色农产品科技支撑水平。一是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紧 紧抓住湖州市作为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体制机制创新省级试点的契 机,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推进科技园、创 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基地农业科技型企业。完善我县“1+1+N”农 推联盟建设,实现联盟服务绿色农产品基地内全覆盖,绿色农产品 “全覆盖” 。二是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开发、 利用的力度,加快自主培育

14、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围绕特色优势主导 产业的发展,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建设茶苗、畜禽和蚕种繁育 基地。三是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以全国整体推进市试 点为依托,加快推进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探索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创新建立新型职业培育模式。到 2015 年,全县持证职业农民达到 900 人以上。 (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机制创新行动 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着力形成政府引导、政策支撑、市 场化运行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推进 机制。积极争取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在政策、项目上更多的 支持,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同业部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上下

15、部 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顺利完成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任务 提供坚强保障。二是探索金融保险投入保障机制。以项目为载体畅 通农业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格局,整合资 金加大建设步伐,同时加大绿色农产品政策性保险投入,建立风险 防范机制,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造成的损失。三是建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和完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各项优惠扶持政 策,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研发、储藏、加工、流通的经营主体给 予政策性扶持,对带动能力强、贡献份额大的经营主体实行奖励, 促进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的有机衔接,形成一体化经营体系。 四是完善农技推广创新机制。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农业

16、“两区”为平台,以十大现代农业产业联盟为核心,优化提升 “1+1+N”的农技研发和推广模式。五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以 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为基础、以稻谷为租金、动态调整土地流转价 格的新机制,推广整村流转、先股后转等新型流转方式,使土地向 规模化经营主体集中,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集约利用,推动绿色 农产品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是推动现代 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绿 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切 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深入推进。县里将专门成立县级各部门为 成员的*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实行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各乡镇要建立相应 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区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 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二)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