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36898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50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程 第四节 残疾人的社会福利(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社会福利和社区康复 第四节,残疾人的社会福利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傅克礼,2,提纲,一、社会福利 二、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三、中国残疾人福利和社会救助事业 四、新的里程碑 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有关内容,3,一、社会福利,4,(一)社会福利的涵义,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一般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 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 体现形式: 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 一种职责: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保护和延续人的生命力的一种社会功

2、能。 特点: 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最终目标; 社会福利普遍性:为所有公民提供,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 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5,(二)社会福利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宗旨是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里,大多把社会福利当作社会保障的同义词。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社会保障解释

3、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属于对社会福利一词的广义解释。 狭义: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母子家庭、残疾人、慢性精神病人等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服务。 另一些国家里,社会福利仅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和领域,通常是指专为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服务与保障。从这个意义上,社会福利一词便具体化为社会福利服务或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福利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欣赏等方面的待遇。 在中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社会福利范畴。,6,二、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7,(一)社会保障涵义,社会保障一般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是在政府的管理之

4、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8,(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对“社会保

5、障”和“社会福利”的定义没有公开的争论。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主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优抚安置 中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陈良瑾,1994;唐钧,1995)。 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是根据对上述认识设计的。,9,(三)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 1991年5月15日正式实施,年月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各地政府为贯彻和落实保障法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措施和具体规定,制定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规定和优惠政策,使广大残疾人享受到了法律的保障,体会到了法律的威力。 法律规定: 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

6、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和侵害残疾人。 国家采取辅助方法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采取措施,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部法律对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环境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受到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衷心拥护。,10,三、中国残疾人福利和社会救助事业,11,(一)国家对残疾人的福利措施,中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

7、,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除了经济上的扶助和救济外,“其他福利措施”包括: 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供养; 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举办社会福利院和其它安养机构,按规定收养残疾人; 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与辅助服务; 对残疾人搭乘交通工具给与便利或免费; 减免农村残疾人的各种社会负担等。,12,(二)地方政府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和设立公共服务机构时,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特别照顾: 在人多的情况下不排队可以购票、购物。 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给予方便和照顾,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具,准予免费携带; 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和

8、渡船; 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县级和乡级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免农村残疾人的义务工、公益事业费和其它社会负担; 各级人民政府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它照顾和有效地扶助。 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减免的项目和程度只能依本地的平均水平为依据,都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优惠。 不少省、市、县和一些乡镇已经制定出减免农村残疾人社会负担办法,给残疾人带来实惠,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残疾人还没受到相应照顾,生活仍很困难。,13,(三)地方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措施,根据当地财力对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定期发给补贴 对依靠父母生活,不能参加劳动的重残人员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费,提高了重残人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社会中的地位。 制定了保障

9、残疾人权益的具体措施,其中包括: 公安局、工商局、法院等部门采取的措施; 县、乡(镇)政府制定了关于对残疾人给予优待的规定,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供应家用物资、收购农副产品、办理营业执照等 减免残疾人贫困户的农牧产税、教育基金、养地基金、公益事业费、义务工及补助贫困残疾学生的生活等。,14,地方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措施,县政府分别制定了关于残疾人优惠待遇的若干规定 对残疾人的就、从业培训、营业执照、摊位、税收、开发性生产等各方面给予照顾 对农村残疾人减免公益事业费 适龄残疾儿童入学、残疾人看病及交通、诉讼、贷款、毕业分配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待遇。 建立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咨询处为主体的为残疾人提供

10、法律服务的网络,并对生活困难、无力支付费用的残疾人减免费用或无偿提供法律援助。,15,(四)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事业成就,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 对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实行福利机构集中供养。 全国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近35000家,供养人员149万;社会福利院1490家,供养人员数十万;儿童福利机构269家,供养人员3.4万;精神病人福利院153家,供养人员2.9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残疾人,特别是儿童福利院,绝大多数都是残疾孤儿,精神病人福利院基本上全部是残疾人。 从2006年起,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农村五保公营机构霞光计划

11、、全国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计划。全国地市建立一所儿童福利机构,各个县市区建立一所包括供养残疾人在内的社会福利中心。 加强福利机构和福利工作中医疗康复功能的建设,努力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水平。 从2004年起,实施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累计投入8亿元福利彩票公益金,为近4万多名残疾孤儿进行了手术矫治和康复,其中6000多名术后康复儿童被国内外家庭收养。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为推动社区康复提供依托和载体。目前全国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9319个,各类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7.2万个,各类城镇便民网点89.3万个。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确定304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把残疾人康复纳入农

12、村社区服务体系中,为农村残疾人享受康复服务创造有利条件。,16,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事业成就,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行分类救助,对存在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按残疾程度不同,分别享受待遇不同的重点保障,使其救助水平与一般的低保对象有所区别。 对重度残疾人在当地低保标准基础上,上浮10%至50%的比例发放低保金,对轻度残疾人视情况增加一定数额的低保金。 2009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城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占城镇残疾人总数的22.6%,比上年度的21.3%有所提高;农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23.6%,比上年度的19

13、.6%有较大幅度提高。 66.7万农村残疾人被纳入农村五保供养。 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大病救治范围,对残疾人困难家庭实施一系列特殊优待,极大减轻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负担。 城镇残疾人参加的社会保险中增幅最大的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2008年度相比2007年度增加了22.6个百分点,2009年度又在2008年度基础上增加了3.5个百分点。 94%以上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免除贫困残疾人的参合费 16岁及以上城镇残疾人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为52.1%,比2008年上升13.3个百分点。,17,推动社会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社会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劳动就业而兴

14、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是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主要方式和有效载体。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利益,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新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新政策实施以来,残疾人的就业得到进一步拓宽,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目前全国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职工56.3万人。,18,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慈善事业,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残疾人历来是慈善事业重点关注的对象。 2007年国内外各界共捐赠223亿元,资助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困难人群。 2008年国家投入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 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亿港元,支持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第二期)。捐资5000万元,启动“重生行动-全国

15、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免费为他们实施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19,新的里程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做好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的要求,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生活救助政策 , 保证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能够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待遇。 着力解决好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 做好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救助。 安置和照顾好伤残军人。 加快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城市廉租住房政策和农村

16、危房改造计划优先照顾贫困残疾人家庭。,21,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落实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 鼓励并组织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已开展试点的地区帮助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2,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 , 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 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 各级政府要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 , 逐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鼓励社会捐赠 , 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23,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 , 建立健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 , 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的服务。 残疾人专业服务机构要改善条件 , 完善功能 , 规范管理 , 扩大受益面,提高服务水平。 研究制定残疾人服务领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 完善行业管理政策 , 加强对残疾人服务的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