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736895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建设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思考与实践,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部分 组织与管理,一、学院简介 二、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一、学院简介,1991年,承担原国家教委高职教育试点任务,探索出了以“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为主要内涵的“邢台模式”; 1997年,国内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 2002年,划归河北省教育厅管理; 2006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2008年,11门国家级、18门省级、30余门校级精品课程,一、学院简介,课程建设历程:第一阶段 课程体系改革 (19911994)第二阶段 课程改革探索(19941997)第三阶段

2、 系统规划课程建设(2002今),2002年起系统规划课程建设:统筹规划、专人负责、明确目标、项目管理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师资建设、条件支撑,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随着河北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开展,配合专业建设逐步建立起与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接轨的以评促建机制 制定了关于全面启动我院精品课程建设的暂行规定、课程评估实施细则,以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等课程建设相关文件,把课程建设工作引入更加系统、规范的新阶段,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统筹规划,明确教务处人员专门负责课程建设其职责为:制定计划解读文件 指导建设组织申报目的:领导重视 老师积极,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专人负

3、责,原则:量力而行、适度超前 目标:五年、三年、一年分系(部)、分专业,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明确目标,教研立项:落实建设任务师资培训:完成建设任务项目验收:保证建设质量1994年初,出台关于我校实施课程建设的暂行规定,对课程建设的内容、要求、范围、申报程序、检查、验收、经费、奖惩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教学研究立项的方式启动了高职课程建设工作。,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项目管理,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政策支持,三个优先: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优先重点课程对应的理实一体教室建设优先重点课程组教师进修、培训优先两种激励: 评优(名师)、晋职(教授) 奖金,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资金保障,学院提供重点课程建设

4、经费,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时,对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每门课程给予10万元(2)建设经费,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提供保障。,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师资建设,专职+兼职(至少有一名企业人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 (国外国内学校三级培训)职教思想观念、双师结构团队,二、课程建设组织与管理条件支撑,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教学做一体)讲授 模拟 讨论 实际操作技术支撑网站、录像,第二部分 思考与实践,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定位 三、课程整体设计 四、课程教学实施 五、保障条件建设 六、课程申报,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

5、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如何工作并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1. 学习内容冗余与缺失 2. 关键能力

6、培养缺失 3. 完整行动模式环节缺失,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工学割裂:,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教学的要求(实践和理论),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学习内容冗余、缺失,2006年6月我们对装潢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组织了岗位见习,实习后学生结合个人的感受写了见习报告,35位学生在见习报告中谈了初次工作的感受,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60%以上的学生都提到了“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要想将理论付诸实践还需要在社会上进行磨砺。” 公司对新员工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主要是“不要怕吃苦,不要怕被批评,不要推卸责任,要善于与他人沟通”。 缺少对一些与工作对象、设备、材料、加工等相关的知

7、识和能力,缺少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2006年6月我们对装潢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组织了岗位见习,实习后学生结合个人的感受写了见习报告,35位学生在见习报告中谈了初次工作的感受,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60%以上的学生都提到了“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阶段,要想将理论付诸实践还需要在社会上进行磨砺。” 公司对新员工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主要是“不要怕吃苦,不要怕被批评,不要推卸责任,要善于与他人沟通”。 缺少对一些与工作对象、设备、材料、加工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缺少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关键能力培养缺失,完整行动模式(完整工

8、作过程),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完整行动模式中某些 环节缺失,完整行动模式(完整工作过程),工学结合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要素 完整行动模式,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工学结合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要素 完整行动模式,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机制制度,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一、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工学结合, 胜任某项典型工作任务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9、,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什么开这门课?让学生学什么?让学生怎么学?,专业培养什么人 在其职业成长历程中会面对哪些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对应其中哪个典型工作任务 这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任务 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二、课程定位,如何进行课程定位:,二、课程定位,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二、课程定位,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电气自

10、动化技术专业,二、课程定位,1.交、直流电动机的检修 2.低压电气设备的检修与安装 3.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4.传感器和检测仪表的安装、检修 5.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 6.电气传动装置的检修与调试 7.高压输、配电系统的检修、安装与运行 8.自动化生产设备电气检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与企业实践专家进行深度访谈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二、课程定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

11、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召开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了解其职业成长历程及工作任务,成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小组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转换配置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交、直流电动机的检修 2.低压电气设备的检修与安装 3.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4.传感器和检测仪表的安装、检修 5.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 6.电气传动装置的

12、检修与调试 7.高压输、配电系统的检修、安装与运行 8.自动化生产设备电气检修,二、课程定位,典型工作任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把任务分解为具体相应的专业技术要求,设计制定任务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实施中的关键要素,自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与技术资料,在任务实施中对所遇到问题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能够对结果和解决方法进行正确总结、对比和评价。在使用工具、设备和电料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电气安装规范、安全生产制度操作实施,注意团结协作,并且自觉保持工作环境卫生。 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够正确使用PLC和解决PLC一些常见故障问题。学生应当能够掌握PLC

13、控制系统设计的设计流程,并且能够借助PLC设计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包括:1了解相应的PLC安装规范和工艺要求; 2掌握小型PLC控制系统设计或改造的工作方法和步骤;3掌握收集、查阅PLC及相关产品资料的渠道和方法;4能够使用PLC设计典型的电机控制电路;5会排除解决PLC输入、输出节点故障;6会正确设计PLC输入、输出隔离电路;7掌握PLC对传感器信号采集的方法;8能够正确实施小型PLC控制系统的电气安装;9. 正确填写设备使用、故障、维修记录。,二、课程定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 学习目标:,工作分析主要针对7个要点进行,它们是: 工作

14、过程 工作岗位 工作对象 工具与器材 工作方法 劳动组织 对工作及工作对象的要求,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学习性工作任务 (项目、任务、案例、问题、设备等),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课程开发的 “分水岭”,学习性工作任务 (项目、任务、案例、问题、设备等),1. PLC 概述 2. PLC 基本组成 3. PL

15、C 工作原理 4. PLC 编程软元件 5. PLC 基本指令系统 6. PLC 顺控指令系统 7. PLC 功能指令系统 8. PLC 外围接口电路 9. PLC 控制系统设计 10. PLC 应用举例,1.楼梯灯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2.异步电动机启动停止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3.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4.异步电动机星角启动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5.自动往返可逆运行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6.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7.自动生产线LED数码显示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8.自动生产线声光报警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9.自动装车上料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0.气动机械手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6、11.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2.物料自动分拣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3.组合机床液压动力滑台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 14.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检修,学科体系课程,章节,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工学结合课程,学科体系课程,任务a,任务,任务e,任务d,任务b,任务c,章节,学习情境,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课业学习包:,三、课程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工学结合课程的要求:,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