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除藏象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6716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0.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基除藏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基除藏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基除藏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基除藏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基除藏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基除藏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基除藏象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基 础,最早的医学巨著,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早期中医理论著作,难经是对内经的发难解惑,是补充内经的不足,难经虽然晚成于内经,但都是以传载医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医学典籍。,历代医家必读之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 。 作者:张仲景,名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中国传统四大医学著作,中医学

2、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阴阳学说,阴阳的相互关系 是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 阴阳平衡失调是中医对一切疾病发生、 发展的抽象概括,一方过于强烈影响了另一方,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一方对另一方制约不足,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相成)作用,互 根,互 藏,互 用,阴阳的消长平衡,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表现为阴阳双方的你强我弱,我强你弱 2.阴阳皆长,阴阳皆消。表现为阴阳矛盾统一体的我弱也你弱,我强你也强 3“平衡”,这种消长运动往往不易察觉,或者变化不显著,事物在总体上仍旧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此时就称做“平衡”。,阴阳的互相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各自

3、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物极必反),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二、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与阳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以求其统一,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 “阴平阳秘“。,三、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阴阳转化,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指导疾病的防治,六、掌握药物性能 药性:四气(寒、凉、温、热) 药味:五味(苦、酸、咸、甘、辛) 药势:升降浮沉,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以木、火、土、金、水

4、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进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发生的一切变化(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五行”与“五脏”、“五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特性。引申具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火曰炎上:发光发热、蒸腾上升特性。引申具有温热、向上、升腾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土爰稼穑:种植收获特性。引申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金曰从革:顺从变革、去除杂质特性。引申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水曰润下:滋润、下行特性。引申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

5、。,五行归类(木),方位:东 季节:春 五脏:肝 六腑:胆 五体:筋 五味:酸 五色:绿,直接,五官:目 五液:泪 五华:爪 五志:怒,间接,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五行的相生相克,相生: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相克: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木克土 火克金 土克水 金克木 水克火,赢:克我、所不胜 输:我克、所胜,母:生我 子:我生,练习:肺之所胜是谁?,肝,练习:肺之所不胜是谁?,心,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特殊状态下的相互影响,母子相犯 (相生),母及于子 (母病及子),子及于母 (

6、子病及母),练习:1、肺病影响了肾的功能是上述哪种情况?,2、肝病影响了肾的功能是上述哪种情况?,母病及子或母病犯子,子病及母或子病犯母,注定是赢家,母火,土 (太过),输家逆袭,子病及母 (子及于母),子金,母病及子 (母及于子),赢木,土 侮木,输水,土 乘水,相乘,相侮,母火,土 (太弱),子病及母 (子及于母),子金,母病及子 (母及于子),赢木,木乘土,输水,水 侮土,课堂练习,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其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 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1、母子相

7、及的病理传变 例如:肝火旺会导致心火旺(木生火,母病及子)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 例如:肝气郁结会导致不思饮食(木克土,木乘土),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例如:肝脾不和。 肝(木) 克 脾(土)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 例如:肝阴虚导致高血压 相生:肾(水) 生 肝(木),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例如:肝火旺的调理方案是润肺健脾泻肝 金 克 木 克 土 (木侮金) (木乘土)2、确定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母子病: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例如:1、肝阴虚者需要补母(肾)水生木2、肝实热者需要泻子(心)木生火,(相乘或相侮

8、:抑制强一方,扶助虚一方) 例如:肝火旺的调理方案是润肺健脾泻肝 金 克 木 克 土 3、制订五脏疾病的具体治法4、指导脏腑用药,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是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精,一切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以及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精 的 生 成,禀受父母,水谷之精,功能:生殖繁衍、促进生长发育、生髓充脑、养骨、化血、滋养润养、防御卫外,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 的 生 成,自然清新之气,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

9、先天之精,水谷之精,气的运动,气机:气的运动。 气机正常:升、降、出、入 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脱、气闭 气的运动与脏腑关系:轻则为病、重则危及生命。,气的分类,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物质基础。 宗气:积于胸中之气。和呼吸、血脉运行肢体运动、听觉、视觉有关。 营气:又名荣气。行于脉中具有丰富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又名卫阳。运行于脉外具有防卫功能的气。 (防卫肌表、温养脏腑、调节体温、影响睡眠) 其他的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血,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 的 生 成,水谷之精,功能:濡养作用、运载作用、精神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营气 津液,血的运行必须

10、具备的条件,血液充盈、寒温适度 脉管系统通畅完好 心、肺、肝、脾的功能正常,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内的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等。,津液,津液,津液的代谢 1、津液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主要通过脾胃以及大、小肠等脏腑的消化吸收功能而生成。 2、津液的输布:凭借脾、肺、肾、肝和三焦的作用。 3、津液的排泄:凭借脾、肺、肾等的综合作用。,津液的主要功能,滋润营养 化生血液 运载作用,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精与津液的关系: 水谷之精与津液同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血与津液的关系:同源和互化,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气能行(化)津、气能摄津、

11、津能载气、津能化气,血与气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病因与发病,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又称致病因素。,病因,外感,内伤,劳逸 过度,饮食 失宜,六淫,疫气,七 情,不节,不洁,偏嗜,劳力,劳神,房劳,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温)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特点:1、外感性 2、季节性3、环境性 4、相兼性5、转化性,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风为阳邪,易袭阳位(2)游移不定(3)发病急骤,变化无常(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表现寒象(

12、2)寒性凝滞,阻滞气血,多见疼痛(3)寒性收引,腠理、经脉、筋脉收缩拘急,寒邪(阴邪),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暑为阳邪,表阳热之象(2)上犯头目,扰及心神(3)伤津耗气,暑多挟湿,暑邪具有季节性,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2)湿性重浊 、黏滞(3)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阴邪),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燥邪,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火热邪为阳邪,其性燔

13、灼趋上(2)表现阳热之象,如面红耳赤、心烦意乱(3)易伤津耗气(4)侵犯人体上部、易扰心神(4)易生风动血(5)易致疮痈,火邪(热邪、温邪),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疫气(疠气),疫气的传染途径: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疫气的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七情内伤,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一、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

14、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二、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三、导致气血失调,其他致病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外伤、寄生虫、药邪、医疗错误、先天因素。,病因,外感,内伤,劳逸 过度,饮食 失宜,六淫,疫气,七 情,不节,不洁,偏嗜,劳力,劳神,房劳,病理产物致病因素,痰饮:稠厚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则呈弥散状态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则痰 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别。,痰饮的致病特点,易阻气机,壅塞经络气血 易扰心神 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瘀血: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和血瘀的区别 瘀血讲的是

15、病理,血瘀讲的是病机,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气虚致瘀 气滞致瘀 血寒致瘀 血热致瘀 津亏致瘀 ,结石: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和饮食失宜、情志内伤、寄生虫感染、服药不当有关,致病特点,多发于肝胆、胃、肾、膀胱 易阻气机、损伤脉络 梗阻通道、导致疼痛 病程较长、轻重不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正气:是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包括存在于外界或由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作用的因素。,发病,疾病的完整过程就是一个邪正斗争的过程, 同时也决定了发病与否 扶正祛邪就是是治疗一切疾病的重要纲领,治疗原则,因地制宜(地域) 因时制宜(季节、节气) 因人制宜(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