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6594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三章-地理学的基本理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地理学的特点与观念 第二节 与地理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理论 第三节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第一节 地理学的特点与观念,1统一性(整体性)整体性观念、自然与经济的统一 2综合性综合观念 3区域性空间观念 4动态性时间观念(长远与短期观念),时滞性 5层次性系统层次、区域尺度 6生产性因地制宜、实用观念 7生态性可持续观念 8利弊两重性辩证观念 统一性、综合性、区域性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性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整体性,需要综合各个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来认识和实现;综合性和整体性必须在具体区域上才能够体现出来。,例一、生产力

2、布局(建厂选址)中的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上海市金山石油化工总厂是选址比较合理的典型。其主要优点有: 利用沿海滩地和低产盐场,占用农田较少,岸线涨塌基本平衡。采取工程措施后略有涨出; 厂址地面下22米处有粘土层,地基强度每平方米8到12吨,可作为桩基的持力层; 引取黄浦江支流张泾河,紫石泾河的淡水比较方便,还可以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用; 厂区西24公里的乍浦可建2.5万吨级深水码头,修建44公里铁路支线可与沪杭铁路接轨; 厂区附近是产量较低的鲳鱼渔场边缘,排放污水对水产业的影响较小; 厂址在市区正南偏西,直线距离40公里,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对市区没有大气污染影响; 与市区交通方便,协作密切,生

3、产所需1 56种化工原料绝大部分可以从市区供应,产品大部分就近销往市区。,例二、北京燕山石化厂是选址有缺点的实例燕山石化厂在1967年选址。投产以来,有大批重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供应北京,改变北京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首都社会经济繁荣做出贡献。但是,选址时受到“靠山隐蔽”方针的干扰,暴露不少问题: 水源不足,要从几十公里以外的密云水库引水; 受山凹地形和逆温作用影响,气流排不出去,加剧空气污染; 厂址在房山区水系上游,水污染波及房山区政府驻地和附近农村; 地域狭小,布局分散,延长工程管线,增加造价。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对工厂的远景规模缺乏正确判断。初期规模炼油能力250万吨,附

4、近水源尚能适应,用地也有富裕。1 973年从日本引进30万吨乙烯装置,炼油能力达到700万吨,水和用地都告紧张。,例三、国土规划中的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综合性是国土规划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在国土规划的原则中贯穿着综合精神。比较公认的国土规划原则有四条。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制度),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改革事业顺利进行。 从国情出发,扬长避短,兴利除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打破条块分割,加强横向联合,力求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使地区优势汇聚成全国优势。 正确处理重点开发与均衡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促进全国人民逐步走共同

5、富裕的道路。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行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例四、自然资源评价中的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在自然条件评价中,区域观点与综合观点可以表现为: 有利和不利的统一:如好与坏;台风的利与弊; 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如缺水的含义; 绝对量和相对量的统一:如我国自然资源的地大物博与地大物不博; 时空分布的统一:如我国的旱涝规律; 自然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第二节 与地理学密切相关的其它学科理论,地理学借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很多,有一些理论在地理学上得到充分发展,并有逐渐发展成为地理学的理论趋势。 1.生态学理论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

6、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935年英国的坦斯利(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后不断发展。 包括: 生态系统结构理论生态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生态平衡理论各要素动态平衡。对资源来讲,阀值=最大安全开采量 食物链依存理论被食者与捕食者相互依存 食物链传递理论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 生态位理论每个生物都有一个最适位置,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作用;不存在两个生物共有一个生态位。 应用领域: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2.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

7、地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老三论: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新三论: 耗散结构理论 突变论 协同论 应用领域:地理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区域系统、资源系统等。 比如,自然资源的生产、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庞大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按系统工程才能解决。 目标: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性(阀值限制)、社会经济的可行性、工程技术可行性。 利用方案很多,据上述目标,可优化出一个最优方案,达到:领导认可,群众满意、经济上合算、工作上可行、生态可持续。,3、最优化理论,最优化理论(optimality theory)是指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最有效地传递其基因,因而也是最有

8、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包括使它们活动时的时间分配和能量利用达到最佳状态。 最优控制是利用控制论思想,通过调节控制条件达到最优化。 应用领域:环境演变与调控、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景观生态建设等。,第三节 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很多。 广义的地理学理论既包括了地理学的综合理论,也包括了地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就如同对地理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一样,包括了地理学非明显应用研究的方方面面。 狭义上,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通常指地理学的一些综合理论,比如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区位理论等等。 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而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要素按自然规律运动,社会要素按社会规律运动。同时,自然要素与社

9、会要素存在同一个地域,互相开放,互相影响,甚至互为因果,产生多层次的复杂的关系,存在既涉及自然过程又涉及社会过程的规律。 依地理学的基本规律来划分:地理学研究的规律有三个方面(见图3.1),并形成了相关的理论。,1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的第一规律。 是反映地理环境要素分布特征的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的根据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外动力分布的地带性和地球运动产生的内动力的规律性。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等内涵。 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存在的前提。 如果没有地域分异,或者地域分异没有规律性,就没有地理研究存在的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学就是

10、研究地域分异的科学。 作为自然地理学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早已被证明了。 它属于自然规律范畴。社会现象同样有地域分异。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现象的地域分异是自然现象地域分异的继续。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接受太阳能最少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最艰难的地区。“人杰地灵”是地域分异综合性的简要概括。,2地域综合规律,地域综合规律从空间整体上对地理环境各要素进行综合研究,紧随地域分异规律之后,是地理学的第二个基本规律。 地域综合规律是地域分异规律在区域上的升华,包括地理环境的距离衰减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区域系统规律等。 位置问题、区域问题,或者简称为区位问题,是地理学研究的要点,是地理学基本规律中最有应用价值的部分。一系

11、列地理学的应用理论,都从这里延伸扩大。,3地域发展规律,地域发展规律是地理环境的时间规律,为地理环境的第三规律。 地域发展规律的本质说明地域分异和区域综合都有历史性、阶段性,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中。 地理环境周期性发展规律、人地关系发展阶段性规律、区域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等是区域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其中,人地关系发展规律是地域发展规律的核心。有些学者认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体。,第四节 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理论 (15个方面,黄秉维),1、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2)自然地域的演化与排序 (3)自然地域的划分与界线 2、自然生产力研究 (1)自然生产潜力原

12、理与方法 (2)中国农业生产潜力,3、水量转化 (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水量转化 (3)水文界面过程分析 (4)水量控制 4、河流系统与环境变化 (1)河流系统的平衡倾向性、阈值理论与河型的发展 (2)环境变化对河流演变的影响 (3)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反馈 5、地表元素的迁移散集与环境保护 (1)地表元素的迁移及控制因素 (2)地表元素迁移的主要过程与地域分异规律 (3)地表元素迁移与环境保护,6、生命元素平衡与健康和医学地理 (1)生命元素区域分异、平衡与健康 (2)生命元素与医学地理 7、实验地理学与工程地理学 8、全球变化研究 9、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10、极地与全球变化 11、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分异 12、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13、黄土高原与黄河泥沙 14、黄淮海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15、坡地过程与坡地改良利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