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36592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法规课件 科学社会主(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在 当代世界的命运,在当代世界、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两个严峻的挑战 其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其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正确回答这两大挑战,正面应对这两大挑战,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今和今后获得新发展、大发展的两大机遇和两个突破口。,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一、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 综合起来看,可以认为,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从60年代以来,就有许多西方学者提出了预测

2、未来社会形态变化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如:1962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丹尼尔贝尔提出,新科技革命将要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 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一书,提出科技革命将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人信息社会。 日本学者界屋太一在他所著知识价值革命一书中认为将来的社会是知识价值社会。,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从这场新科技革命中,从资本主义的晚霞中看到未来共产主义的曙光。 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扬弃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创造了条件。 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更进一步看,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

3、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二、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 要认识当前的时代,不能只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着眼,还需要从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来把握。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制度的变化是同科技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 进入20世纪,列宁对新时代有许多概括。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把列宁的这些思想概括成“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随着各国党独立自主地发展,它们对时代的看法也开始多样化。 中国共产党对时代问题的看法几十年来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沿用列宁、斯大林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提法,

4、从40年代起关于时代问题开始有自己的提法。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1973年党的十大对时代问题有了新的提法。周恩来在代表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说:“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1987年党的十三大也没有对时代进行具体的说明,但是在文件中提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重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997年党的十五大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究竟应当对我们当前面临

5、的时代作出什么样的概括?应当怎样理解当前社会制度方面所处的时代?我国理论界已经讨论了多年,意见并不一致。 一种看法主张继续保留列宁、斯大林的提法:当前的时代还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持第二种看法的人占多数,认为列宁、斯大林的提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所以应当用新的表述来概括当前的时代。用什么新表述呢?有的说当前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有的说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或者“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时代”。 当年毛泽东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后来邓小平用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来概括时代,都是对不同时代世界主题的精辟概括。,江泽民在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重申了“和

6、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继续坚持了这一提法。 持第三种看法的人主张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当年列宁、斯大林的提法,认为当年的提法已经远远不够,所以要根据新情况补充新内容。 总之,从上世纪初至70年代末,大体上可以概括为战争和革命的时代。其间两种制度有过热战对抗,更长时间则是冷战对峙。 8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在逐步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的主题。两种社会制度已由冷战对峙开始转向和平共处、竞争和斗争。,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 挑战 在当今这样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两大时代性的挑战: 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其二是民主社

7、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1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列宁于1916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只有俄国一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是死里逃生、保存下来了。经历了1929年一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资本主义从社会主义国家吸取了加强国家行政干预、运用计划经济调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吸收工人参与管理等措施,从而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使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八个社会条件更加完善了,所以能够又一次掀起新科技革命的

8、浪潮。,2当代资本主义究竟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 列宁于1916年断言垄断、腐朽、垂死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阶段。他还预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必然引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从而彻底埋葬帝国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可是,事隔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破坏和多次革命冲击的资本主义世界依然健在。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至于对这个新阶段如何概括、表述,却是见仁见智。 在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而列宁那时所讲的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大体上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私人垄断资本

9、主义才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其论据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曾一再使用“国际垄断资本”这一概念来揭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实质。 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或跨国垄断资本主义论的学者,他们的思维方式总还是局限在垄断资本主义这个框架内来考虑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如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来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迄今理论界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这个重大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3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内因之中

10、既有远因,又有近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斯大林从30年代以来形成的权力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体制,使得劳动人民不能充分掌握大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全社会又缺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自由思想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因此苏联长期既无力在电气化之后带头掀起信息化的新科技革命,又无法应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终于被这场由无前例的新科技革命的大浪潮淹没。,首先,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死守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排斥商品、市场经济,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商品、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 其次,从斯大林起,

11、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背离马克思主义。 最后,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既教条式地照搬又背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对外关系体制上对资本主义国家封闭、对抗,以苏联为中心,要领导并推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实际上搞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扩张主义、霸权主义,与超级大国美国搞军备竞赛,争夺世界霸权。,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统治11年,虽然作了一些枝节改革,但是推行的是准斯大林主义; 赫鲁晓夫于1964年被撤换之后,勃列日涅夫统治18年,复旧不改,推行的是新斯大林主义。苏联领导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误了改革,到1982年勃列日涅夫病故(76岁)时,苏联经济已经开始滑坡。 接着由68岁的病人安

12、德罗波夫接班担任总书记,只在位1年3个月就去世了。 随即又由72岁的病人契尔年科继任总书记,只在位1年1个月又死去。,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它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有的国家称社会党、工党)所奉行的学说,社会民主党也因此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改良主义派别。,战后社会民主党迅速发展的原因:,1、没有受到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迫害,发展比较顺利; 2、能够适应新科技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注意争取白领工人和知识阶层以及中下层群众的支持; 3、政策比较灵活,策略比较多样; 4、大搞福利主义和改良主义政策,使群众得到实惠; 5、在国际组

13、织内部不搞过分的统一与集中,注意发扬民主; 6、注意与其他党派的联合,扩大社会影响。,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战略策略:,1、理论基础:历史唯心主义 核心:人道主义 2、公开宣布和共产党; 3、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打碎旧国家机器,反对把生产资料公有化。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正义力量,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也可以用来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4、主张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 5、主张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根本的区别。,附录:几种社会主义思潮比较,在当代世界,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也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它要求科学社

14、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1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共产党与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等),源出一家,随后分流。 战后各国社会党重整旗鼓,于1951年6月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以继承并发扬战前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传统。社会党国际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纲领性文件,简称法兰克福宣言。其中批评“共产党人只为要建立一党的独裁”,“国际共产主义是新帝国主义的工具。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它获得政权,它就破坏了自由或获得自由的机会。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军事官僚与警察恐怖之上的。由于造成财富与权利上的悬殊,它已创立了一种新

15、的阶级社会”。,针对共产党的“极权”和“专制”,社会党国际特别强调民主社会主义。法兰克福宣言大讲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国际民主。 社会党国际自建立起,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1951年至1959年六大,重点是重整、增强欧洲基地; 第二阶段自1960年执行局伦敦会议至1976年十三大,把民主社会主义推广到亚非拉地区,在第三世界建立组织; 第三阶段,自1976年以来,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完备和稳定的国际组织机构”,同时增强其成员党实力,加强其成员党之间的联系。,社会党国际每隔三年固定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分析形势,交流经验,调整对策,改选领导,接纳新成员。社会党国际在1951年建

16、立时,有成员党34个,拥有党员987万人,支持社会党的选民为4 354万人。到 1959年六大时,成员党 39个,党员1070万人,支持选民为6 411万人。到 1976年十三大时,成员党增至 66个,党员为1400万人,支持选民为7 500万人;到1999年二十一大,成员党猛增至143个,党员也翻一番,扩大到约3 000万人,支持选民约达 1亿多人。顺应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后第三世界新独立国家亟需发展等新形势,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大力推行其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路线,先后有40多个工党、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通过议会民主竞选上台,单独执政或者参与联合执政。,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如果说民主社会主义是在波浪式地逐步进展的话,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在波浪式的大起之后又大落。 战后初期,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由苏联一国扩展到欧亚13国社会主义阵营一度蒸蒸日上。 但是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他留下的过度集权体制和过左路线的弊端逐步暴露。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20大开始批判斯大林后,4月共产党情报局解散。然而苏联共产党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依然不改,照样还要控制、指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要推广苏联模式。 60年代初古巴也在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 1975年印度支那抗美战争胜利后,柬埔寨和老挝也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