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6592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淋证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淋证,淋证的定义:,指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所致,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历史沿革:,1.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閟”。 2. 金匮要略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3. 汉代华佗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历史沿革,4. 诸病源候论将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5. 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 6. 宋代济生

2、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明清时期,其辨证沦治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7. 景岳全书提出:淋证初起,虽多因于热,但由于治疗及病情变化各异,又可转为寒、热、虚等不同证型,从而倡导“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原则。,8. 清尤在泾在金匮翼诸淋中说:“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说明各种淋证可相互转化,或同时存在。同时他提出“开郁行气,破血滋阴”治疗石淋的原则。,西医学,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 急、慢性尿路感染; 泌尿道结核; 尿路结石; 急、慢性前列腺炎; 化学性膀胱炎; 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病。,急慢性前

3、列腺炎,急慢性前列腺炎多发生于青壮年、中年男性,其致病菌多为大杆菌、金葡萄链球菌、类白喉相菌及厌氧菌;常有杆菌与球菌混合感染,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可并存。其感染途径可因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病灶经血循环播散,也可由尿路感染直接蔓延,或因经常性的过度饮酒、性刺激和会阴部损伤等,使前列腺发生非细菌性充血反应,易为细菌侵入创造良好的环境。下尿路梗阻、排尿不畅亦是发病的主要诱因。,临床表现,1、排尿方面: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多等,部分病员大小便前后经常溢出稀薄、清亮的白色液体。 2、疼痛:腰骶部、会阴部酸胀或耻骨上区不适感。 3、性功能改变:早泄、遗精、性欲减退、阳痿、部分病人射精痛、血精

4、。 4、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头昏、乏力、自信心减弱等。通过肛门指检、尿液常规、前列腺液检查、B超等可以确诊。,由于前列腺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特别是前列腺外包膜是一层严密的纤维组织,常规的中西药物难以通过包膜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所以一定做好自我保健,应忌酒及辛辣食物,天气冷时就注意保暖,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性生活不能过于频繁,但禁欲无助于此病的治疗,规律合理的性生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病因,1. 外感湿热 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或由小肠邪热、心经火热、下肢丹毒等它脏外感之热邪传入膀胱,发为淋证。 2. 饮食不节 多食辛热肥甘,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常,

5、积湿生热。下注膀胱,发为淋证。,3. 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膀胱气滞,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导致淋证。 4. 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 禀赋不足,肾与膀胱先天畸形,或久病缠身,劳伤过度,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或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后脾肾气虚,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病机,淋证的病位在膀胱与肾,与肝脾相关。 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且每见虚实夹杂之证。病理演变:初起多属实证。 淋久湿热伤正,每致脾肾两虚,由实转虚。如邪气未尽,正气渐伤,或虚体受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诊断,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症状,是诊断淋

6、证的主要依据。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以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相关检查,淋证患者一般可先查尿常规。如尿中白细胞增多为主,多考虑泌尿道感染及炎症,可作中段尿细菌培养。,考虑为前列腺炎可能者,可作肛门指检前列腺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此外,疑及泌尿道结核,应查尿沉渣找结核杆菌,做结核菌素试验等。 疑为非感染性膀胱炎者,可查膀胱镜。,尿中红细胞增多为主者,多见于泌尿道结石、膀胱癌,应查泌尿道B超,静脉肾盂造影,腹部平片,尿中找脱落细胞,做膀胱镜等。 尿混浊怀疑乳糜尿者应查尿乙

7、醚试验,必要时淋巴管造影摄片检查。 各项检查无异常者,多为尿道综合征。,鉴别诊断,癃闭:又称小便不通;尿闭。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病情轻者涓滴不利为癃,重者点滴皆无称为闭。临床多因败精阻塞、阴部手术等,使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现代医学称为尿潴留。 无疼痛。,尿血与血淋,尿血:与血淋均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的症状。但也无尿痛感。,尿浊与膏淋,都有小便浑浊,白如泔浆。但临证指南医案淋浊:“大凡痛则为淋,不痛为浊。” 仍以痛为鉴别要点。,淋证的辩证主证,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

8、证。,七种淋证,(1)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 (2)寒淋:小便淋涩不畅而见寒证者。 (3)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症状,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4)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5)血淋:为溺血而痛。 (6)膏淋: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7)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治疗原则,一: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实证有膀胱湿热者,治宜清热利湿;有寒湿内犯,治宜温阳散寒利湿,有热邪灼伤血络者,治宜凉血止血;有砂石结聚者,治宜通淋排石;有气滞不利者,治宜利气疏导。虚证以脾

9、虚为主者,治宜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 二:淋证不可发汗,热淋,症状: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本方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其中木通、篇蓄、瞿麦、滑石利尿通淋,大黄、山栀、甘草梢清热解毒。加减:若热甚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苦参,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腹满便溏,则去大黄;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牛膝、白茅根以养阴清热;若小腹胀满

10、,加乌药、川楝子行气止痛;若头身疼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有表证者,加柴胡、金银花、连翘等宣透热邪。(淋证往往有恶寒发热,此并非单纯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所致,辛温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寒淋,症状:小便淋涩不畅,淋漓不断腹隐痛,而兼寒证如喜饮热汤,喜坐暖处,时常欲便,便后更加抽引作疼。 治法:温阳散寒 方药:寒淋汤 山药30克 小茴香(炒,捣)6克 当归9克 生杭芍6克 椒目(炒,捣)6克,石淋,症状: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

11、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 方中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排石。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加减: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若尿中有血条血块者,加川牛膝、赤芍、血竭以活血祛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若石淋日久,虚实并见,当标本兼治,脾虚者,合补中益气汤,肾气虚者,加杜仲 续断 狗脊 菟丝子温肾益气,肾阴亏耗者,配生熟地黄 女贞子 鳖甲滋养肾阴,血淋,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

12、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苔黄,脉滑数。虚证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明显,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实证用小蓟饮子,虚证用知柏地黄丸。 小蓟饮子方中小蓟、生地、蒲黄、藕节清热凉血止血,小蓟可重用至30g,生地以生者为宜;木通、淡竹叶通淋利小便,降心火;栀子清三焦之湿热;滑石利尿通淋;当归引血归经;生甘草梢泻火而能达茎中以止痛。加减:若热重出血多者,可加黄芩、白茅根,重用生地;若血多痛甚者,可另服参三七、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 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以治血淋虚证,亦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地榆等以补虚止血。,

13、气淋,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沥不宜,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虚证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不华,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 方药:实证用沉香散,虚证用补中益气汤。 沉香散中沉香、橘皮利气,当归、白芍柔肝,甘草清热,石韦、冬葵子、滑石、王不留行利尿通淋。加减:胸闷胁胀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肝理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以活血化瘀。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以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气淋。加减:若小便涩痛,服补益药后,反增小腹胀满,为兼湿热,可加车前草、白茅根、滑石以清热利湿;若兼血虚肾亏者,可用八珍汤倍茯苓加杜仲、枸

14、杞、怀牛膝,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膏淋,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表现为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小便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 方药:实证用程氏革藓分清饮,虚证用膏淋汤。 程氏革藓分清饮中萆藓、菖蒲清利湿浊;黄柏、车前子清热利湿;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莲子心、丹参清心活血通络,使清浊分,湿热去,络脉通,脂液重归其道。可加土茯苓、荠菜以加强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之力;加减:若小腹胀,尿涩不畅者,加

15、乌药、青皮;小便夹血者,加小蓟、蒲黄、藕节、白茅根。 膏淋汤中党参、山药补脾,地黄、芡实滋肾,白芍养阴,龙骨、牡蛎固摄脂液。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益气升陷,滋肾固涩。,劳淋,症状: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 本方有健脾利湿,益肾固涩之功。其中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赤石脂益肾固涩。 加减:若脾虚气陷,症见小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者,可与补中益气汤同用,以益气升陷;若肾阴亏虚,症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16、,脉细数者,可与知柏地黄丸同用,以滋阴降火;若肾阳虚衰,症见面色少华,畏寒怯冷,四肢欠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可合右归丸以温补肾阳。,转归预后,各种淋证之间,在转归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首先是不同淋证之间和某些淋证本身的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如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失治误治,邪伤正气,可以转化为虚证的劳淋,反之虚证的劳淋,重感于邪或七情再伤,也可转化为实证或虚实并见的热淋、血淋、气淋。而当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处于实证向虚证的移行阶段,则表现为虚实并见的证候。又如气淋、血淋、膏淋等淋证本身,都可由实证向虚证或由虚证向实证转化。而石淋由实转虚时,由于砂石未去,则表现为正虚邪实之证。其次是某些淋证间

17、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兼见,如热淋可转为血淋,血淋也可诱发热淋。又如热淋若热伤血络,可兼血淋;在石淋的基础上,若石动损伤血络,也可兼见血淋;石淋再感湿热之邪,又可兼见热淋;或膏淋并发热淋、血淋等。认识淋证的各种转化关系,对临床灵活运用辨证沦治,有实际指导意义。淋证久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和关格。 淋证的预后,往往与其类型和病情轻重有关,一般说来,淋证初起多较易治愈,但少数热淋、血淋有时可发生湿热弥漫三焦,热毒陷入营血,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重危证候。 淋证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可以转为劳淋,导致脾肾两虚,甚至脾肾衰败,肾亏肝旺,肝风上扰,而出现头晕肢倦,恶心呕吐,不思纳食,烦躁不安,甚则昏迷抽搐等证候。至于淋证日久,尿血绵绵不止,患者面色憔悴,形体瘦削,或少腹扪及肿块,此乃气滞血瘀,进而可导致症积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