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6367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3--问题研究1-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研究一: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世界航运中的地位,“十字路口”的“咽喉”,中南半岛,马 来 群 岛,太平洋,印度洋,资料分析1,1、从哪些方面说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新加坡则是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港口。 2、新加坡哪些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不利? 领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劳动力短缺,国内市场狭小。,1.什么样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炼油、石油化工、钻井平台制造修造船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重要的港口,(海上交通要道及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

2、展),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本国的人才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料分析2,1、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与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2、新加坡农业发展的不利的地理条件有哪些?新加坡怎样解决农业问题?3、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新加坡依靠航海和航空枢纽的地位以及热带海岛风光发展了交通与电讯、旅游业;引进外资、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扩展又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耕地有限,淡水短缺 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1)弹丸之地,资源少,没有发展空间。(2)积累有雄厚的资本;(3)政策鼓励; (4)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方便。,资料分析3,问题研究二: 为什

3、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现在的“北大荒”通常指三江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北迄黑龙江,南抵兴凯湖,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北大荒”在哪儿呢,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平原。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业(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的地貌,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

4、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资料1 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资料分析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布?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夏雨集中,且多暴雨;河流来水丰富 (4)土质黏重,且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

5、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资料2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资料分析2,1、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需要重点改造的是水分条件。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过多的水分影响下,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2、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1)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2)耕地面积广大;(3)土壤肥沃;(4)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08年8月的湿地,已经干涸了,00年8月的湿地,沼泽湿地50年 锐减四分之三,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几十年的开垦后,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成为

6、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然而,在这巨大的变化背后是湿地的大面积消失。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的调查,上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沼泽湿地达370万公顷,到80年代锐减至124万公顷,到了2000年锐减至94万公顷,到了2005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仅为92万公顷。而根据统计,建国以来三江平原地区平均每年减少湿地8万公顷。,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人在收获了沉甸甸的粮食的同时,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土地贫瘠了;自然灾害频繁了,昔日的“北大荒”似乎也失去了她那美丽的容颜。专家惊呼:长此以往,“北大荒”将名存实亡。,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

7、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资料3 湿地的生态效益,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湿地以其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8、,“天然水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地球之肾”,众多鸟类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地球之肾”,资料分析3,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而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湿地遭破坏后,会导致水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环境问题。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3、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湖泊也是湿地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环境作用。“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致使长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因此洞庭湖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水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丧失而造成的气候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