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6331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下篇下篇ppt培训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 篇 周易与中医学术易学是古代哲学中最具影响的流派. 自然科学 中医社会科学最早以易理阐释医理的医家:春秋时期医和 历代医易两栖的著名医家:皇甫谧、葛洪、陶弘景、魏荔彤、薛雪、黄元御、唐宗海,深刻影响,第一章易经有关医学的内容 “医易同源”(同源于阴阳变化之理) 医家引易以说医,易学家引医以证易 1.豫卦六五:贞疾恒,不死. 2.复卦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所往.(来复丹) 3.无妄卦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治疗) 4.遯卦九三:系遯(豚),有疾厉,畜臣妾吉. 5.损卦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6.鼎卦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7.渐

2、卦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九四: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8.丰卦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主),往得疑疾,有孚, 发若,吉. 9.兑卦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其它:人体部位 血、足、辨(蹁/髌)、肤(膊/肩膀)、趾、頄、腓(小腿肚)、限(腰)、夤(夹脊肉)、股(大腿)、脢( 背脊肉)、辅颊舌、肱功能障碍和疾病 眇、跛、遇毒卫生防病 “井泥不食”、“井冽(清) 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启示: 医学知识是编纂易经的重要素材(中医学历史悠久);易经时代的医药学尚处于比较简单、粗浅的水平(医学史上的重要资料).,第二章 周易与内经学术周易对内经的影响:认

3、识论和方法论了解周易对内经学术的影响:可了解内经理论的渊源有助于认识周易对中医学术影响程度和方式第一节 周易对内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 一、周易对内经“生气通天”整体观的影响 “人道”必须效法“天地之道”用“天地之道”研究和规范“人道” 影响于内经生气通天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应 周易:社会学的“人” 内经:生物学的“人”,周易整体观,不同之处: “人道”,周易运动变化观念影响于内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恒动整体,疾病:运动变化过程) 生命的恒动观 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 生气通天论二、“取象比类”方法在内经的运用 “取象比类”是周易的主要研究方法.内经广泛引用“取象比

4、类”方法以研究和阐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则等医学理论.“取象比类”研究方法的意义: 1.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在初创科学理论时作用最大2.论证学术观点和理论:直观易懂. 3.对中医整体恒动观形成有直接促进作用.结论:周易对内经认识论、方法论的影响整体恒动观 基本学术特点取象比类 基本研究方法,中医,第二节 内经对 周易阴阳学说的引用和发挥 肇源于周易的阴阳学说为古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思辩哲理 内经亦与其它学科同样引进阴阳学说,并从医学角度加以发展.一、内经对周易阴阳学说的引用 1.引用其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思想,并与五行学说紧密结合.2.在引用同时赋予其医学内容, 使之成为贯串整个理论体系

5、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内经对阴阳学说的运用: 1.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生理活动和生理功能; 3.说明病理变化和疾病属性; 4.作为诊病辨证纲领;5.指导治则治法的确立;6.指导养生防病; 7.作为归纳认识药物性味的总纲. 张景岳:“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二、“三阴三阳”内经对周易阴阳学说的发挥1.对周易“四象”(阴阳太少)的直接引用.2.在“四象”基础上加入“至阴”: 少阳、太阳、(至阴)、少阴、太阴 3.“四象”加“阳明”、“厥阴”成为“三阴三阳”: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6、) “三阴三阳”学说在内经中的应用: 1.命名手足十二经脉;(“开合枢”) 2.命名外感热病六个证候类型 3.代表十二脏腑 4.描述脉象 5.运气学说代表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标本中气),本 风 寒 暑 湿 燥 火标 厥阴 太阳 少阳 太阴 阳明 少阴 中气 少阳 少阴 厥阴 阳明 太阴 太阳,论脉之死生,易传,易经坤卦,易传,易经乾卦,内经认识论 上的整体恒动观,周易,第三章周易与中医生命学说 第一节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易传 内经天地人三才说 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天地絪缊,万事化醇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有天地,然

7、后有万物焉 天复地载,万物方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 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 者,万物之能始也生,乃顺承天.,宋代图书易学: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周敦颐) 孙一奎、张景岳等的引用. 张载气学理论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等的引用中医对生命本原的认识: 一切生命体(包括人)都是天地之间阴阳二气交感而化生 受易学的直接影响,是对周易生命学说的引用和发挥.,第二节 中医对生命体孕育过程的认识 系辞传:“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太极阴阳八卦理论) 中医用以探讨胎孕机理及其过程.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8、两精相搏谓之神.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陈自明妇人良方:论阴阳交感成孕机理 朱丹溪格致余论:阴阳交媾,胎孕乃成张景岳医易义:论胎孕之道(受孕机理;胎儿性别、强弱的决定因素) 方贤奇效良方:论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过程唐宗海医易通说:同上(结合西医学理)带牵强附会性质 粗略反映胎儿发育过程,直观了解结合易 学理论进行推论,胎孕机理 神秘奥妙,内经,第三节 人身小天地 天地大人身 古代医家成功地运用易学理论释说人体形身构造(取象比类) 形成中医独特人体观.1.内经运用周易“阴阳太少”学说和 “三阴三阳”理论认识人体区分人的体质; 说明五脏阴阳属性,规范其与四(五)时、四(五)方通应关系; 命

9、名手足十二经脉,说明各经气血阴阳多少及与脏腑络属关系.,2.以卦、爻类比、归纳、释说脏腑形身 孙一奎医旨绪余:以八卦释说脏腑形身 张景岳医易义:六爻配脏腑八卦配形身 何梦瑶医碥:以卦象、卦画及五行说脏腑 3.邵葆丞医易一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配五脏周身说.(见后图)小结:通过取象比类,以卦或爻的象和位说明: 脏腑组织的部位(行气部位)和功能 脏腑组织间的整体联系 脏腑组织与天地自然的通应关系 重气化 整体恒动观 重视内外关联,体现了中医人 体观的特色,乾,坤,巽,兑,艮,震,太 土 脾 极,离 心,坎 肾,少 阴,少 阳,阴 左仪坤 升太肝 阴,阳 右仪乾 降太肺 阳,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配五脏

10、周身说,清邵葆丞 医易一理,第四节 援用易理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机理 各学派都援用易理阐释发挥各自的学术观点: 李东垣:重脾胃 李士材、赵献可:重命门肾气 朱丹溪:阴不足阳有余 张景岳:阳当长阴当消 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 唐宗海:水即化气,血即化火 1.命门学说 内经:命门 目 难经:左肾右命门 诸神精之所舍,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明代命门学派运用“先天太极”、“阴阳动静”等理论进一步阐发 成为完整的学术理论并用以指导临床.(孙一奎医旨绪余、赵献可医贯、张景岳类经附翼求正录),2.相火学说 内经: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六气”之一 李东垣:相火乃元气之贼 朱丹溪:君火 人火; 人非此火,不

11、和有生 相火 天火. 相火妄动,煎熬真阴赵献可:相火雷龙论 肝 雷火肾 龙火 引火归原 张景岳:邪火可言贼,相火不可言贼 3.脑 内经:脑为奇恒之府,为髓海 李时珍:脑为元神之府 邵葆丞医易一理:运用易理贯通西医学说,阐发心脑关系.,第五节 中医生命学说的学术意义 运用易学理论进行“取象比类”的归纳和思辩 带有朴素性和直观性 充满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生命起源:“道无鬼神”;“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否定“万物神造”唯心主义生命观易学“天地人三才一体观”、“运动变易观” “生气通天”、“五脏相通”的“四时五脏阴阳”人体观;以升降出入为特征的生命恒动观.客观地反映生命活动本质,成为中医认识病机,确立诊法治则的基本指导思想形成中医的学术特色.小结:中医生命学说的学术意义既作为中医理论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又以其朴素唯物论和整体恒动观促进中医学术特色形成和确立,显示易学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中医生命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