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6308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基础-11_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八章 材料的塑性变形,纳米铜的室温超塑性,2,第一节 金属变形概述,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Smith W F.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cGRAW.HILL.3/E,3,第一节 金属变形概述,第七章塑性变形 第一节金属变形概述,弹性变形: 变形可逆; 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弹性模量:原子间结合力的反映和度量。,4,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常温下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滑移、孪生、扭折。一 滑移1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晶向(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且不破坏晶体内部

2、原子排列规律性的塑变方式。,Smith W F.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cGRAW.HILL.3/E,5,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一 滑移光镜下:滑移带(无重现性)。2 滑移的表象学电镜下:滑移线。,Smith W F.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cGRAW.HILL.3/E,8,Smith W F.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cGRAW.HILL.3/E,9,第

3、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3 滑移的晶体学(2)滑移系滑移系数目与材料塑性的关系一般滑移系越多,塑性越好;与滑移面密排程度和滑移方向个数有关;与同时开动滑移系数目有关(c)。,10,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3 滑移的晶体学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c)c: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面开始滑移的最小分切应力。(外力在滑移方向上的分解)cscoscos,11,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3 滑移的晶体学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c)c取决于金属的本性,不受,的影响;或90时,s ; cscoscos s的取值 ,45时,s最小,晶体易滑移;软取向:值大;取向因子:coscos 硬取向:值小。,12,位错

4、滑移需要克服的阻力,点阵阻力(派-纳力),式中,d为滑移面的面间距,b为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等于位错的柏氏矢量),G为切变弹性模量,v为泊松比。,由派 纳力公式可知,当d值越大、b值越小时,则点阵阻力也越小,因而越容易发生滑移。由于晶体中最密晶面的面间距最大,而最密排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小,因此,晶体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一般是晶体的原子密排面与密排方向。,13,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4 滑移时晶体的转动 (1)位向和晶面的变化拉伸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趋于 平行于力轴方向;压缩时,晶面逐渐趋于垂直于压力轴线。几何硬化:,远离45,滑移变得困难;(2)取向因子的变化几何软化;,接近45,滑移变得

5、容易。,14,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5 多滑移(1)滑移的分类多滑移:在多个(2)滑移系上同时或交替进行的滑移。双滑移:单滑移:(2)等效滑移系:各滑移系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与力轴夹角分别相等的一组滑移系。,15,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6 交滑移(1)交滑移:晶体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滑移面上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的滑移。(2)机制螺位错的交滑移:螺位错从一个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的过程;螺位错的双交滑移:交滑移后的螺位错再转回到原滑移面的过程。,16,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7 滑移的表面痕迹 单滑移:单一方向的滑移带;多滑移:相互交叉的滑移带;交滑移:波纹状的滑移带。,17,第二节

6、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二 孪生 (1)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均匀切变并形成晶体取向的镜面对称关系。孪生面 A1111,A2112,A31012 (2)孪生的晶体学 孪生方向 A1,A2,A3孪晶区,18,19,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二 孪生,20,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二 孪生,(3)孪生变形的特点,21,加工硬化,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变形后,其强度、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韧性则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即称为加工硬化。,三阶段: I:易滑移阶段 II:线性硬化阶段 III:抛物线性硬化阶段,22,有关加工硬化的机制已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然而,最终的表达

7、形式基本相同,即变形所需应力为位错密度的平方根的线性函数,这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因此,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密度的增加及其对位错滑移的阻碍作用是导致加工硬化的决定性因素。,23,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24,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粒之间变形的协调性(1)原因:各晶粒之间,位向不同变形具有非同时性。(2)要求:各晶粒之间变形相互协调。(独立变形会导致晶体分裂)(3)条件:独立滑移系5个。(保证晶粒形状的自由变化),25,晶界的影响,多晶体的变形行为与单晶体相比较,表现出如下两个特点: 多晶体的屈服强度明显地高于同样材料的单晶体; 在同一种多晶体材料中,晶粒越细小,屈服强度越高。多晶体变形之所

8、以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是因为晶界的存在对晶体中位错的滑移产生了阻碍作用,即发生了晶界强化。,26,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3.晶界对对位错的滑移阻力来源(1)晶界两侧晶粒间的位向差(2)晶界本身造成的阻力:原子排列不规则;分布有大量缺陷,成为位错运动的障碍,27,第三节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3 晶界对变形的阻碍作用(3)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a 晶粒越细,强度越高(细晶强化:霍尔配奇公式) s=0+kd-1/2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有尺寸限制),. 晶粒之间变形的传播位错在晶界塞积应力集中 相邻晶粒位错源开动 相邻晶粒变形塑变,28,第四节 合金的塑性变形,一 固溶体的

9、塑性变形1 固溶体的结构2 固溶强化(1)固溶强化:固溶体材料随溶质含量提高其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晶格畸变,阻碍位错运动;(2)强化机制柯氏气团强化。,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29,影响固溶强化的因素, 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含量;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半径相差越大,强化作用也越大;,30,影响固溶强化的因素,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型溶质原子具有更大的固溶强化效果,且由于间隙型溶质原子在体心立方晶体中的点阵畸变属非对称性的,故其强化作用大于面心立方晶体的,但间隙原子的固溶度很有限,故实际强化

10、效果也有限; 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固溶强化作用越显著,即固溶体的屈服强度随合金电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31,第四节 合金的塑性变形,(3)屈服和应变时效当拉伸试样开始屈服时,应力随即突然下降,并在应力基本恒定情况下继续发生屈服伸长,所以拉伸曲线上出现水平台(通常称为屈服平台) 当应力达到上屈服点时,首先在试样的应力集中处开始塑性变形,并在试样表面产生一个与拉伸轴约成45角的变形带 吕德斯(Lders)带,与此同时,应力降到下屈服点;,32,应变时效,预变形和时效的影响:去载后立即加载不出现屈服现象;去载后放置一段时间或200加热后再加载出现屈服。原因:柯氏气团的存在、破坏和重

11、新形成。,33,第四节 合金的塑性变形,二 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1 结构:基体第二相。2 分类:聚合型合金(第二相尺寸与基体相晶粒尺寸属同一数量级)弥散分布型合金(第二相细小而弥散地分布在基体相晶粒中),34,1聚合型两相合金的塑性变形 (1)如果两个相都具有塑性,则合金的变形决定于两相的体积分数。 .,等应变理论 假定塑性变形过程中两相应变相等。合金产生一定应变的平均流变应力a = f11 + f22 : 其中:f1、f2为两个相的体积分数 f1+f2=11、2为两个相在此应变时的流变应力,等应力理论 假定塑性变形过程中两相应力相同。 对合金施加一定应力时,平均应变a= f11+f22 其中:

12、f1、f2为两个相的体积分数1,2为此应力下两相的应变,35,(2)如果两相中一个是塑性相,而另一个是硬脆相时,则合金的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硬脆相的存在情况(软基体硬第二相)第二相网状分布于晶界(二次渗碳体);a结构 两相呈层片状分布(珠光体);第二相呈颗粒状分布(三次渗碳体)。,36,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二 弥散分布型合金第二相:可变形不可变形 位错绕过第二相粒子(粒子、位错环阻碍位错运动) b 弥散强化 位错切过第二相粒子(表面能、错排能、粒子阻碍位错运动),37,第五节 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晶粒拉长;1 形成纤维组织杂质呈细带状或链状分布。,38,第五节 塑

13、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 形成胞状亚结构变形量 位错缠结 位错胞(大量位错缠结在胞壁,胞内位错密度低。),39,第五节 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3 形成形变织构 (1)形变织构:在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各个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都要向主变形方向转动,使多晶体中原来位向互不相同的各个晶粒调整到空间位向逐渐趋于一致,这一现象称为择优取向,这种组织状态则称为形变织构。 丝织构:某一晶向趋于与拔丝方向平行。(拉拔时形成) (2)类型 板织构:某晶面趋于平行于轧制面,某晶向趋于平 行于主变形方向。(轧制时形成),40,第五节 塑性变形对材料

14、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 形成形变织构力学性能:利:深冲板材变形控制;弊:制耳。 (3)对性能的影响 (各向异性)物理性能:硅钢片100100织构可减少铁损。,41,第五节 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三 残余应力(约占变形功的10)第一类残余应力():宏观内应力,由整个物体变形不均匀引起。1 分类 第二类残余应力():微观内应力,由晶粒变形不均匀引起。第三类残余应力():点阵畸变,由位错、空位等引起。80-90%。,42,第五节 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三 残余应力(约占变形功的10)利:预应力处理,如汽车板簧的生产。2 利弊弊:引起变形、开裂,如黄铜弹壳的腐蚀开裂。3 消除:去应力退火。,6h,43,思考题:,指出三种典型结构金属晶体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并比较其滑移难易程度。 为何晶体的滑移通常沿着其最密晶面和最密晶向进行? 何谓加工硬化?运用位错理论说明细化晶粒可以提高材料强度的原因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均高于纯溶剂组元的强度,试用位错理论分析之。 合金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一种有效途经,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合金化可以提高材料强度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