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争地形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35921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战争地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欧洲战争地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欧洲战争地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欧洲战争地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欧洲战争地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战争地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战争地形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讲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31939),一、法西斯德国的扩军政策 二、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 三、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四、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 五、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六、英法绥靖政策及其原因 七、大战前夕的国际关系,概要,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之后,开始重建德国武装力量,并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打破了凡尔赛体系既有的秩序,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面对德国的挑战,英国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德意日三国形成了法西斯轴心国,世界大战在所难免。,一、法西斯德国的扩军政策,1纳粹政权的建立 2希特勒的扩张计划 3德国的扩军行动 4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纳粹政权的建

2、立,希特勒(18891945)1919年建立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鼓吹法西斯主义思想,号召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Third Reich)。 1932年他的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希特勒先后废除了议会制、多党制。 1934年修改宪法,取消了总统职务,自任国家领袖和总理,建立了独裁制度。,2希特勒的扩张计划,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两本书。 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是种族优越论和生存空间论。 扩张计划是“先大陆,后海洋”,避免短时期内挑战强大的英国海权,而是先在欧洲大陆进行扩张。 具体三个步骤:在中欧建立德意志帝国征服法国、苏联,建立欧洲大陆霸权

3、挑战英美,称霸世界。,3德国的扩军行动,(1)退出国际裁军会议和国联1933年10月,以其他国家不愿意裁军,不满足德国要求为理由退出了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2)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武装部队1935年3月宣布不再受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空军的束缚;公布普遍义务兵役法;5月颁布国家防御法,成立德国武装部队,取代以前的国防军,由陆海空三个军种组成。,4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6年3月,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借口是法国和苏联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是违反了洛迦诺公约,德国决定不再受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的规定和洛迦诺公约的约束,恢复对莱茵区的完整主权。,二、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墨索里尼的野心不是征

4、服世界,而是统治地中海。北非成为扩张的重点,企图吞并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控制东非地区。 英国和法国不愿意和意大利发生冲突,对意大利在东非地区的野心采取了绥靖态度。 1935年10月意大利发起进攻。 1936年5月意大利军队占领亚的斯亚贝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1937年1月,英、意两国签订君子协定,维持地中海现状,相互尊重彼此在地中海的利益。,三、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1年西班牙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共和国,1936年 “西班牙人民阵线” 领导人当选为总统和总理,陆军参谋长佛朗哥发动叛乱,西班牙陷入内战。 德意支持佛朗哥,派出军队进入西班牙,帮助佛朗哥进攻共和国政府。 1939年3

5、月,马德里发生叛变,佛朗哥军队攻陷马德里。佛朗哥取消共和,建立了独裁政权。,四、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1柏林罗马轴心 2德意日产国际协定,1柏林罗马轴心,在阿比西尼亚战争中,英法制裁意大利,德国支持意大利,所以促成了两国关系的友好。1936年10月,双方签订秘密协定,决定在重大国际事务中采取一致立场。 墨索里尼在后来的演说中使用“轴心”一词来形容德意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德意合作被称为“柏林罗马轴心”。,2德意日产国际协定,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德日产国际协定,约定共同,共同防范苏联。但是反苏只是表面,实质上是对付美英法。 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产国际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6、,五、德国吞并奥地利和 捷克斯洛伐克,1德奥合并 2苏台德危机(五月危机) 3慕尼黑协定 4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1德奥合并,1937年制定了武装占领奥地利的“奥托计划”。1938年3月,德军进入奥地利,两国政府签署德奥合并文件,德国领土扩大了17,人口增加10。英法两国发出了抗议照会,但是并不打算采取任何措施来制止德国的行动。4月,英法美相继承认德奥合并。,2苏台德危机(五月危机),从1937年开始,希特勒指使苏台德的德意志人党向捷克政府提出自治要求,并挑起德意志人和捷克人的流血冲突。1938年5月,希特勒向捷克边界增调部队,准备进攻捷克。英法和苏联都采取比较强硬的对策,声称准备介入。这就是

7、“五月危机”。在国际压力下,希特勒收敛了武力行动。但是英国继续执行绥靖政策,主张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3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召开英法德意四国慕尼黑会议,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德协定,史称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割让苏台德给德国。 慕尼黑协定使希特勒的扩张野心更加强烈,对英法越加蔑视。苏联遭到打击。苏联和捷克有盟约,但是被排除在慕尼黑会议之外,结果加深了苏联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苏联认为集体安全政策已经没有希望,产生了孤立感和危机感,开始转变外交政策。,4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10月和11月,德国支持波兰和匈牙利分割了捷克的部分领土,同时策动斯洛伐克成立自治政府

8、,使之1939年3月独立,然后德军进入斯洛伐克,并吞并了捷克剩余的部分。这样就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六、英法绥靖政策及其原因,1绥靖政策的表现 2绥靖政策的原因,1绥靖政策的表现,(1)对德国重整军备的反应 (2)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反应:不干涉主义 (3)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应:慕尼黑协定,绥靖(appeasement),绥靖政策就是指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的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的外交政策,它默许或者承认法西斯国家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现状,甚至牺牲弱国和小国的利益以换取和平和稳定。绥靖政策的典型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 英国一直是绥靖政策最坚决的执行

9、者,法国政府开始坚决反对对德国的让步,但是最后受到英国的打击和影响,也成为绥靖政策的执行者。,(1)对德国重整军备的反应,A斯特莱沙会议 B英德海军协定,A斯特莱沙会议,1935年3月德国重整军备之后,法国抗议,要求国联召开特别会议讨论。4月英、法、意三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斯特莱沙开会。法国要求进行经济制裁,但是英国反对制裁。会议最后通过宣言声称,三国反对危害欧洲和平的废除条约的行动,表示要在国联进行密切合作,采取一致行动。但是会议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 会议后外交界和媒体舆论认为会议取得巨大成就,西方民主国家形成了保障和平的“斯特来沙阵线”。,B英德海军协定,1935年签订,规定德国德国舰队

10、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的35,德国潜艇吨位不超过英国的45,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建造潜艇,要事先通知英国。 这个协定使德国扩军合法化,英国支持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而且是抛开了法国单独行动,使“斯特莱沙战线”不再存在。英法关系遭到破坏。,(2)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 反应:不干涉主义,西班牙人民阵线的胜利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惧,在权衡之后,认为共产主义比法西斯主义更可怕,于是对德意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6年8月,英法两国声称不向西班牙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签订27个欧洲国家的“不干涉协定”,成立“不干涉委员会”监督执行该协定。美国的中立法也适用于西班牙。1939年2月,英法正式承认了佛朗哥为西班

11、牙合法政府,与共和国断绝了外交关系。,(3)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的反应:慕尼黑协定,(略),2绥靖政策的原因,(1)英国霸权的衰落 (2)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 (3)对德国的同情 (4)经济危机 (5)缺乏眼光敏锐、富有勇气的政治家 (6)反苏,(1)英国霸权的衰落,A从英帝国到英联邦 B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帝国特惠制 C放弃金本位:英镑集团和英镑区的建立从英帝国到英联邦,英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和金本位,表明它无力提供“霸权稳定”和公共物品。它的地位最终被美国取代。,(2)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尼利尔斯(作家):“就让我们失去我们的帝国吧,如果这是一种必然,就让德国人来统治我们吧,如果德国人想要

12、如此。” 1935年英王乔治五世:“如果我继续在位的话,你必须使我们不要卷入战争。” 1935年帝国防务委员会报告:“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地避免战争风险”,“英国今后几年不应卷入战争,这是最为重要的。”,(3)对德国的同情,凡尔赛和会之后,欧洲舆论就认为对德国过于苛刻,因此同情德国。道威斯计划、诺家诺公约和杨格计划都表现出对德国的宽容。希特勒上台后呼吁“反对凡尔赛压迫”、“修改和约”,也得到理解和同情。英国人的同情心使他们支持“扶德抑法”政策,反感法国坚持凡尔赛和约的政策。,(4)经济危机,(略),(5)缺乏眼光敏锐、富有勇气 的政治家,A英国: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B法国:从巴尔都到赖伐尔,希

13、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评价,希特勒:“建设国防军的时刻是最危险的时刻。这时候就会看出,法国究竟有没有政治家;如果有的话,它就不会给我们时间,而会向我们扑过来。” 希特勒:英法政治家们是“一批可怜虫”,“他们孝敬我们越多,我就越是要架子十足地向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 墨索里尼:张伯伦是“富贵世家没有出息的某代子孙”。,(6)反苏,1919年3月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左派社会民主主义者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国际(第三国际),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和共产国际宣言,号召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

14、一个条件”,主要是:凡是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必须系统宣传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支持殖民地解放斗争,按照民主集中制建党,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列宁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严重危机,共产党的任务就是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斗争。,1928年第六次大会,认为资本主义进入总危机阶段,无产阶级要直接进行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会还认为要反对社会民主党,因为它们的阶级合作理论和法西斯理论相似。,“共产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全世界革命力量反对反革命力量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冲击。共产国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战斗的司令部。”世界现代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3页。,七、大战前夕的国际关系,1英法两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德意日三国同盟谈判 3英法苏三国同盟谈判 4英德、苏德秘密外交 5美国的中立政策,1英法两国外交政策的变化,(1)英法对欧洲国家的安全承诺 (2)英法同盟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