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

上传人:ho****88 文档编号:5733123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生理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微生物的代谢,生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 代谢中间体-丙酮酸 TCA环 发酵与呼吸 代谢中能量的释放与利用 合成代谢 次级代谢与调节 代谢控制发酵 发酵工艺基础知识,生物大分子分解,微生物发酵基质主要包括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果胶、核酸、脂类等,淀粉,淀粉酶,液化型 糖化型,(a淀粉酶),葡糖生成酶,淀粉酶,异淀粉酶,葡萄糖,1、,(淀粉1,4葡萄糖苷酶),(淀粉1,6葡萄糖苷酶),(淀粉1,4麦芽糖苷酶),工业上常用的碳源(carbon source) 1.谷物淀粉(玉米、马铃薯、木薯淀粉) 应用最广。 使用条件:微生物必须能分泌水解淀粉、糊精的酶类。,缺点:a.难利用、发酵液比较稠、

2、一般2.0%时加入一定的-淀粉酶。b.成分较复杂,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优点:来源广泛、价格低,可解除葡萄糖效应。,2. 葡萄糖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会引起葡萄糖效应。 工业上常用淀粉水解糖,但是糖液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指标。,DE值:dextrose equivalent value(葡萄糖当量值)表示淀粉糖的含糖量。还原糖含量() DE值 100干物质含量(),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一)酸解法(acid hydrolysis method)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使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方法。,1.水解过程: 总反应式: (C6H10O5)n+nH2O nC6H12O6

3、过程:(C6H10O5)n (C6H10O5)x C12H22O11 C6H12O6淀粉 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H+对作用点无选择性,-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均被切断。,评价 优点: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 缺点: (1)副产物多,影响糖液纯度,一般DE值只有90左右。 (2)对淀粉原料要求严格,不能用粗淀粉,只能用纯度较高的精制淀粉。,淀粉葡萄糖复合二糖 5羟甲基糠醛复合低聚糖 有机酸、有色物质损失葡萄糖量 7 1,复合反应,分解反应,盐酸,酶解法(enzyme hydrolysis method)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工艺。,分两步:

4、 (1)液化:用-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2)糖化:用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将糊精 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所以,淀粉的液化和糖化均在酶作用下进行,又称双酶法(double enzyme hydrolysis method)。,液化(liquification)淀粉酶水解底物内部的1,4糖苷键,不能水解1,6糖苷键,一般采用耐高温淀粉酶,使液化速度加快。8590度 。,液化程度的控制(液化后需糖化的原因) 糖液的DE值低(-淀粉酶不能水解-1,6糖苷键) 液化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液化时间加长,淀粉老化,使糖化酶难以利用。 糖化酶水解的底物分子要求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根据生产经验,DE值

5、在2030之间为好,液化终点可通过碘液判断,此时呈棕色。,2. 糖化(saccharification)糖化酶从非还原性末端水解-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 终点确定:DE值达最高时,停止酶反应。,3.评价优点: (1)反应条件温和,不需高温、高压设备。 (2)副反应少,水解糖液纯度高。 (3)对原料要求粗放,可用粗原料并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 (4)糖液颜色浅,质量高。,缺点: (1)生产周期长,一般需要48小时。 (2)需要更多的设备,且操作严格。,(三)酸酶结合法(acid-enzyme hydrolysis method)集酸解法和酶解法的优点而采取的生产工艺。根据原料淀粉性质分

6、:,酸酶法:先将淀粉酸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萄糖。 适用:淀粉颗粒坚硬(如玉米、小麦)的原料,若用-淀粉酶液化,短时间液化,反应往往不彻底。,2.酶酸法:先用-淀粉酶液化,再用酸水解。适用:颗粒大小不一(如碎米淀粉)的淀粉原料,若用酸法,则水解不均匀。,(四)不同糖化工艺的比较,2. 纤维素的降解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占地球总生物量的40%,它也是地球生物圈碳素和能量循环的主要部分。由于纤维素具有水不溶性的高结晶构造,其外围又被木质素层包围着,要把它水解成可利用的葡萄糖相当困难,所以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近几年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纤维素资源的利

7、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出于对能源战略的考虑,近几年也加大了对纤维素利用的研究的投入。 (1)纤维素的结构天然纤维素是由D-吡喃式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结合形成的线形长链分子,约由700-150,000个左右的残基所构成,一般在3000个左右。,通过分子间的氢键(O3-HO5 and O6 H-O2) 和分子链间的氢键 (O6-H O3) 形成网状平面 并通过疏水面的堆积构成纤维素的晶体结构。,O3-HO5,O6 H-O2,O6-H O3,天然纤维素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结晶结构外,还有非结晶区。如下图。,结晶区,无定形区,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酶系降解和利用水不溶性的纤维素,微

8、生物必须产生相应的酶。在过去二十几年里,根据酶对纤维素作用方式的研究,将纤维素降解的酶类分成三类:(i) 纤维素内切酶 endoglucanases or 1,4-D-glucan-4-glucanohydrolases (EC 3.2.1.4) (ii) 纤维素外切酶 exoglucanases, including 1,4-D-glucan glucanohydrolases (also known as cellodextrinases) (EC 3.2.1.74) and 1,4Dglucan cellobiohydrolases (cellobiohydrolases) (EC 3.

9、2.1.91)(iii) 葡萄糖苷酶-glucosidases or -glucoside glucohydrolases (EC3.2.1.21). 纤维素内切酶随机在纤维素的无定形区将糖链切断,产生新的链端。纤维素外切酶作用于纤维素链的两端产生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降解纤维素湖精和纤维二糖为葡萄糖。,教材上也将纤维素酶分为三种C1酶、 CX酶及葡萄糖苷酶,天然纤维素 短链纤维素,葡萄糖,纤维二糖,纤维寡糖,纤维二糖,葡萄糖,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by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J.Biol.Chem. Vol. 277 pp. 4088740892,

10、2002,纤维素酶的结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催化结构域、吸附结构域和连接肽。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作用是一个识别、吸附和催化的过程。,纤维素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3、果胶,半乳糖醛酸以a-1,4糖苷键形成的直链高分子化合物,常带有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海藻糖、芹菜糖等组成的侧链,游离的羧基部分或全部与钙、钾、钠离子,特别是与硼化合物结合在一起,75%羧基甲基化成甲酯,从广义上讲,果胶酶可以被分为3种类型:原果胶酶:可以把不溶于水的原果胶分解为可溶于水的高聚合体果胶;果胶甲酯水解酶:脱去果胶中的甲氧基基团,促使果胶的脱甲酯作用;果胶聚半乳糖醛酸(解聚酶):促使果胶中D-半乳糖醛酸的-1,4糖

11、苷键的裂解。,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果胶酶产生菌是细菌和霉菌,也有链霉菌产生果胶酶的报道。在细菌中,欧文氏杆菌(Erwinia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节杆菌 (Arthrobacter sp.)和假单胞杆菌(Pseodomonas sp.)都产生果胶酶。嗜碱性芽孢杆菌属和欧文氏杆菌属主要用于在苎麻和红麻的脱胶、生物制浆及污物的处理软化等方面,应用前景可观,受到较多的关注和研究。已见报道的产果胶酶的霉菌种类大约包括20个属, 如曲霉属(Aspergillus sp.)、灰霉菌属(Botrytis sp.)、镰孢菌属(Fusarium sp.)、炭疽菌属(Collet

12、otrichum sp.)、核盘菌属(Scletorium sp.)和玉圆斑菌属(Cochliobolus sp.)等。目前,黑曲霉、根霉和盾壳霉作为产果胶酶的菌株已经商品化。国内外对霉菌发酵产果胶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曲霉属中,而曲霉属中研究最多的是黑曲霉。其原因是,果胶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用于果汁、果酒及中药营养液的深加工等,使得产品质量和外观得以改善,而生产食品酶制剂的菌株必须是安全菌株。黑曲霉分泌的胞外酶系较全,不仅可以产生大量果胶酶,而且黑曲霉属于安全菌株。另外,黑曲霉产生的果胶酶最适pH值一般在酸性范围内,这也是其被应用于食品工业行业中的原因之一,研究进展,果胶酶,微生物来源蛋

13、白酶制剂常按最适pH分类碱性:pH10以上(2709枯草菌蛋白酶)酸性:pH2-3以下 黑曲霉中性:多 蛋白酶分类:,内肽酶 (蛋白酶) 外肽酶 羧肽酶、氨肽酶,蛋白酶按活性中心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天门冬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按最适pH值来分又分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葡萄糖 丙酮酸 CO2和H2O,蛋白、核酸降解自己了解(教材或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微生物小分子代谢的中间体丙酮酸,葡萄糖,酵解途径,丙酮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 NADPH+H+,磷酸戊糖途径,淀粉 纤维素,丙酮酸位于无氧分解和有氧分解的交界点上,是糖代谢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中间产物 从

14、丙酮酸可直接生成丙氨酸,因为它可以与氨基转移反应相结合,故在氮代谢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和CoA反应能形成乙酰CoA,与脂肪酸的代谢也有重要的关系 因此,丙酮酸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从代谢的角度看丙酮酸,需要掌握的知识,发酵 (fermentation),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新陈代谢,同型乳酸发酵, 异型乳酸发酵,双歧杆菌发酵 葡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途径 EMP途径特点、关键酶 HMP途径的重要意义、关键酶 ED途径的特点、关键酶 磷酸己糖酮解途径的特点、关键酶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单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四(五)种途径,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糖酵解在

15、胞浆中进行 葡糖糖需磷酸活化 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可净生成2分子ATP 是细胞摄入体内的葡萄糖最初经历的酶促分解过程,也是葡萄糖分解代谢所经历的共同途径 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迅速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也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糖酵解是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关于糖酵解的认识,EMP途径绝大多数微生物均存在,连接TCA、HMP、ED等途径的桥梁,提供ATP和NAD(P)H HMP戊糖代谢,提供NADPH 和碳骨架 ED 不依赖上面两途径单独纯在,补偿途径 PK and HK 某些细菌中,(一)EMP途径,葡萄糖的酵解作用( 又称: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活化,移位,氧化,磷酸化,葡萄糖激活的方式,己糖异构酶,磷酸果糖激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甘油酸变位酶,烯醇酶,丙酮酸激酶,EMP途径特点:,葡萄糖分子经转化成1,6二磷酸果糖后,在醛缩酶的催化下,裂解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分子,即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3-磷酸甘油醛被进一步氧化生成2分子丙酮酸, 1分子葡萄糖可降解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并消耗2分子ATP。2分子3-磷酸甘油醛被氧化生成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2和4分子A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