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3044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文阅读学案3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学案 33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二)局部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局部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学案目标 1.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2.掌握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的基本方法。3.掌握评 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本质的特性。要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掌握古诗抒 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 1知识梳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 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 ,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 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如

2、李白梦游 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 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温柔敦厚,内敛含蓄,少有热情奔放,袒露胸襟。但不代表每首诗都 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诗的尾联,词的下片,往往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地方。抓住了直抒胸 臆的句子,就抓住了诗歌之核心。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2)“念”字统摄全诗, “独”字承上启下。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 二

3、、间接抒情 (一)借景抒情 1知识梳理 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 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特点。 2演练体悟 临江仙 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 (二)托物言情 1知识梳理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

4、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鱼虫,都可以成为诗人描 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 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解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 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 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及情感。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榴花 朱 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_ (三)

5、即事感怀 1知识梳理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 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 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 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笼 统称之为“即事感怀诗” 。 即事抒怀,感情蕴含在叙事之中,故要分析所叙何事,事合何情。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

6、”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_(四)用典抒情 1知识梳理 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诗歌中的典故,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事典 所引的古代故事,包括历史故事、传说故事、诗文掌故等。语典是指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 会有意无意地袭用和化用前代或他人诗歌中的成语名句。用事典的方式有: 正用与反用。所谓正用,即正面应用原典的意义,大部分用典属正用。反用,是就原 典反其意而用之。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王孙自可留”就是反用之例。 明用与暗用。明用即是在诗中一看就知道。暗用指在 诗中,即使读者不知诗人在用典,也能读懂。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粗看是一首山水 田园诗,清浅平易,流畅

7、自然,其实诗中就用了几个诗文故事。 用典抒情,就要明白典故的意义,把握用典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该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典故?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_一、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梦寻梅 方 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 注 金貂是汉代的宫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诗的尾联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

8、他怎样的志趣? 现场答案: 答案一:甘愿一生清贫,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答案二:感慨怀才不遇,难以实现远大理想。 探究问题: _问题对策: _正确答案: 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 星轺(yo):使者所乘的车。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1)颔联、颈联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 现场答案: (1)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惆怅。 (2)作者说如果不喝桑落酒,就无法面对无可奈何的离别,大有借酒浇愁之情。把对友人

9、的依依惜别、旅途的艰辛都藏在酒中,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探究问题: _问题对策: _正确答案: 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 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 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现场答案:表达了词人恬淡、豪迈之情。 “愿谢公雅志莫相违”是对友人的叮嘱,体现 诗人有着谢灵运寄情山水的恬淡。 “不应回首,为我沾衣”嘱咐友人不必为自己担忧,体现 了

10、词人的放荡不羁、乐观豪迈。 探究问题: _问题对策: _正确答案: _ 二、解答评价观点态度类题目的方法 4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 明 高菊卿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 语出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讨吃祭余的酒肉,回 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 ”晋国介之推甘愿被烧死在绵山之中, 而不

11、愿意出山做官。此句意指此。 这两首律诗都是借写清明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否一致?请结 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 答:_听课记录: 一、局部思想感情类 1审题 (1)注意提问方式: 这一句(一联,上片或下片)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流露了怎 样的心境?表现了怎样的态度(志趣)? (2)注意“解析”与“赏析”的区别,弄清是句子思想感情理解题还是句子赏析题。 2答题 答思想感情题,尤其是具体到某些句子,答题模式为:抒发了基于何种情境(原因、条 件)产生的感情基调。 示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7江苏)答:的。的。翘首远望,依依不舍 情境惜别之情 感情基调路途艰险,祝福平安 原因关切之情 感情基调的。山高水长,前程迷茫 原因郁闷之情 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