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2412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但不包括劳动对象(因其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 志。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 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

2、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 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以及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3.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 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

3、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社会经济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 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例题 1单选题】(2008 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的变化开始。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答案】C【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例题 2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答案】AB【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 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 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 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 政治制度、法

5、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 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例题 1单选题】(2009 年)(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A.生产力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社会经济制度【答案】D【解析】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例题 2单选题】( )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答案】A【解析】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 决

6、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第三节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是 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 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例题 1单选题】( )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C.生产资料私有制D.市场经济【答案】B

7、【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例题 2单选题】(2007 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答案】B【解析】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商人的出现。 第四节第四节 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的概念: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 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市场。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 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

8、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 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 的发展。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 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市场体系的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例题 1多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B.信息产生和传递C.实现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D.利益关系调整E.集中

9、配置社会资源【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五项基本功能。【例题 2单选题】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 市场价值,这是指市场体系的( )功能。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答案】B【解析】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第五节第五节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区别: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 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 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2.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

10、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 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 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总结】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一定过渡到市场经济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E.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答案】ABCE【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选项 D 说法有误。 第六节第六节 资源配置

11、方式与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资源的形式,会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有所不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2.计划配置方式。计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 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除了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

12、统和现 实国情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 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例题 1单选题】(2010 年)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 通常称为( )。A.社会制度B.生产模式C.经济框架D.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 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例题 2单选题】( )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A.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生产关系D.所有制形式【答案】B【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例题 3多选题】下列关于经

13、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经济体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B.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特点C.经济制度反映经济体制的要求D.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E.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无任何关系【答案】ABD【解析】经济体制总是同一定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 特点,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 进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

14、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 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 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

15、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 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 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社会必要

16、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 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 产率成反比。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例题 1单选题】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答案】C【解析】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例题 2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使用价值和价值。【例题 3多选题】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答案】ABCD 第二节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