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32273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1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后的中医护理学(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基础,主讲教师 王小平,欢迎大家学习,尊师重道 习弟子规,马上就要上课了,你的手机睡觉了吗?,喂-,什么是中医学?,什么是医学,医学是一门专门的科学,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但医学并不完全是自然的产物,特别是人类医学。,什么是医学,人是社会的分子,医学和人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医学还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属性,比如说精神医学、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医学社会学等。,什么是医学,医学是科学,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在健康时和非健康时人体的各种状态。为什么健康容易丧失,并用什么方法使失去的 健康得到恢复。换句话说,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恢复健康的技艺。阿维森纳,什么是医学,保持

2、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培根,什么是中医学,祖国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TCM) 汉医(汉方) 辅助医学,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医学印度医学 大家想一下: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太有才了,在1579年前的古代是“一医独秀”,从158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将西医引入中国至今的432年间,虽有人尝试吞灭对方而“独秀”却无一成功!,学习中医学应注意什么,1学习中医要按中医理论来理解中医概念,不要与现代医学的概念盲目对号 2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理论),就好比汉语和英语一样,各 有自己的特点,绪论,本章重点 1、中医学、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恒动观的概念; 2、中医学发展史中的名家名著

3、; 3、金元四大家; 4、中医学的特点,中医学的过去、 现在 将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刘完素-寒凉派(火热、降火) 张子和-攻下派(驱邪、汗、吐、下) 李东垣-补土派(补脾胃) 朱丹溪-滋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现在,中医队伍的建设情况 中医学的现代研究情况 1基础理论方面(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2临床方面 3中药、方剂的研究(有效成分、贵重、稀有物品的替代、组方) 4治则治法的研究,将来,整体的医学模式 灵活的辨证方法 天然的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二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恒动观念,记住哦,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组成部

4、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人体本身的整体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1、人体本身的整体性,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与六腑、五官、形体等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的整体性还表现在生理状态下,脏腑功能相互协调 人体的整体性还表现在病理状态下,人体各部相互影响,1.生理上 形体结构整体性基本物质同一性功能活动统一性2.病理上3.诊断上4.治疗上,2、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具体体现: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环境对人体的影

5、响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环境不同,可造成个人的身心机能与体质的差异 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利的社会环境-,二、辨证论治,辨-审辨、辨别、鉴别 证 -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各种临床变现,以及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精兵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等。代表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 症-症状,辩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辨证,病人近两天来咳嗽,吐黄稠痰,口渴、身热恶风、头痛有汗,咽喉

6、肿痛,苔薄黄、脉浮数。,根据有关理论,分析: 病因:外感风热 病变部位:肺系和皮毛 病变性质:热证 正邪斗争情况:疾病初起邪气盛,正气不虚 可诊断为:风热犯肺证,论治-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实施治疗的过程。因证立法 随法选方 据方施治 证 风热犯肺证 法 辛凉宣肺、化痰止咳方 桑菊饮,辨证论治,一方治多病 (异病同治) 多方治一病 (同病异治) 中医治病不在“病”的异同,而在“证”的区别,“证”同则治法同,“证”异则治法异。 辩别证侯,依证立法选药。,三、恒动观念,恒动观念的含义(动而不息) 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1、生理上的恒动 观2、病理上的恒动观3、疾病防治的恒

7、动观,第三节 中医学的 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理性认识的方法学,它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与思维形式反映人体内外的本质联系及其规律性。,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古代哲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养生与治则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理性认识。,因此,了解并掌握中医学所特有的认知和思维方法,是学习和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入门途径,是深入研究中医学的必要手段,有下列三个方面,1、司外揣内(以表知里)“有诸内,必形诸外”例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开窍于目类似现代控制论的“黑箱”方法,2、注重整体研究,3、

8、援物比类(取象比类) 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征的认知方法。(五行学说) 釜底抽薪法 提壶揭盖法,中医是如何诊治疾病的,几种理论学说(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 四诊(望、闻、问、切) 辨证(八纲-) 治则治法 方药、针灸、推拿-,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Five Elements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二者是古代的哲学思想,移植到医学理论而形成,第一节 阴阳学说,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

9、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种物质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素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也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道理,是许多事物的纲领,是事物变化的由来,是事物生长、消亡的根本,是事物无穷变化的内部原因所在。,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矛盾) 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 古人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到日月往来、白天和黑夜、夏热与冬寒、晴天与阴天等两极现象的

10、变化,因而自然地产生了阴阳两个对立方面的感性认识,,因而逐渐引申到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研究之中,凡是光明的、温暖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事物或现象便归属于阴。如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古人再进行无限引申和扩大,从整个物质世界中概括出“阴”、“阳”两个基本属性范畴,认定它的“阴”、“阳”属性,并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阐述和推演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二)阴阳的基本特征它是确定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总之,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阳”凡是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阴”,(

11、三)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不是专指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随着对象和条件的改变,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 亦相应地发生改变。,它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运用于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 素问: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如:天与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热与寒而言,热为阳,寒为阴;动与静而言,动为阳,静为阴;男与女而言,男为阳,女为阴;体表与内里,体表阳,内里为阴;五脏与六腑,六腑阳,五脏为阴;,由此可见,一切事物和现象根据其各自的属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这

12、就是阴阳的普遍性。,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1、 下列不可分阴阳的是:A、人体的上下部 B、肢体的内外侧 C、五脏六腑 D、数字中的三、四,3、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如: 言人身之阴阳:背为阳,腹为阴; 言表里之阴阳:体表阳,内里为阴; 言脏腑之阴阳: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言五脏之阴阳: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 言心肺之阴阳:心为阳, 肺为阴。,4、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它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再分阴阳”。黎明至日中阳中之阳昼阳日中至黄昏阳中之阴,入夜至夜深阴中之阴夜阴夜深至

13、黎明阴中之阳,(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四个方面的关系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记住这八个字,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阴阳“相反“。 阴阳对立制约的观点,其一 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均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其属性的双方是相互对立的,相互排斥的,如 上与下、动与静、水与火.寒与热-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阴阳对立特性。,对立=相反,其二是说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双方大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即对立的双方具有相互

14、牵制和约束的关系。温热驱散寒冷;冰冷降低高温;春夏阳气旺盛制约了寒凉之阴;秋冬阴气渐胜制约了炎热之阳。,维持了四季 气候正常的转换,阴阳双方制约的结果使阴阳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正常状态。,其三是阴阳异常时还表现为阴阳的任何一方太过或不足,均可引起对方的减弱或亢盛,太过者 使对方减弱,不足者 使对方相对亢盛。如疾病的发生“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临床采用动极者,镇之一静; 寒者热之;阴亢者,胜之以阳; 热者寒之; 就是运用阴阳对立制约的规律,采用以静 制动以阳 制阴以热 制寒以寒 制热使阴阳恢复相对的动态平衡 达到康复之目的,2、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阴阳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和

15、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影随形,可分不可离。上为阳,下为阴,无上也就无所谓下,无下也就无所谓上。 互用,既相互资助,促进。功能为阳,物质为阴,功能活动化生物质,物质运动产生功能。所以,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为阴之统,阴为阳之基。,3、阴阳消长平衡:消消减,衰弱;长增多、增长、强盛。阴阳消长即是指阴阳的盛衰变化。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不断的“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运动变化之中,并在一定限度内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以维持事物正常的发展和变化。,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春而夏,寒气渐减,温热日增 是阴消阳长过程由秋至冬,热气递减,寒气日甚 是阳消阴长过程 这是正常气候阴阳消长变化的一般规律。,从人体功能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关系来说: 各种功能活动的产生 阳 要消耗一定营养物质 阴 阳长阴消 各种营养物质的化生 阴 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阳 阴长阳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