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特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2114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床地质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矿床地质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矿床地质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矿床地质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矿床地质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床地质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床地质特征(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 床 地 质 特 征,一 个旧矿区区域地质概况个旧矿区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相接的部位,处于全球两大锡矿带,即环太平洋锡矿带和特提斯锡矿带的交汇部位;属次级的滇东南锡矿带中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之一,以锡驰名世界,被称之为中国的“锡都”。个旧矿区被近南北向的断裂分割为西区和东区两部份。西区:目前工作程度尚低,仅发现有小中型的锡、铅矿床。但锡、铅、锌、钨、铋、钼、锑等多种有色金属矿点“星罗棋布”,是寻找大型或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远景区。东区:是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分布的主要区域,其地表分布有三叠系厚达千米的碳酸盐岩建造,深部隐伏有燕山中-晚期的花岗岩。北东向的一级褶皱构造五子山

2、复式背斜控制了所有矿床的分布,横跨五子山复式背斜之上的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五大矿田的分布,即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和卡房矿田(图5-1)。矿田内次级褶皱和花岗岩株控制着矿段或矿床。以锡为主的各类矿床的产出,主要受有利地层层位、构造、花岗岩三者有机组合联合控制。,个旧矿区已发现锡、铜、铅、锌、钨、铋、钼、镓、铟、镉、锗、铌、钽、铍、铁、金、银、硫、萤石、砷等有色、稀有及贵金属矿产20余种,探获矿体1300个(含328个砂矿),已经利用、正在利用和规划利用的大型矿产地14个;中型矿产地10个,累计探明有色金属资源储量约800多万吨。 二矿田地质概况 云锡集团公司松树脚锡矿的生产区(采区)范围

3、在高松矿田大马芦矿段。高松矿田介于松树脚矿田与老厂矿田之间,北以个松断裂为界,南到背阴山断裂,东为甲介山断裂,西至个旧断裂,面积近50平方千米。其构造位置处于个旧矿区一级构造五子山背斜北段,矿田受与之斜交的次级构造大箐一阿西寨向斜控制,呈一开阔宽缓的向斜地貌特征。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类岩石地层。,大马芦矿段位于个旧锡矿区五大矿田之一的高松矿田中部,处于大箐东-阿西寨向斜偏北翼一侧,由大箐东、马吃水、芦塘坝三个地段组成,简称大马芦矿段。区内地表无岩浆岩体出露,所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岩地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体的定位及产出形态受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的控制十分明显,是个旧矿区向

4、斜与北东向、东西向断裂构造联合控制层间锡石硫化物型氧化矿床并呈多层次密集产出的特殊地段之一。 1 地层 生产区内分布的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卡房段(T2g61-T2g51)及马拉格段(T2g12-T2g32)碳酸盐岩地层,不同的地层岩性其成矿元素的含量有所不同。(见下图),T2g23:灰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白云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及灰岩透镜体,微层理发育,局部含海百合茎化石,厚440余米。 T2g22:灰色中厚层状含灰质白云岩,断续夹大小不等的白云质灰岩及灰岩透镜体,含数层海百合茎化石,厚300余米。 T2g21:深灰色、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地表矿化较弱,地表下300-400米以下矿化增强,局部地

5、段赋存有富银铅矿体,厚190余米。 T2g 16: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与灰质白云岩互层,厚200余米,是高松矿田的主要含矿层位。由于灰岩与灰质白云岩组成的互层二者间化学、物理性质的差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层间剥离和层间破碎,形成良好的储矿空间,区内探明的绝大部分似层状矿体及脉状矿体即产于此层中。 T2g15: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含泥质,具波纹状及虎皮状构造。上部夹2-3层条带状灰质白云岩,延伸稳定,下部为含燧石结核薄层灰岩,偶见有腹足类、瓣鳃类,海百合茎化石,厚660余米。此层为区内另一赋矿层位,以产出脉状矿体为主,有少量似层状矿体产出。,2 构造 生产区内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发

6、育,挠曲现象明显,但对矿体的产出和控制起主要作用是断裂构造及其派生的节理、裂隙以及层间破碎。 (1)褶皱:大箐阿西寨向斜 该向斜控制了整个高松矿田的构造格局,为一轴向北西,两翼开阔宽缓的向斜,轴部出露地层为T2g23,翼部出露地层为T2g22、T2g21、T2g16、T2g15,岩层倾角北陡(25-40度),南缓(10-20度)。大马芦矿段即分布于该向斜构造的北翼。 (2)断裂构造 生产区内的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纵横交错,在大箐阿西寨向斜构造的基础上,形成貌似“棋盘”格式的构造框架)。矿田内主要的断裂与成矿作用关系明显的主要是北东方向、北西方向和近东西方向的断裂,见图,(一)东西走向断裂 a、个

7、松断裂:为高松矿田的北界,走向长大于10千米,倾斜延伸大于800米,向北陡倾70-90度,断裂带宽5-30米,具多期活动特征,有明显控岩、控矿作用,使松树脚花岗岩突起至此急剧陡倾下陷,在2095-1720米高程之间蚀变矿化加强,并产出含锡氧化矿体。 b、麒麟山断裂:出现于高松矿田中部,走向长大于6千米,倾斜延伸大于800米,破碎带宽6-30米,倾向北东,倾角70-83度,该断裂明显错断北东向断裂。在其深部矿化渐强,局部有锡矿体(如132矿体)赋存。起导矿及容矿作用。并与芦塘坝断裂、131断裂及北东向转东西向层间剥离滑动构造,联合控制着锡矿体的分布。 c.131断裂:为一隐伏性含矿断裂,走向近东

8、西,向北倾, 长度大于2千米,倾斜延伸大于300米,宽0.1至10米不等,角砾大小不一,其间充填含矿粘土和铁泥质,蚀变矿化明显,断续含矿,1720中段以下更明显,区内最大的脉状锡矿体131、131-1、131-2号即产于其中。,(二)北东走向断裂 以芦塘坝断裂为主干构造并派生一系列次级断裂和裂隙,如一号断裂等。是导矿、容矿断裂,控制着矿体的产出。 a.芦塘坝断裂:斜穿高松矿田中部,呈北35-45度东走向,向北西倾斜,宽10余米,局部达50-60米,在与成矿有利层位交切部位往往产出层脉相交的矿体。 b.一号断裂:位于芦塘坝断裂北西侧上盘,为芦塘坝断裂派生分支的一隐伏断裂,平面上自北向南与芦塘坝断

9、裂逐渐相交,剖面上自上而下与芦塘坝断裂逐渐分开呈“入”字型。其特征与芦塘坝断裂相似,呈北25-35度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45-80度,走向长大于2千米,倾斜延伸大于500米,破碎带宽0.2-10米。该断裂与芦塘坝断裂一起控制着芦塘坝矿群的大部份矿体,是一个断裂构造与有利层位联合控矿的典型,即在断裂夹持部位的T2g16互层带中,控制着很好的层状、脉状、层脉相交状矿体产出。(三)北西走向断裂 主要有大箐东断裂,该断裂分布在矿田中部,走向长2-3千米,破碎带宽5-10米,局部达30米,呈北40-50度西走向,北东倾斜,倾角66-88度,角砾岩带明显。同时可见碎斑岩及碎粒岩,地表具弱赤铁矿化。该断裂

10、往南东其走向渐变为东西向,向下含矿性逐渐加强。,3 岩浆岩 生产区内地表无岩浆岩出露,但在深部有隐伏花岗岩体分布,据钻探工程揭露的情况看,该区花岗岩体隐伏标高在900-1200米左右,距地表约1200-1400米,处于个旧东区马松斑状花岗岩体与老卡等粒花岗岩体之间的深凹部位,其表面形态为一近东西向的凹槽,西部较高,东部较低(标高低于900米),在凹槽之中有数个小岩株突起;该岩体岩性与老卡岩体相似,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在其接触带上有工程揭露到矽卡岩硫化矿体。208/90-107号钻孔,在1200米标高处揭露到花岗岩接触带,并揭露到厚4.66米的锡铜矽卡岩硫化矿体。该花岗岩体为区内矿床的形成提供

11、了热源及物源。,4矿床地质特征 (1)矿床类型 矿床类型为锡石硫化物矿床,已氧化为氧化矿。矿体含锡较富,锡品位一般可达1-2,并伴生银、铟、铅等有用元素, (2)矿体特征(一)陡倾斜脉状矿体 该类型矿体是成矿热液沿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充填交代而形成的,矿体产状较陡,倾角一般60-85度,走向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倾斜延深数十米至数百米,厚0.5-20米不等;矿体在断裂带中呈大小不等的脉状、透镜状或串珠状产出;矿石以土状、土块状赤褐铁矿为主。 (二)缓倾斜似层状矿体 该类型矿体主要分布在北东向芦塘坝断裂的上盘、麒麟山断裂与131断裂夹持带以及131断裂上盘旁侧的T2g16地层层位中,少数产于

12、T2g15层位。受主断裂旁侧的次级层间剥离或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呈平行多层状叠瓦式产出,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走向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倾角较缓,一般1-30度,呈似层状、层状、透镜状、长条状等形态。矿层数较多,一般有3-5层,最多可达9层;矿体规模较大,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宽为l00-200米。,(3)矿石特征 由于矿石绝大部份已氧化成氧化矿石,其矿石类型为氧化矿,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约占60-70%;少量矿物为白铅矿、铅矾、砷铅矿、铅铁钒、锡石、硬锰矿、菱锌矿、异极矿、硅锌矿、红锌矿、砷铅锌矿;极少量矿物为水铟石、自然银、辉银矿、铜黝矿、硫锑银矿、孔雀石、白钨矿、铜兰等。

13、在残余硫化矿石中,见有方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铜矿、辉铜矿、辉锑铅矿、水绿矾、黄钾铁矾等。 矿石中有用金属元素主要为锡,其特征如下: 锡:区内矿石中的锡均以锡石产出,据物相分析资料,锡石锡平均占98.25%,酸溶锡极少,平均小于2.0。锡石多呈粒状集合体嵌布于褐铁矿、铅铁矾等矿物中,粒度较细,粒径大者0.1mm,小者0.002mm,一般常为0.02mm左右。,(4)矿石化学成分 (一)化学成分 氧化矿石中,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以氧化铁为主,约占40-70;其次是碳酸铅,少量为氧化钙,二氧化硅等。 (二)主要有益组分 氧化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锡,锡基本是以锡石出现,含锡品位一般0

14、.25-6.0,有时高达10.140以上的富矿石。 (三)伴生有益组分 矿石中伴生的有益组分主要为银、铟。银分布较普遍,平均含量10.058g/t,铟分布也较普遍,平均含量约0.0010 % 。可在冶炼时综合回收利用。 (四)有害组分 砷为矿石中的有害组分,平均含量0.360,可在矿石选、冶过程中予以除去。,(5)矿石结构、构造 生产区内的矿石是金属硫化物矿石经长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矿石,故常见者多为次生构造,仅少量可见原生构造。 (一)矿石结构 自形晶结构:在氧化矿石中锡石多呈正方柱状自形晶体出现。 自形、半自形晶结构:锡石呈自形-半自形晶体出现在氧化矿石中(照片1)。 自形、半自形晶结构

15、照片,自形、半自形晶结构 照片,胶状结构:氧化矿石中褐铁矿呈胶状(多孔状)出现(照片2)。,结核结构:氧化矿石中褐铁矿呈结核状出现,(二)矿石构造 土状构造:氧化矿石中的针铁矿、赤铁矿等呈土状分布,较常见(照片3)。,土块状构造:赤铁矿、褐铁矿等呈块状及土状。 蜂窝状构造:硫化矿石中硫化物被氧化溶蚀,易溶物被转移, 难溶物被留下形成蜂窝状。,5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 个旧矿区地处红河水系与南盘江(泸江)水系分水岭地带上,地表分水岭大致呈东西走向从矿区中部通过。区内地势高差悬殊,以松树脚莲花山最高,海拔2766.4米,分水岭山脊地带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南部红河峡谷海拔150-200米

16、,北东部蒙自一大屯盆地海拔1300米,相差1150-1100米,属深切割的中山地形。矿区属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地势高差大,气候具垂直差异变化特征。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分水岭地带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气温为-9.5和25.9,年平均降雨量1512.11毫米,最大为18153毫米。区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明显,每年5-10月为降雨季节,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3。,(2) 矿田水文地质 大马芦矿段位于个旧矿区五大矿田之一的高松矿田中部,处于南盘江水系与红河水系分水岭的北坡。矿床主要分布于海拔1758-1500米标高之间的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及T2g16地层层间剥离滑动带中,围岩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碳酸盐岩。距矿床北部约3千米的大屯盆地(海拔1300米),是当地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a.含、隔水层划分及富水性 (a)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为棕色粘土,局部夹大理岩、白云岩碎块,厚度0.5-10米,局部达40余米,主要分布于山坡及岩溶洼地中,渗透系数K=0.005-0.009米日,透水性弱,属透水不含水层。 (b)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岩溶含水层 生产区主要出露马拉格段(T2g2)和卡房段(T2g1)地层,为一套碳酸盐类岩石。总厚度大于1000米,岩溶发育,是区内主要透水含水层。渗透系数K=0.0705米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