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2113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依法治国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苏人2001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课件_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舍中学 张梦青,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材料:热点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6月28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7号主席令公布,同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后于第11届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0月26日第29次会议进行了修正,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6号主席令公布,自2013年1月1日施行。 问: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在制定法律,体现了我国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需要什么来保障呢?,教师归纳,组织学生学习书本7677页:,依法治国的: 含义 本质 根本目的 基本要求,学生活动一:生活离不开法,例举:比照两幅照片,(书本第76页)谈感想。(注意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2、结合七年级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内容,说明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对依法治国含义进行理解、归纳:,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宪法和法律,依宪治国,依据:,核心:,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学生活动二:案例分析,案例:2004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 问: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制止非法音像制品、出版物的蔓延?(联系此案例理解依法

3、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前提,(有法可依),国家机关依法行政,重要环节,(有法必依),国家制定行政许可法等法律,2006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此法和相关法律共取缔制假窝点1320多个,立案查处697多起,查处假冒伪劣商品价值681亿元。,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2007年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两罪并罚,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7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郑筱萸在北京被执行死刑。,必备,条件,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有法可依,前提条件,国家机关依法行政,有法必依,重要环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必备条件,群众基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学生归纳: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拓展讨论:,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第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第三,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四,依法治国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的联系是什么?2.依法治国的同时为什么要以德治国?,学生活动三:生活情境感悟(结合书本材料第79页道德和法律紧相连),知识回顾,认识依法治国 (一)生活离不开法 (1)依法治国的内涵及本质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二)法律与道德紧相连 (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课后思考,回顾九年来的学习生活,你对法律知识应该有了更多的理解。 请思考(1)与你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哪些?(2)学法、懂法以后,你准备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