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对象的客体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881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算对象的客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核算对象的客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核算对象的客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核算对象的客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核算对象的客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算对象的客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算对象的客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20,1,回顾,核算对象的客体 机构单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单元,包括常住和非机构单位 基层单位生产核算的基本单元 机构部门、产业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对象。机构部门包括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住户部门 、非营利机构部门 和国外部门;产业部门包括第一、二、三产业,2018/10/20,2,核算对象交易。 交易包括: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和其它积累交易。交易的市场价格形式包括要素价格、基本价格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核算的根本方法国民经济帐户方法,2018/10/20,3,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内容 生产的产出包括货物和服务,分为

2、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按市场价格核算非市场产出虚拟核算 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总产出核算: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核算,2018/10/20,4,总产出=最初投入 + 中间消耗 + 生产税净额(从价值形成角度) =销售额(或营业额)+库存增加额(从生产成果使用角度)增加值核算:增加值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生产法) 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分配法),2018/10/20,5,例 (参见指导),2018/10/20,6,三、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总产出核算 中间消耗核算 增加值核算,2018/

3、10/20,7,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工业部门 通常采用“工厂法”(P43) 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工业性作业价值 农业部门 通常采用“产品法”(中间投入重复计算)(P44、45) 餐饮业、营利服务部门 生产业务直接按产品销售收入计算 转卖业务总产出=销售价进货价,2018/10/20,8,金融保险业 不包括运用自有资金所得财产收入(略) 社会服务业(P50)总产出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三种服务业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总产出主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收入,2018/10/20,9,例(指导P32第5题),参考答案: 总产出=25+(10 16)+(11 8)+

4、5=27万元,2018/10/20,10,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从实物形态看,即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原材燃料等;从价值形态看,它是生产的转移价值。(P51)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小型工具、固定资产普通的保养修理属于中间消耗。,2018/10/20,11,例(指导P32第7题),参考答案: 中间消耗=542 68 25 +5=454万元 增加值=860 454=406万元,2018/10/20,12,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类似于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也有生产法和分配法两种核算方法。(P52) 生产帐户 (P53) 如

5、下表。,2018/10/20,13,生产帐户,生产帐户 单位:亿元,2018/10/20,14,四、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全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总和。(P57)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应的有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对国内各机构部门或产业部门的增加值求和后所得到的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相应的实物形态即全社会的最终产品。 (P56),2018/10/20,15,生产法、收入(分配)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理论上讲,计算的结果应是一

6、致的,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或产业部门的)增加值=总产出 中间消耗(生产法)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收入法) =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帐户(P59),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亿元,2018/10/20,17,例(指导P30第2题),2018/10/20,18,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联的其他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总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净福利=国内生产净值+为改善坏境资源的质量的投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产出+虚拟的闲暇时间内的活动价值,2018/10/20,19,第三章

7、投入产出核算,一、投入产出表的分类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基本平衡关系 三、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和计算,2018/10/20,20,一、投入产出的分类,产品生产的技术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 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具体说来就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大类,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2018/10/20,21,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

8、 按计量单位,投入产出表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按时间期限,投入产出表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使用价值型静态投入产出表,2018/10/20,22,二、投入产出表 的结构和基本平衡关系,前进,提供中间投入的部门,消耗中间产品的部门,2018/10/20,23,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第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第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9、2018/10/20,24,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基本平衡关系: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象限的总量=第象限的总量。这是投 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即全国最初投入总计等于最终产品总计。,2018/10/20,25,三、直接消耗系数 的概念和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后退,2018/10/20,26,例,已知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x22=23140亿元, x23=2100亿元,第二产业部门总产出X2为42262亿元,第三产业部门总产出X3为9853亿元。 要求:(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a22 和a23 ; (2)解释a22 和a23的经济含义。,2018/10/20,27,参考答案: (1) a22=x22/X2=23140/42262=0.5475 a23= x23/X3=2100/9853=0.2131 (2)a22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单位产出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5475。 a23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出对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为0.2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