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776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真伪鉴别中医院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材品种混乱产生的原因,缺乏中药专业知识 由于药材栽培、生产、采收、采购、经营、药房等部门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经常导致误种、误收、误售、误用、误发。如凌霄花误用洋金花、党参误栽成迷果芹,金钱草 (过路黄)错采成风寒草(聚花过路黄)。还有当归(误用欧当归)、龙胆(误用小蘖科植物桃儿七) 、玉竹(误用钩吻) 、虫草、灵芝.,中药材品种混乱产生的原因,人为掺伪作假,牟取利益。如川贝用小浙贝、湖北贝母伪充;阳春砂用海南砂与绿壳砂伪充;金钱白花蛇 , 有用银环蛇或其它成蛇纵剖成条, 接上它种蛇头后盘成小盘;也有用其它带环纹的幼蛇或其它幼蛇在体背用白色油漆划出环纹等伪充正品。三七以竹节参、菊三七、莪术

2、、水田七、藤三七、淀粉、树脂等伪制品伪充等。目前,有人从栽培的国产人参中选出类似西洋参外形者,加工成西洋参,切成西洋参片出售,这些伪品很难以肉眼鉴别出来。,中药材品种混乱产生的原因,正品匮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用名称相近,外形相似,来源接近的其它类似品种取而代之。如香加皮充五加皮、槲寄生充桑寄生、山麦冬充麦冬、蟾蜍输卵管充哈蟆油、平贝母充川贝母等 。 野山参,野灵芝,血燕,解决混乱品种的方法与途径,深入实际调查,加强本草文献的考证工作。本草考证可为确定中药正名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要注意考查地方史志 , 注意域外旁支。地方志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物产类中大多收录有当地药材产销

3、的实际记录。如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罗汉果的记载,但后来有人在清代的永宁州志和临桂县志两书中发现有罗汉果的形态、性味、效用等内容的简明记载。1977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收载。,正本清源:牡丹皮来源 牡丹与凤丹的关系(安徽中医学院王德群)。,1、从历史演变看中药来源,解决混乱品种的方法与途径,按照标准执行,规范中药名称,明确中药品种。保证其来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有关药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逐步统一全国的中药名称,做到一药一名。 必须注明品种.如中国药典将几种贝母单独收载于药典,分别称川贝母、伊贝母、浙贝母、平贝母。2000 年版中国药典将华中五味子从五味子中分出自成一种为南五味子等。将关黄柏从黄柏

4、中分出,自成一药关黄柏。将紫花前胡从前胡中分出,只收载一种白花前胡。,江苏省标,解决混乱品种的方法与途径,纠正中药名称的书写混乱,在药材公司、中药商店、医院中药房中均使用规范化中药名称,并附有中药拉丁名,以减少混乱。必须纠正“药无正字”的影响。药无正字”是在使用过程中,有的用同音字(谐音)来代替中药正名,如将续断写成六旦、连翘写成元召或连召、茯苓写成伏、紫菀写成子元、半夏写成半下、牛膝写成牛夕等。有的将繁字拆写,使用偏旁部首或把正名全称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分拆开来,用以代替药名,如将地骨皮写成土皮、全蝎写成全虫等,川 贝 母(一.),【来源】 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 Fritillaria cirr

5、hosa D. Don 、暗紫贝母F.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甘肃贝母 F.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川贝母,【性状】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光滑如玉。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且顶端稍尖的心芽,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