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692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四册下教材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册 教材分析,龙洞小学 樊雪冰 13660313744,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 包括: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骨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重点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除法的基础。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同样是学生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学生的认数范围扩在到四位数,只要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以后的认数的学习就可以类推。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让学生

2、感 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让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空间与图形:安排了图形与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 统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分析和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二、本册教学目标 与课时安排,一、解决问题,内容: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加、减法或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编排特点:把一个主体图分为成三个局部图,形成三个例,通过情景图使数学问题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并能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运用加法、减法或

3、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小括号的使用,教学建意: 例1、(1)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算法;但要让学生明确两种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表明想法:方法1就是把22和13合起来再从总数去掉6。方法2就是从22里去掉6后再把13加起来,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列出综合式会是一个难点方法有二,第一可以直接从算理上进行分析。22+13-6或者22-6+13。第二从分步式入手把两个分步式合成一个综合算。(2)还需要强化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在往右计算。,例2: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先列分步式,对比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学会使用小括

4、号列综合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建意;着重数理的叙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一因为思维较直接所以列出综合算式的难度不大,。但方法二先求一共被买走的面包数量再求还剩多少面包,在列出综合算时,学生就出现困难因为是第一次使有小括号,老师可以给以点拔,8+22=30,54-30=24。把它写成一个算式应怎样写?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如54-8+22、8+22-54、54-22+8等,老师可以根据数理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出对错,并提出如果要在这综合算式中算先8+22就要加上小括号。并与以上的算式对比得出使用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例3:乘加、乘减应用题。(先回顾区分乘法与加、减法的意

5、义。),在例3的图中如果老师不把情景图的已知条件的问题表述清楚,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做法。因此先说清图意和问题再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理由。对比分步式和综合式。 在解决这类应用题时,当已知条件里出现几个相同加数,并且需要求这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解决,再根据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用加还是减。 书P11第4题,对总分的计算,可以先问在表中哪个队可以直接算出总分,哪些队是要用两步计算的为什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做题。,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除法应用题。1、 除法的初步认识

6、(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理解除法的意义,(平均分的方法)逐个逐个地分,分完为止,看每份的数量是否相同。可以几个几个的分,还有剩余的再分直到分完为看每份的数量是否相同。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3)例3 租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24人租船几条船,每条船限乘4 人。让学生能说出也就是把24人,每4 个一份的平均分。分筷子同样。,(4)把12个竹笋平放在4人盘里,每盘放3个直接引出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试让学生说出除法的意义:就是把12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3,用除法计算124=3。

7、2、26的乘法口决 例(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也说是求把12 每3个分一份,每份是多少?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体会“用乘法口决求商的”简便性。 (2)沟通乘法与除法联系。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应用乘法口决求商。,例3、紧捉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以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另外对(想:如果又来了3 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可以允许学生直接用183来计算,当然可以(15+3)3,如果学生是把3人,再平均分到3个组里,每组多1人直接用5+1=6同样也行。 例4 :区分乘除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依据其意义。让学生说理由。,

8、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重点:1、用已知和直角比较大小,判断一个直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2、了解平移、旋转两种基本图形的变换并能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 难点:在方格上画出平移的图形。 锐角和钝角:在三角板上正确找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概念。会画出直角,锐角、钝角。,平移和旋转: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只是上、下、左、右的位置起变化。图形的本身大小不起变化。平移要素:方向和距离。图形平移几格,实质是指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或线段”平移几格,并不是平移前后图形的“空格数”。因此平移图形,应先确定主要的对应点,然后再画其他部分。旋转:就是物本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所需要素:中心、方向和角度。

9、,四、表内除法,学生已掌握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本单元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的计算。另外本单元还将除法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2解决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说一说,建立数学模型,如例2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例3同样。 例4:乘除应用题。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先算一共有多少?再算要坐几辆车? (追问: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侨乐小学 刘丽红老师,考试时间安排 第17或18周复习指导。 第20周考试。请 在会后发反馈意见 302211+4位满意度。“1”为满意、“2”为基本满意、“3”为不满意发送到13145759780。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