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复习纲要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13673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复习纲要(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试时间:2012.1.6 (19周周五)下午15:0017:002. 考试题型: 选择题(20分) 作图计算题(80分)3. 考试范围(涉及章节) 如下:,工程力学复习纲要,汽车工程系 李淼林,1. 主要内容:物体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平面力系的受力平衡条件,根据已知力求解未知约束力。(静定问题)2. 相关概念:力大小、方向、作用线;(集中力与分布力)力矩力对某一点之矩(力矩的正负号规定)约束对物体运动施加限制的周围物体。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对应的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阻碍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1)柔索约束:约束力作用在与物体的接触点上,作用线沿柔索拉直的方向,背离被约束物体,只能承受

2、拉力,不能承受压力。通常用FT表示。,第1篇 静力学,(2) 光滑接触面约束:约束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在该点的公法线方向,并指向被约束物体,只能承受压力,而不能承受拉力。,第1篇 静力学,摩擦力忽略,(3) 铰支座约束:约束力沿着圆柱面与构件接触点的公法线, 即通过铰链中心。在进行计算时,为了方便,通常表示为沿 坐标轴方向且作用于铰链中心的两个正交分力Fx 与Fy 来表 示。包括:光滑铰支座、固定铰支座。辊轴铰支座约束:约束力的作用线必然沿接触面法线方向,通 过铰链中心。指向被约束物体。(只有垂直方向),第1篇 静力学,(4)平面固定端约束:通常用两个正交的约束反力Fx 、Fy和一个力偶M表

3、示。既限制物体的转动,又限制物体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移动。,第1篇 静力学,3. 物体受力分析,画受力图过程(步骤),第1篇 静力学,(在解除约束之处用相应的约束力来代替。),4. 注意:在受力分析,画受力图时,充分利用力学规律:(1)二力平衡(二力杆的受力特点)(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不平行三力若平衡,则必汇交于一点。(4)整体受力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内力忽略。参见教材例题1-7和作业习题。,第1篇 静力学,5. 关于平衡的重要概念:整体平衡,局部必然平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它包括三个独立方程,最多能解出三个未知量。,第1篇 静力学, Fx = 0

4、, MO= 0, Fy = 0, Fx = 0 , MA = 0 , MB = 0 。,二矩式,基本式,A、B 连线 不垂直于x 轴,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 汇交力系,平面 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6. 根据平面受力平衡条件,由已知力求解未知约束力的步骤:(1)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0xy: 一般x轴水平向右为正,y轴垂直向上为正。(3)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约束力。(静定问题:约束力的个数方程个数。)注意:主动力若为分布荷载,首先要简化为集中力。,第1篇 静力学, Fx = 0, MO= 0, Fy = 0, Fx = 0 , MA = 0 , MB = 0 。,二

5、矩式,基本式,A、B 连线 不垂直于x 轴,例 题 8,结构由杆AB与BC在B处铰接而成。结构A处为固定端,C处为辊轴支座。结构在DE段承受均布载荷作用,载荷集度为q;E处作用有外加力偶,其力偶矩为M。若q、l、M等均为已知,试求A、C二处的约束力。,解:1. 受力分析,选择平衡对象,考察结构整体,在固定端处有3个约束力,设为FAx、FAy和MA;在辊轴支座处有1个竖直方向的约束力FRC 。这些约束力称为系统的外约束力(external constraint force)。仅仅根据整体的3个平衡方程,无法确定所要求的4个未知力。因而,除了整体外,还需要其他的平衡对象。为此,必须将系统拆开。,将

6、结构从B处拆开,则铰链B处的约束力可以用相互垂直的两个分量表示,但作用在两个刚体AB和BC上同一处B的约束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种约束力称为系统的内约束力(internal constraint force)。内约束力在考察结构整体平衡时并不出现。受力图中ql为均布载荷简化的结果。,解:2. 整体平衡根据整体结构的受力图 (为了简便起见,当取整体为研究对象时,可以在原图上画受力图),由平衡方程,可以确定,解:3. 局部平衡,杆AB的A、B二处作用有5个约束力,其中已求得FAx=0,尚有4个未知,故杆AB不宜最先选作平衡对象。,杆BC的B、C二处共有3个未知约束力,可由3个独立平衡方程确定

7、。因此,先以杆为平衡对象。,求得BC上的约束力后,再应用B处两部分约束力互为作用与反作用力关系,考察杆AB的平衡,即可求得A处的约束力。,还可以:在确定了C处的约束力之后再考察整体平衡也可以求得A处的约束力。,先考察BC杆的平衡,由,求得,还可以:在确定了C处的约束力之后再考察整体平衡也可以求得A处的约束力。,再考察整体平衡,将DE段的分布载荷简化为作用于B处的集中力,其值为2ql,由平衡方程,相关概念:(1)构件组成机械的零件或结构的构件。材料力学就是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而且构件是弹性变形的固体(弹性体)。 (2)为了抽象出力学模型,掌握问题的主要属性,材料力学对可变形固体作以

8、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 2.均匀性假设 3.各向同性假设 4. 小变形假设,第2篇 材料力学,(3) 内力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4)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它是材料力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基本步骤: 用任意截面去截构件;截开后任取一部分受力分析,截面处用相应的内力表示(相当于平面固定端约束),根据选取的部分外力(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力)和内力平衡,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内力。 当然,在用截面法求内力之前,先解出未知约束力。 (5)杆件指长度远大于横截面尺寸的构件,它是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杆件的变形形式有各种各样,但基本形式有四种: 1.拉伸和压缩 2.剪切 3.扭转 4.弯曲

9、,第2篇 材料力学,(a)轴向拉伸,(b)轴向压缩,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6)杆件在外力作用下,横截面上将产生轴力、剪力、扭矩、弯矩等内力分量。(a)轴向拉压杆轴力FN,杆件沿杆轴方向伸长或缩短。(b)扭转杆(轴)扭矩T,相邻横截面绕杆轴相对转动。(c)平面弯曲杆(梁)剪力Fs、弯矩M,剪切和弯曲变形。(7)应力内力在横截面上某一点的集度;正应力:垂直于横截面切应力:位于横截面内 应力单位:1 N / m2 =1 Pa 1MPa = 1 N / mm2 = 106 Pa1GPa = 109 Pa (8)变形在载荷作用下,构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的变化,可以用正应变来度量长度变形、剪应变来

10、度量角度变形的程度。,第2篇 材料力学,2. 求杆件内力,画内力图。(1)注意:按控制面进行分段。常见的控制面的位置:,第2篇 材料力学, 集中力作用点的两侧截面; 集中力偶作用点的两侧截面; 均布载荷(集度相同)起点和终点处的截面,(2)杆件内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第2篇 材料力学,同一位置处左、右侧截面上内力分量必须具有相同的正负号。 用截面法求内力分量时,一般先假设该截面的内力为正。通过计算,得出内力如果为正值,则内力确实为正;若计算出内力为负值,则表明该内力为负,方向与原受力图上假设的方向相反。,2、扭矩正负规定,右手螺旋法则,右手拇指指向截面外法线方向为 正(+),反之为 负(-),第

11、6章 杆件内力与内力图,1、轴力正负号:受拉为正、受压为负,3、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剪力:使其作用的一段梁产生顺时针转动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应用截面法可以确定杆件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分量,1. 用假想截面从所要求的截面处将杆截为两部分, 2.考察其中任意一部分的平衡, 3.由平衡方程求得横截面的内力分量,C,3. 轴力图、扭矩图的绘制 基本步骤,第2篇 材料力学,根据已知的主动力计算未知约束力;(受力平衡) 确定控制面 应用截面法求控制面上的内力 建立内力x坐标系,选好比例, 画内力图。坐标系原点取在杆件的左端点。 x坐标轴沿着杆件的轴线方向,内力坐标轴垂直于x轴。,1、内力图与原图上

12、下截面对齐。,2、图中标明各段内力大小、正负、单位。,3、图中阴影线垂直于杆轴,4、凡是集中力作用处,轴力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大小。,5、内力最大值处:即为危险截面。,4、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1) 求支座约束反力; (2) 建立坐标系(一般以梁的左端点为原点); (3) 分段 :在载荷变化处(控制面)分段; (4)求出控制面对应点的剪力和弯矩; (5)列出各段剪力方程或弯矩方程(标出变量x 的范围) (6)按比例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注意:正弯矩标注在x轴下方。正剪力标注在x轴上方。标注单位、大小和正负号。 (先画剪力图,可按简易法绘制,再绘弯矩图),5、微分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13、 根据载荷及约束力的作用位置,确定控制面;, 建立Fsx和Mx坐标系,并将控制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标在上述坐标系中,得到若干相应的点;, 应用微分关系确定各段控制面之间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图线形状,得到所需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应用截面法确定控制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数值;,注意事项:,1.为了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必须首先建立Oxy坐标 系,其中O坐标原点,x坐标轴与梁的轴线一致,坐标原 点O一般取在梁的左端,x坐标轴的正方向自左至右,y坐 标轴铅垂向上。 2. 微分关系为:,6、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6-3 平面弯曲梁的内力 剪力图和弯矩图, 6-3-5简易法做梁的内力图, 6-3 平面弯曲

14、梁的内力 剪力图和弯矩图, 6-3-5简易法做梁的内力图,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剪力图与弯矩图,一端为固定铰链支座、另一端为辊轴支座的梁,称为简支梁(simple supported beam)。梁上承受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作用,梁的长度为2l。,试写出:该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例题4,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例题 4, 剪力图与弯矩图,解:1确定约束力,因为只有铅垂方向的外力,所以支座A的水平约束力等于零。又因为梁的结构及受力都是对称的,故支座A与支座B处铅垂方向的约束力相同。,于是,根据平衡条件不难求得:,解:2确定控制面和分段,因为梁上只作用有连续分布载荷(载荷集度没有突变),没有集中力

15、和集中力偶的作用,所以,从A到B梁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可以分别用一个方程描述,因而无需分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3建立Oxy坐标系以梁的左端A为坐标原点,建立Oxy坐标系,,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例题 4, 剪力图与弯矩图,解:4确定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由左段梁的平衡条件,以A、B之间坐标为x的任意截面为假想截面,将梁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在截开的截面上标出剪力FQ(x)和弯矩M(x)的正方向。,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例题 4, 剪力图与弯矩图,解:4确定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由左段梁的平衡条件,得到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 程分别为,这一结果表明,梁上的剪力方程是x的线性函数;弯矩方程是x的二次函数。, 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例题 4, 剪力图与弯矩图,例题7, 剪力图与弯矩图, 剪力图与弯矩图,梁由一个固定铰链支座和一个辊轴支座所支承,但是梁的一端向外伸出,这种梁称为外伸梁(overhanging beam)。梁的受力以及各部分尺寸均示于图中。,试画出: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并确定剪力和弯矩绝对值的最大值。,解:1确定约束力,根据梁的整体平衡,由,求得A、F 二处的约束力, 剪力图与弯矩图, 剪力图与弯矩图例题 7,解:2确定控制面,由于AB段上作用有连续分布载荷,故A、B两个截面为控制面,约束力FBy右侧的C截面,以及集中力qa左侧的D截面,也都是控制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