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7837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一中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散文总复习》导学案(含5课时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一)结构安排的作用 一、知识清单一、知识清单 (一)散文的常见结构类型(一)散文的常见结构类型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 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5.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6.以双线结构(复调)散文,分明线和暗线。 (二)散文常见线索(二)散文常见线索 事物线索。在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中,常用此法。 人物线索。以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作线索,引出其他材料,连缀成文。 情节线索(事件线索)。在叙事类散文中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顶点和结束的顺序一路写下去,构 成文章。 情感线索。

2、主要用于抒情散文中,也就是围绕作者情感的变化来组织材料,串联成文。 事理线索。多用于议论类散文中。它基本上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点为标志的 一条思辩线索。”。 空间线索。用于写景状物的叙事类散文中。朱自清荷塘月色等。 时间线索。在生活中,有些事物,从时间进程的角度去考察,更容易表现出内涵的深刻性,或者美 的丰富性。因而,写这类事物的散文的构思,往往最适宜以时间的次第为线索。 (三)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三)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 观点 某一事件: 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

3、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 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 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二、典型例题二、典型例题 例题1:听朗诵4.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 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 理成章。 例题2:水乡的日子2文章第三段两次写祖父,

4、请结合该段的结构思路说说这样安排的作用。(4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祖父的悠闲自在与孩子、大人们的劳作收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乡优美的风情画 ;将祖父与“我们” 穿插描写,角度灵活,行文富于变化。(内容、结构各2分) 例题3: 柴禾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内容: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堆的积累过程。 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堆的过程,赋予柴堆物质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堆是家力 的象征”,又与后文“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呼应,并为柴禾在今后生活中的重大变化作铺垫。 三、答题规范三、答题规范 (一)怎样构思类题答题规范(

5、一)怎样构思类题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或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 答题格式:答题格式: 文章首先以开头,然后(材料上)以为中心,内容上由到逐层深入,按照顺序展 开。最后以收尾,(前后照应)。 技法解密:技法解密: (1)化面为点,连点成线,切线为段:也就是首先概括每一段的基本内容或找出每一段文字的中心 句,使其成“点”;然后据此分析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到作者的逻辑思路,使其整体贯通成为 “线”;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思维的阶段性变化,把握文章结构,最终成“段”。 (2)分析首尾,注意过渡和照应,材料上详略主次的安排,思路上行文线索的贯穿以

6、及相关的写作 顺序。 (3)运用过渡词如“之后、然后、以及、最后之后、然后、以及、最后”等,运用结构类术语如等,运用结构类术语如“由浅入深、前后照应、过由浅入深、前后照应、过 渡自然、衔接紧密、形散神聚、先抑后扬渡自然、衔接紧密、形散神聚、先抑后扬”等。等。 ( (二二) )选材类的原因题答题规范选材类的原因题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文章的题目是“(写作重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 答题格式:答题格式:这些话看似游离了主题,实则运用“”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文章“”的内容(主 题)。 解题方向:(1)运用相关、相似联想,看位置。如果被问对象在重点写作内容的前面,则是为了形 象地引出写作

7、重点,更利于人们接受;或为下文作铺垫或烘托写作重点。如果被问对象在重点写作内 容的后面,则是为了丰富文章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运用相对联想,对写作重点或反衬、对比,或突出、强调。 (三)首段作用题答题规范(三)首段作用题答题规范 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照应题目、表现主题),或 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引出下文,或为下文的作铺垫,或与下文的 形成对照。 或者两者兼有;或者交代写作缘由 。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预示行文的内在 结构、暗示行文思路;从景

8、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 种气氛; (4)设置悬念,增强艺术吸引力等 。 (四)中间段作用题答题规范(四)中间段作用题答题规范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2.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 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呼应后文等 3.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 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相反则表达作用则是对比反衬。 (4)中间段如果是插叙,则可能是宕开一笔,使行文节奏有变化。 (五

9、)末段作用题答题规范(五)末段作用题答题规范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表现主题,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 2. 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末段有暗示强化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四、小试牛刀四、小试牛刀 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二)手法作用题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二)手法作用题 一、知识清单一、知识清单 (一)常用术语汇总表 一、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拟人 拟物)比兴、排比、对比、对偶/仗 设问 反问、反复、夸张 双关、引用、借代、通感、用典、互文、顶真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动作 语言 神态心理 肖像) 侧面描写/烘托=

10、衬托 (侧面:环境、其他人) 其他:对比 白描 欲扬先抑 二、描写手法 1.选择典型性景物 2.观察角度:a空间(方位):(远、近、高、低、俯、仰) 由远及近 由高到低 由整体到局部 由点到面 景物描写 b时间:白天到晚上 c.感官: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绘形 绘声 绘色 ) 3术语:动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虚(想象 联想)实 对比 衬托 烘托 渲染 白描 欲扬先抑 三、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怀、叙事抒情 四、构思手法 欲扬先抑 层层铺垫 伏笔照应 以小见大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倒装 意象名词罗列 承上启下(中

11、间的诗句) 以景结情(结尾的写景句,含蓄地表达情感) 卒章显志(结尾的抒情议论句) 结构对比 首尾呼应(照应 ) 点题 五、语言风格:口语(通俗易通);多用修辞富有诗意(形象生动);长短句、整散句 ;叠词; 优美抒情(抒情性的语言画面描写);含蓄蕴藉;用词简练; 六、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 (二)常见术语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二)常见术语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1.比喻: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 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夸张:表明感情态度,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本质; 3.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显

12、得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4.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有气势; 表表 达达 技技 巧巧 6.反复:突出强调 ,突出重点,升华主题。 7.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8.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9.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 情。 10. 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 映衬,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11.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

13、次之分。 12.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13. 虚实:形象更加鲜明。 14. 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 环境的特征。作用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15.15. 鉴赏语言的常见角度:鉴赏语言的常见角度: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 (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散句的运用,常式句与倒装句的运用。 (3)修辞格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 (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

14、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 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2、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题例题1:1:听松听松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 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答案】对比(或衬托)(1分),用寒冬的草木尽枯来突出青松不畏严寒的旺盛生命力,(1分)突 出对青松的赞美之情(1分)。 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答案】夸张(1分),突出松涛声响之大,声势之强,声威之猛、孕育之久(1分),突出表现松涛 对

15、作者的心灵震撼。(1分)。 例题例题2 2:一个人的仪式一个人的仪式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默哀时的场景,请简析其表现特色。(4分) 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一阵 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凄风苦 雨骤然而至。 【答案】(4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从听觉、内心感受等方面描写(1分),营造了凄 清、肃穆的氛围(1分),表达了内心悲抑、孤寂的感受。(1分)。(意思对即可) 三、答题规范三、答题规范 1.常见的命题形式: 1 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2 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16、3 结合表达特色,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2.答题步骤:手法答题步骤:手法+结合文句展开结合文句展开+效果效果+情感情感 3.回答语言类鉴赏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点出语言的特色,二是文中举出例句,三是对例句作简要分析回答语言类鉴赏题要注意三点:一是点出语言的特色,二是文中举出例句,三是对例句作简要分析 。 总结归纳补充 四、小试牛刀四、小试牛刀 五、提升巩固五、提升巩固 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三)其他作用题江阴一中散文复习学案(三)其他作用题 (一)(一)独句成段的作用独句成段的作用 一一.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独句成段的作用: 1、突现强调:独句成段之后,字句简短、节奏明快,特别是在视觉上显得突出醒目。因此,不少作家常运 用独句成段方式来点明文章题旨、表达观点态度,以充分引起读者注意,收到突现强调的修辞效果。 2、调整节奏:独句成段更简捷明快有力。通过独句成段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