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718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 2016.3一、积累与运用(22 分)1.诗文名句默写(8 分)(1)淮南秋雨夜, 。 (韦应物闻雁 )(2)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3)低头乍恐丹砂落, 。 (白居易池鹤 )(4)世有伯乐, 。 (韩愈马说 )(5)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韩愈马说 )(6) ,泥香带落花。 (葛天民迎燕 )(7)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8)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2.写汉字或拼音(4 分)(1)坦荡如 d( ) (2)心无旁 w( ) (3)强聒不舍( ) (4)狭隘( )3.文言字词解释(4 分)(1)策之不以其道( ) (2)无案牍之劳形( ) (3)

2、才美不外见( ) (4)可以调素琴( ) (5)有仙则名( ) (6)食之不能尽其才( ) (7)有龙则灵( ) (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院里的石榴开花了,有单瓣的,有双瓣的,单瓣的高贵,双瓣的陆离。 B.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C.针对考试题目的形式多样,考生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D.一个人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亵渎自己,而应客观的看待自己。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

3、是否努力。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6.请选出对下列文段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重要贡献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 ) (2 分)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年用笔滞重、结构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

4、位。 A.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B.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C.王羲之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D.王羲之使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二、阅读(38 分)(一)阅读下面绝句,回答问题。 (4 分)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7.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分)答: 8.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2 分)答: (二)课外文言阅读(12 分

5、)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

6、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注释】狱:案件。籍:登记。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素号难治 供自临其狱 _ 留者色动惶顾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_10.下列句中的“之”与“去其桎梏而饮食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执策而临之 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欧阳公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

7、人犯,由此可以看出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既能心怀百姓,又能明辨是非。12.翻译句子。 (4 分)(1)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2 分)答: (2)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2 分)答: (三)说明文阅读(4 分)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一直与鸟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始只知道猎捕它们,食其肉、饰其羽,慢慢就懂得驯化饲养。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明确鸟类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益友!鸟类在消灭森林、农田和草原虫害方面的作用是人所尽知的。例如新疆巴里坤草原,每年春末都有大群的粉红椋鸟从南方飞来繁殖。

8、一只粉红椋鸟的雏鸟平均每天可啄食西伯利亚蝗虫一百三十七只。未经它们捕食过的草地,蝗虫密度每平方米有三十三只,而它们经常捕食的地段,每平方米还不到一只,灭虫效益是非常明显的。又如松毛虫是我国松林的主要虫害,每年受危害的松林面积近三千万亩,损失木材几百亿立方米。山东日照县华山大队工人驯养灰喜鹊消灭松毛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消灭鼠害方面,鸟类更是我们的得力助手。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捕食鼠类近十只。一只红脚隼在育雏期间每天要吃十几只老鼠。目前全国鼠害严重,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猛禽捕猎过度,使鼠类天敌大大减少。鸟类也是仿生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鸟类在空中自由飞行,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有极大的吸引力。科学

9、家经过试验,弄清了鸟类定翼滑翔的机理,终于发明了飞机。之后,又受到百灵鸟、蜂鸟的直起直落的启发,发明了直升飞机。现代的许多仪器,也是根据鸟类的各种行为、器官而发明的。 正因为鸟类与我们人类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鸟类的保护工作,甚至把保护鸟类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和文化及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之一。13.文章第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答: 14.第自然段划线句中的“得力”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4 分)守山人张小萌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一点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

10、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

11、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老康,我老了啊。 ”“老朱,我也老了。 ”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

12、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三十七年啊!”老朱说。“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 “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