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591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6届高三四模(5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2016.5.202016.5.20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试卷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6060 分)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合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 ”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 , “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

2、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B.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C.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D.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 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 B. C. D.3.农政全书载:“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淞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材

3、料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突出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A.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C.工商业城镇大量兴起 D.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5.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革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B.金融革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商业革命: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D.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日益普遍使用6.

4、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 5 次。至光绪年间, “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 “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 “中国” 。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中国A.逐渐形成近代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清政府惧怕西方列强7.有人统计过,在 1872 年到 1913 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 55.9%,商人占 18.3%,买办占 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大地主” 。这反映了 A.民族工业所需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保障B.民

5、族工业的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协调 C.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 D.民族工业得到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从中得出的认识有A.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C.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9.有学者认为:从 1840 年至 1945 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

6、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10.1917 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 ”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A.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B.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C.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D.理性选择西方文明11.下图是刊载于 1934 年 12 月 20 日申报的国货香烟广告。下列表

7、述正确的有圣诞老人卖的香烟它可直接用于研究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画面内容说明西方节日已广为大众接受由于日本全面侵华,传媒宣传实业救国 此时国共对峙,红军正在进行战略转移A. B. C. D.12.l953 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 。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该“宣言”是指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新时期。下列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

8、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设立沿海经济特区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A. B. C. D.14.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作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A.皇权受到法律制约 B.民主政治得以完善C.公民反对宗教迷信 D.皇权神圣不可侵犯15.洛克的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外交权的分立,他的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是二权分立,因为他认为行政权、外交权应属于君主,只有立法权属于议

9、会。孟德斯鸠对共和制是不信任的,他不赞成把行政权给民众或他们选出的人,而赞成把行政权保留给开明的君主,孟德斯鸠对司法权是不重视的,他认为司法权应同时委托给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人民选出的下院。根据材料,下列不属于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共同点A.反对君主专制 B.实行君主立宪C.提出分权学说 D.立法、行政、司法分权与制衡16.弗洛伊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 ”就是说, “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A.以理性

10、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 B.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C.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 D.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17.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法律地位至高无上18.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一些权力,如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

11、劳资关系等等,均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拔款和政策制定之权均在联邦,而州和地方只有执行和管理之权,甚至在州权范围内的事务也有了联邦政府插手的现象。以上现象表明联邦政府担负起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责 新政扩大了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新政结束了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新政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 B. C. D.19.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曾经指出:“与 19 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

12、段几乎一样有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产品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B.批评了有关国际机构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C.作者极力主张全球范围内废除贸易保护主义D.痛斥国际机构采用战争手段扩大市场的行为20.“印象!印象!要知道它们只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而不是生活本身!不论是艺术家、诗人或雕塑家都不应当把印象与原因分开来,它们原是互不分离的” , “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 ”符合上述观点的西欧文学作品是A.百万英镑 B.巴黎圣母院 C. 约翰克利斯朵夫 D.等待

13、戈多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6060 分)分)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合计 60 分。2121 (1212 分)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阅读下列材料:分)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孟子说:“君子行忠信,可以保一国” “忠信以为甲胄” “忠信以为城池”:苟子则主张“信立而霸”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 。自西汉武帝以后, “信”成为“五常”之一,官学以儒家典籍作为必修课,使学子在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著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诚信教化,养成诚实守信的君子人格。纲常礼教主张首信信于君,

14、是为忠;次信信于家父,是为孝;再信信于夫妻姊妹亲友,是为义。 摘编自中国传统政治诚信观及其现代价值材料二材料二 在基督教有关教义里, “诚信”是做人基本的品德,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更是强调了“信”的作用,只有内心的“信”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公义和正义。这种思想在经由基督教的传播进入罗马之后强化了罗马法中的契约思想和欧洲人的契约意识,古罗马法规定: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西方政府诚信制度的核心是宪政,它最早起源于古代的雅典,古代雅典追求民众参与政治生活。近代以后,西方政府根据政府与人民的契约宪法产生后,就必须对宪法和人民讲诚信。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中,针对市场经济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欺骗行为,强调任何市场经济只有在共享的道德观(信守契约、履行支付承诺、尊重市场伙伴)的基础上,才能运行。近代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信用就是金钱” 。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导致逆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