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ch1 绪论1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30285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原理ch1 绪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微机原理ch1 绪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微机原理ch1 绪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微机原理ch1 绪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微机原理ch1 绪论1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机原理ch1 绪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原理ch1 绪论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机原理及应用,信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课程内容,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第三章 80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五章 存储器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第七章 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A及应用 第八章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及应用 第九章 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学习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提高课堂效率 独立完成作业 课堂提问作为部分平时成绩 认真做好实验 实验单列课程,32学时,第一章 绪论,1.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1.3 相关术语 1.4 数制和码制 1.5 小结,1.1 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意义 的电子

2、计算机是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 计制造的“ENIAC” 占地上百平方米 重量几十吨 功耗几十千瓦,这台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件:输入器、输出器、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奠定了当代电子数字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6)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今)摩尔定律(1965):集成电路内芯片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24个月其集成度翻一番。,计算机的分类(综合性能) 1.微机:单用户,也可以执行几个用户指令PC机 2.小型机:同时执

3、行数百用户的指令学校、中小企业服务器 3.大型机:同时执行数万用户的指令大型网站服务器 4.巨型机:同时执行数百万用户的指令 国家新闻中心、国防、军事 目前性能最好的超级计算机: 美国:“走娟”,美洲豹(1.76千万亿次/秒 ) 中国:“曙光-星云”,天河一号(2.5千万亿次/秒) 日本的K-Computer (10千万亿次/秒),微处理器发展概况 第一代:4、8位机 Intel公司4004 1971年 第二代:8位 Intel公司8080 1974年 第三代:16位机 Intel公司8086 1978年 第四代:32位机 Intel公司80386/486 1983年 第五代:64位机 PEN

4、TIUM PIII等 1993年注:INTEL 微处理器的发展见教材P4:表1-1,微处理器的发展,80386,80486,奔腾,奔腾2代,奔腾4代,80286,8086,奔腾3代,IA-64 (安腾),4004,不是我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太快。 扎扎实实掌握知识, 以不变应万变!,Core酷睿,特性: 全新的Core架构 全部采用65nm制造工艺 全线产品为单核心,双核心, 四核心,目前为止L2缓存容量存在2MB和4MB两个版本,上市时曾出现过2MB缓存容量 性能提升40% 能耗降低40%,主流产品的平均能耗为65瓦特 前端总线提升至1066Mhz(Conroe),1333Mhz(Woodc

5、rest),667Mhz(Merom),“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 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 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 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主要运用于服务器上。而台式机上的应用则是在Intel和AMD的推广下,才得以普及。,酷睿系列CPU型号前字母的含义,酷睿2双核中,CPU类型还分E系,Q系,T系,X系,P系,L系,U系,S系 E系就是普通的台机的双核CP

6、U,功率65W左右 Q系就是四核CPU,功率会在100W-150W T系是普通的笔记本CPU,功率在35W或者31W X系是酷睿2双核至尊版,笔记本的X系CPU的功率是45W,台机的X系的CPU功率是100W左右 P系是迅驰5的低电压CPU,功率25W L系是迅驰4的低电压CPU,功率17W U系是迅驰4的超低电压CPU,功率5.5W 2010Intel酷睿双核处理器新家族:i3 530,i5 750,i7 930超线程技术、睿频加速,高清画质,迅驰技术,迅驰是英特尔公司针对手提电脑提出的无线移动计算技术解决方案。 2003年3月英特尔正式发布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英特尔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并非以

7、往的处理器、芯片组等单一产品形式,其代表了一整套移动计算解决方案,迅驰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奔腾M处理器、855/915系列芯片组和英特尔PRO无线网上,三项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Intel发布的第四代迅驰移动平台Santa Rosa,比之前的迅驰平台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更好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清晰的视频播放能力,更好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而这些使的intel移动平台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由酷睿处理器、芯片组、无线网卡。,1.2 微型计算机系统,一、计算机基本结构,冯.诺依曼原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存储程序” + “程序控制” 以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8、程序) 先将程序存入存储器中,再由控制器自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ouma,19031957),美藉匈牙利人,世界著名数学家,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早期的冯诺依曼结构上以运算器和控制器为中心,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现在已演化为已存储器为中心的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 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微处理器 存储器 I

9、/O接口 总线,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微 型 计算机 系 统,微 型 计算机 (主板),外 设,ALU 寄存器 控制器,键盘、鼠标 显示器 软驱、硬盘、光驱 打印机、扫描仪,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三、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微机组成框图,1、CPU(也称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计算机的控制中心,提供运算、判断能力 构成:运算器:完成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器:协调整机工作寄存器组:暂存数据等 例:Intel 8086、PIII、P4 CPU的位数:4位、 8位、 16位、 32位、64位 是指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2、存储器,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一般分

10、为两大类:内部存储器(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储器(外存)。,内存存放当前正在使用或者经常使用的数据,CPU 可以直接访问;外存存放“海量”数据,相对访问较少,使用时调入内存。,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 内存:ROM、RAM特点:随机存取,速度快,容量小 外存:磁盘、光盘、半导体盘、特点:顺序存取/块存取,速度慢,容量大 内存操作:读:将内存单元的内容取入CPU,原单元内容不改变;写:CPU将信息放入内存单元,单元中原内容被覆盖;,3、I/O接口(输入/输出接口)CPU与外部设备间的桥梁。实现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匹配,信号电平匹配,信号格式匹配,时序控制,终端控制等。,CPU,I/O 接口,外设

11、,主要接口芯片:锁存器74LS373;缓冲器74LS245;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可编程计数/定时器8253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 A/D,D/A等。,4、总线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总线标准的特性:(有4 个特性)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电气特性;时间特性总线分类:(从不同层次看有4类)内部总线;元件级总线;系统总线;外部总线总线结构(有3种)单总线结构;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面向主存储器的双总线结构,内部总线,元件级总线根据传送信息的类型不同分为三种: (1)地址总线AB:传送CPU输出的地址信号,确定被访问的存储单元、I/O端口。地址线的根数决定了CPU的寻址范围。

12、CPU的寻址范围 = 2n , n-地址线根数8086CPU寻址范围 = 220 = 1MB (2)数据总线DB:决定CPU一次最多传送数据宽度。8086CPUDB 16位 (3)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3)系统总线微机机箱内的底板总线,用来连接各个插件板,包括:ISA总线: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EISA总线: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VE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总线PCI总线:外设互连局部总线PCI-E总线: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AGP总线:加速图形接口总线,4)外部总线用于微机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通路。,并行:IEEE-488并行标准,串行:RS232、485,

13、USB,IEEE-1394标准,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CPU、存储器和I/O接口均挂在一组总线上。优点:控制简单,易扩充。 缺点:总线只能分时工作,数据传输受限。,2)面向CPU的双总线结构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分别有一组总线。优点:提高了数据传送的效率。 缺点:降低了CPU的效率。,3)面向存储器的双总线结构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均挂在一组总线上,同时存储器与CPU之间增加一组高速存储总线。优点:提高了数据传送的效率,且不降低CPU效率,1、主频:指CPU的时钟频率,与运行速度有关; 2、字长: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3、内存容量:存储器能存储信息的字节数; 4、存取周期:

14、主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写所需要的时间 5、运算速度:是指微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四、微机的性能指标,1.3 相关术语,位、字节、字和字长、位编号、内存单元的地址和内容、内容容量及常用单位、内存中字数据的存储格式,一、位,二、字节,三、字和字长,字长:CPU一次能够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四、位编号,五、内存单元的地址和内容,地址:内存单元唯一的编号 内容:内存单元存储的数据项,1 0 1 1 0 1 1 0,38F04H,内存单 元地址,内存单 元内容,. . .,. . .,六、内容容量及常用单位,内存容量:内存单元的个数(或存储的信息量)通常:512MB常用单位:位(bit)b字节(By

15、te)B字(Word)WKBMBGB,转换关系: b:一位二进制数字 1B=8b 1W=2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一个字(16位)由两个字节的数据来组成。 它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格式通常有: 小地址格式:低字节总是存储在低地址单元中,高字节存储在高地址单元中。这在Intel 家族的CPU中采用。 大地址格式:低字节存储在高地址中,高字节存储在低地址中。这在Motorola家族的CPU中使用。,七、内存中字数据的存储格式,例如:1234H以不同格式的存储时的情况。,2FFFH 3000H 3001H 3002H 3003H,34 12,小地址格式,12 3

16、4,大地址格式,2FFFH 3000H 3001H 3002H 3003H,1.4 数制和码制,为了表示方便,使用后缀表明数的进制 十进制,后缀D或省略符合人们习惯 例:17.34 二进制,后缀B便于物理实现 例:1101.1010B 十六进制,后缀H便于识别书写 例:3A.B2H 八进制,后缀Q或O 例:625.71Q,1.4.1 数制,一、常用数制,1、十进制 特点:以10为基数,逢10进一;共有0-9十个数字符号 表示:,例:267.85,2、二进制 特点:以2为基数,逢2进一;只有0和1两个符号。 表示:,例:1101.1B,1101.1B,3、十六进制 特点:以16为基数,逢16进一;有0-9及A-F共16个数字符号。 表示:,例:1A.8H,1、非十进制数到十进制数的转换 每位数字与其对应的权值相乘,再按十进制求和 即:按权展开,再按十进制求和 例:将1110.101B转换为十进制 数码 1 1 1 0 . 1 0 1 权值 23 22 21 20 . 2-1 2-2 2-3 数值 8 + 4 + 2 + 0 + 0.5 + 0 + 0.125 =14.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