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0030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6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论据的作用》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论述类复习高三论述类复习 论证方法及论证效果论证方法及论证效果 一、考点要求一、考点要求 分析综合: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二、常见论证方法二、常见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运用一些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种论证方法。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 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 ”、“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 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类比

2、论证: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 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 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要使用同类对象进 行类比,不能相对或相反。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 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由此可见, 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

3、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 各具特色,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 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 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无疑,李政道的 “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例证法:例证法:也

4、叫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引证法: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 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 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三、三、“论据的作用论据的作用”类题常见题型如下类题常见题型如下 ()作者在这里引用某某人的故事,有何好处? ()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文中某段,运用某个故事或某个名言,在论证上起什么作用? 四、答题要点四、答题要点 (1)指出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5、类比论证 (2)具体解说这一论证方法 (3)指出论证的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4)指出这个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这点非常重要,证明哪个观点是答案的核心。能看出你是否读懂 了文章。 (5)常态效果 增强说服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增强论证的气势,增加文采,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思考。五、例题展示五、例题展示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6、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 子 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马克吐温在世时

7、,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1920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

8、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

9、闲了没事要好。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6分)答: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谈论人间朋友和国人自以为拥有最高智慧可以拯救世界的盲目自大作类比答: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谈论人间朋友和国人自以为拥有最高智慧可以拯救世界的盲目自大作类比 ,(,(2 2分)批判(或分)批判(或“讽刺讽刺”)了国人的抱残守缺,不思进取,()了国人的抱残守缺,不思进取,(2 2分)呼吁跳出传统,寻求新知,体分)呼吁跳出传统,寻求新知,体 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会寻求知识的快乐。(2

10、 2分)分) 报恩于万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恩”是债务,而且必须偿还。但在日本,“报恩”被看作与“恩”全然不同的另一个范畴。在我们的伦理学中,这两个范畴却混在一起,形成中性词汇,如obligation(义务、恩义)与duty(义务、任务)之类。日本人对此感到奇怪,感到不可理解。对日本人来讲,称之为“恩”,一经接受,则是永久常存的债务;“报恩”则是积极的,紧如张弦,刻不容缓的偿还,是用另一系列概念来表达的。为报恩而积极献身之时就是行有美德之始。美国人要想理解日本人的这种德行,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把这种德行与金钱交易作比较,并且要看到其幕后对不偿还的制裁。犹如我们在财务交往中都要求履行合同,谁

11、要是巧取豪夺,我们决不宽容。你对银行有债务,就必须偿还,不能还不还随便。债务人不仅要还本,还必须付息。这些,与我们对爱国、爱家庭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对我们来讲,爱是一种感情,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给予,这才是最高尚的。爱国心意味着把我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其它一切。我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同情、援助贫困的双亲,不能殴打妻子,必须抚养子女。但是,这些既不能像金钱债务那样斤斤计较,也不能像做生意成功那样获得回报。但在日本,这些却被看作像美国人眼中那种金钱债务样,其背后有强大的约束力,就像美国人的应付账单或抵押贷款的利息一样。这些观念时刻笼罩心头的阴影,和纽约的农民时刻担心抵押、华尔街的资本家卖空脱手后盯着行

12、情上涨一样。日本人把恩分为各具不同规则的不同范畴:一种是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他们把这种恩称之为“义务”,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难于报恩于万一”。义务分两类:一类是报答父母的恩孝;另一类是报答天皇的恩忠。这两者都是强制性的,是任何人生而具有的。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人的一生中的偶然事件可能改变义务的某些细节,但义务则是自动加在一切人身上并超越一切偶然情况的。七世纪以来,日本一再从中国引进伦理体系,“忠”、“孝”原来都是汉文。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在中国,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

13、系。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对他。“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天子之所以能享有帝位,是因为他在施仁政。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伟大的日本学者朝河贯一在论及中世纪两国的这种差异时写道:“在日本,这些观点显然与天皇制不相容,所以,即使作为学术理论,也从未全盘接受过”。事实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伦理体系之外的德目,丧失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在日本,“行仁”或“行仁义”,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是必须具备的道德了。由于“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人伦理体系之外,致使“仁”形成具有“法律范围以外之事”的含意。比如提倡为慈善事业捐款、对犯人施以赦免等等。但它

14、显然是份外的事,不是必需如此。1、文中划线句子对论述日美两国不同的“恩”与“报恩”观念有什么作用?(6分) 答:类比论证,将日本人对于报恩的心情和美国人对于金钱债务的心情作比较(答:类比论证,将日本人对于报恩的心情和美国人对于金钱债务的心情作比较(3 3分)。更有力地证分)。更有力地证 明了,对日本人说明了,对日本人说“恩恩”是一种刻不容缓必须偿还的债务(是一种刻不容缓必须偿还的债务(3 3分)。分)。六、实战演练六、实战演练 精英与荣誉 梁文道 在“我爸是李刚”那件事刚传出来时,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假如那位在河北大学飞车撞死人的年轻男子出事之后,马上下车查看情况,然后说的不是

15、“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是“大家赶快帮忙救人,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整件事的走向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我这么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像中的那句“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其实也很符合“常理”;只不过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李刚也算社会精英了吧。自古以来,各个社会的精英都享有大小不一的特权;但这种特权不是没有代价的。去过剑桥和牛津的人大概都见过他们纪念二战阵亡校友的碑志,那里有多少年华正茂的青年呀,更不乏父荫广被的权贵之后。本来等着他们的,是美好的人生前景;然而战火一启,他们要率先参军,在长空与怒洋间抵抗纳粹,为国捐躯。这正是古代贵族传统的最后霞光。那

16、些贵族平日养尊处优,接受平民献税纳贡,战时就得挺身上马,迎敌护国。这种传统没有中西之别,我们的“士”比这些欧洲贵族还要古老。既然你享受了那么多,凭什么你不用付出?这不只是赤裸的交换,它还演化成了荣誉的一部分。著名伦理学家阿皮亚在其近著荣誉规条中定义荣誉为“值得尊敬”,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尊贵的”或者称他“有荣誉”的时候,意思就是他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具体表现为一套规范、一组规条,凡是享有荣誉的人都应遵从这套规条,并做到最好。那都是些什么样的规条呢?英国绅士阶层一向被认为是有荣誉且值得尊敬的,身为绅士,他就应该诚实不欺、保护弱小、尊重妇女、言行得体只有完全达到这些标准,他才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绅士,不辱家声,也不负他人的尊重。假如有人指控他违犯规条并且全都属实的话,他就应该感到羞愧;要是他人的批评乃无中生有的诽谤,他就得奋力捍卫自己的荣誉,甚至不惜决斗。历史上大部分的绅士决斗都和荣誉受到冒犯相关,而不是通俗剧中常见的感情纠葛。看似卑之无甚高论,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