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9887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语文 蜀相教学案蜀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中国古 代诗歌散文欣赏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 4、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1 1、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了解诗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预习案预习案 学法指导 :诵读感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了解全诗内容;品味

2、语言,感悟意境,品读 诗中蕴含的情感。 一、课本助读一、课本助读 1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杜甫,字_,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明清文人推崇 他为“_”。 蜀相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这首诗 通过对_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 称颂,崇敬,仰慕称颂,崇敬,仰慕 之情之情,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壮志难酬的苦痛慨叹。全诗情景交融,深挚悲壮。杜甫的诗歌具有 _的风格特点。 2 2、整体感悟(赏析前提):、整体感悟(赏析前提): (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课堂

3、检查,学生口述讲解): (2)触摸诗人, 明确大意(概括写出): (3)置身诗境, 熟读成诵(课堂检查) 。 二、预习问题设置二、预习问题设置 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 _ - 2 - 三、预习自测三、预习自测 结合背景度,诵读全诗,试着读出作者的情感 四、我的疑惑四、我的疑惑 _ 探究案探究案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带着问题体会分析全词,提出自己的见解,交流讨论。 一、一、探究问题探究问题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伤、叹惋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明

4、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三顾茅庐,定天下计,联吴抗曹,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 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3、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 “老臣 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 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

5、”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 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 ,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二) 、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 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 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就是吟 诵这两句诗,三呼“渡

6、河”而逝这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2、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 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 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 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 - 3 - 此,我们可以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 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 成的千古

7、名句 3、这种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师点拨、明确: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 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 “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4、揣摩语言,分析“自” “空”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 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 “自” “空”二字互文见义,却使诗意逆转, “阶前的草一到春天 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

8、?”春 色虽然无限,却与诗人无关,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 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诗人面对丞相祠堂的无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 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 三、当堂检测:默写全诗三、当堂检测:默写全诗 训练案训练案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熟记全词;拓展升华,提高鉴赏力。 一、默写全词一、默写全词 二、对照阅读二、对照阅读武侯庙武侯庙与与蜀相蜀相 ,回,回答下列问题。答下列问题。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

9、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 “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的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从意蕴看,哪一句内 涵更为丰富?请作简析。 明确:“ 出师未捷身先死” 。 第二问,答案不求一致。一般说来,杜诗这一句内涵更为丰富,因为除了交代史实外, 还含有惋惜、痛心之感,而“莫将成败论三分”更侧重客观的评述。 、 “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意一样吗?你 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请说出理由。 明确: “南阳祠宇空秋草”是“空剩” , “隔叶黄鹂空好音”是“空有” ,答皆“空有” 也对。杜诗中的“空”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厚。 - 4

10、- “隔叶黄鹂”与“映阶春色”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但作者感受独特:祠庙寂寥冷清, 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而好音无人来听,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 其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 、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侯庙诗“为最” , “情韵声律,无不合也” (明诗别裁 )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 较,说说 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不同意。杨慎的引诗的确“情韵声律,无不合也” ,似乎无可挑剔。但蜀相也情 韵声律,无不合也。 ) (在内容上,也充分肯定、赞扬了诸葛亮的功绩。在这些方面,似乎与杜诗并无多大 不同。但还是逊了一筹,它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这主要与杜甫、 杨慎引诗作者的不同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感情有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是杨慎引诗作者不可企及的。 ) (艺术上都有借景抒情。而蜀相好音无人来听, 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武侯庙有客观评价。其他的手法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