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9147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1515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一、知识结构图一、知识结构图余角 余角补角 补角角两线相交 对顶角同位角 三线八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一)余角与补角(一)余角与补角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

2、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1)则(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00001290 (180 ), 1390 (180 ), 23 相交线与平行线- 2 -(2)且则(等角的余角00001290 (180 ),3490 (180 ), 14, 23 (或补角)相等)。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二)对顶角(二)对顶角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

3、要桥梁。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 8 个角。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四)六类角(四)六类角1、补角、余角、对顶角、同位角

4、、内错角 、同旁内角六类角都是对两角来说的。2、余角、补角只有数量上的关系,与其位置无关。- 3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与其数量无关。4、对顶角既有数量关系,又有位置关系。(五)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五)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六)尺规作线段和角(六)尺规作线段和角( (

5、了解了解) )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3、尺规作图中直尺的功能是:(1)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2)将线段向两方延长。4、尺规作图中圆规的功能是:(1)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一个圆;(2)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一段弧;5、熟练掌握以下作图语言:(1)作射线;(2)在射线上截取=;(3)在射线上依次截取=;(4)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于点;(5)分别以点、点为圆心,以、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4 -ODCBA(6)过点和点画直线(或画射线) ;(7)在的外部(或内部)画=;6、在

6、作较复杂图形时,涉及基本作图的地方,不必重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1)画线段=;(2)画=;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分节知识点) 5.1.15.1.1 相交线相交线(详见课本第 2 页)1、相交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 点, 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交点。如图所示,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2、对顶角的概念: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 延 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如图所示,1 与3、2 与4 都是对顶角。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对顶角 。 4、邻补角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

7、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角的另 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邻补角。如图所示,1 与2 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12180。5.1.25.1.2 垂线垂线(详见课本第 3 页)1、垂线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 角时,就说 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它们的交点叫做 。 2、垂线的性质(1) (垂线公理)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过一点有且只有过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2) (垂线推理)性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

8、垂线段最垂线段最 。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点到直线的 4 321ABCDO21 OCBAA B C D 1 图图 2 2图图 1 1- 5 -。 4、 垂线的画法(工具:三角板或量角器)画法指点画法指点: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5.1.3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详见课本第 6 页)1、三线八角、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 条直线所截形成 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 6,直线被直

9、线 所截ba,l1 与5 在截线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的上方,叫做 角角(位置相同)lba,同位角是“F”型5 与3 在截线 的两旁(交错) ,在被截直线之间(内) ,lba,叫做 角角(位置在内且交错)内错角是“Z”型5 与4 在截线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之间(内) ,lba,叫做 角角。同旁内角是“I”型2、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 , 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如图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在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先要弄清哪 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然后依据它们的定义

10、,也可由它们的名字的提示,准 确找到所需要的角。同学们要注意:并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就相等,同旁内角就互补, 而只有当这两条直线平行时,才会有这个性质。5.2.15.2.1 平行线平行线(详见课本第 11 页)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6BAD 2345 789FEC- 6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 。 (通常把 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关系。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3、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平行用“ ”表示,如图 8 所示,直线A

11、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 平行于CD。4、平行线的画法: 5、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 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2)平行推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 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 。如左图 8 所示5.2.25.2.2 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详见课本第 12 页)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 (1)判定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 同位角同位角 ,两直线,两直线 (2)判定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 内错角内错角 ,两直线,两直线 (3)判定 3:两

12、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 同旁内角同旁内角 ,两直线,两直线 (4)平行线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 ) ,那么两直线平行。(5)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 )(6)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 。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5.3.15.3.1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详见课本第 18 页)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两直线两直线 ,同位角,同位角 。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

13、记:两直线两直线 ,内错角,内错角 。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两直线两直线 ,同旁内角,同旁内角 。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直线 ABCD,EFAB 于 E,EFCD 于 F,则称线段 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 AB 与 CD 间的距离。 3平行线的性质性质与判定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互逆的关系:a b cABCDEF1234图 7 DCBA图图 8 8- 7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1 2 3同旁内角互补。5.3.25.3.2 命题、定理命题、定理(详见课本第 20 页)1、命题的概念: 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

14、题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 、 两部分组成。 (1)题设是 事项; (2)结论是由已知事项 的事项。 3、命题的表述句式:命题常写成“ , ”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 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 ,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 。4. 命题的真假: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5. 定理:经过推理得到的真命题称为定理。5.45.4 平移平移(详见课本第 28 页)1、平移变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 沿某一 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的平 移变换。 2、平移的特征:大小: ; 形状: ; 位置: ; 对应点 的连线: 且 。(1)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2)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平移作图:平移作图的依据是平移的特征,其关键是确定平移后对应点的位置,并且 在作图时要注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考点例析考点例析】一、概念型考题一、概念型考题 主要考察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定理,常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例 1如图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的是( )12(A)1=3(B)2=3(C)4=5 (D)2+4=1800ADBECF图图 7 7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