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728724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6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 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 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

2、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 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 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 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 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 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 识。 2、掌握 100 以内笔算

3、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 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 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4、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 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 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 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 课堂中

5、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 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 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2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 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 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

6、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014-2015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时 间周次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备 注 9.1/9.51 长度单位 9.8/9.122 长度单位/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15/9.193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22/9.264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29/10.35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0.6/10.106 角的初步认识 10.13/10.177 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 10.20/10.248 表内乘法(一)

7、 10.27/10.319 表内乘法(一) 11.3/11.710 表内乘法(一)期中测评 11.10/11.1411 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 11.17/11.2112 表内乘法(二) 11.24/12.813 表内乘法(二) 12.1/12.514 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 12.8/12.1215 认识时间/数学广角 12.15/12.1916 数学广角/总复习 12.22/12.2617 总复习 12.29/1.218 复习迎接测评 1.5/1.1519 复习迎接测评 1.16/1.3020 成绩统计分析、总结 3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 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 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 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二

9、次备课 一. 谈话 引入 二、 探究 新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 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 , “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 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 1 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 解到了哪些信息?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师生量课桌。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 3 拃。我们量 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 样呢?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 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 (二)

10、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 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 相同点呢? 教师指出刻度线、O 刻度、长度单位 “厘米”并明确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生回答 生按要求比一 比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 古人用张开的手 臂丈量石头的宽 度,以一拃或脚 长为标准量物体 的长度。 (学生自由发 言 生 1:5 拃。生 2:5 拃半。 让学生充分发 表看法,使他们 逐步明白:每个 人一拃的长度不 同,进行测量后, 量的结果也不同。 学生:用相同 的标准进行测量。 (学生可能回 通过师 生用各自 的一拃量 课桌的长 度,体会

11、 由于所用 的标准不 同,所以 测量同一 长度所得 的结果也 就不同, 引起学生 的认知冲 突,在解 决这种冲 突中体会 掌握统一 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5 巩固 新知 四、 小结 2认识 1 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 0 很重要,它就像起 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 0 到 刻度 1 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板书:1 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呢? 谁上来指指看?我们发现了什么 师: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 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 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 1 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 教师呈现食指

12、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 钉的长度。 用 1 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 是 1 厘米。你也能用 l 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 1 厘米,那现在老 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 0 到 3 的长度是几 厘米,从 O 到 7 呢? 4教学例 3(量一量) 。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 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 2,你 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 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 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 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1完成

13、教材第 4 页的“做一做” 。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先估 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2 题。 说明:接近 8 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 8 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 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 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 认识了 1 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 答:都有竖线、 还有数字) (刻度 1) 学生活动 (每一个大格 的长度都是 1 厘 米。 ) (很短。 ) (让学生自由 发言。 )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自主学习。 同桌合作量一 量。再汇报交流。 (把尺的刻

14、度 2 对准纸条的左 端,再看纸条的 右端对着几,把 大数减小数,就 是这张纸条的长 度。 ) 让学生看刻度 尺,说出铅笔的 长度,再说说是 怎么想的。 看着尺子上的 刻度,说出手掌 的宽和一拃的长 大约是几厘米。 联系生 活实际进 行测量和 练习,到 最后的开 放练习, 让学生动 手操作, 动脑思考。 强化练 习,加深 1 厘米的 表象,逐 步形成空 间想象能 力,增强 空间观念。 6 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 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 O 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

15、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 是几厘米。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 力,又为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 1 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 学生在直尺上找出 1 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 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 1 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 如:手指的宽度、牙齿、开关、纽扣、小奖品的宽度等等,我想对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 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 1 厘米的长度。通过这

16、些活动,让学生正确 7 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 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今天课堂上学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对准 0 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 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这里我让学生比较 了两种不同的量法,学生认为第 2 种量法从刻度 3 量起比较麻烦,要数或者要算。但也 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这个活动中, 留给学生很大的实践空间,既让学生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 熟悉的物体来测量它的长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 习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 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 度。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 度,同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