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596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政 治《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熟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理解并能运用博大精深的三个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全面、辨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 特征的能力。3. 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激情投入,快乐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博大精深的三个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1.课前 20 分钟,依据自学指导,结合教材助读通读课本,边理解边搞好教材的勾画标记, 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

2、表统一反馈给老师。【课前预习案课前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一、教材助读:(课前 20 分钟,通读教材,在教材上做好勾画,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基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问题导学问题导学一、博大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深的中华文化(表现有三点) 1 1、独特性、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中华文化中的 ,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 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 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 和 的特点。 2 2、区域性、区域性(从不同地区看)

3、原因: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 特征。 3 3、民族性、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它们都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1、中国的科学 技术一直处于世 界的前列吗?2、包容性即包 容一切文化。这 种说法对吗?为 什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 贡献,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 (共性) 各兄弟民

4、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的 厚重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因此,要尊重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吸收,共同缔 造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包容性,即 和 。 (1)求同存异的含义: 。 兼收并蓄的含义: 。 (2)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 (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 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

5、明天的不竭力 量之源。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非意味着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并非是中外文化趋 同。二、预习自测二、预习自测学海导航 P5355三、我的疑问:三、我的疑问: 四、知识体系构建四、知识体系构建 博大精深的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 【课堂探究案课堂探究案】探究一探究一: : (2010 年高考安徽卷 38)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 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 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 中国元素,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

6、”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 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徽派建筑标志性 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 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课后检测课后检测】 1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 进的不竭动力。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闻名中外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今天的汉字由甲骨 文演化而来 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中华

7、文化是永恒不 变的 A B C D2中国有修史的传统,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继承传统,缺乏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制作精美的陶器,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铸造精良的 青铜器,无一不在向世界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说明中华文化( )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开放平和,面向世界4 “水性使人通” 、 “山性使人塞” ,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 ) A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区域特征

8、 D文化的包容性5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 相互联系,趋于统一 相互区别,独立发展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 B C D6胡锦涛指出,亚欧双方应该弘扬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提倡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为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作出贡献。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 利于( )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统一 A B C D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答案一、课后检测答案:一、课后检测答案:16:AAA CBD二、探究一答案:二、探究一答案: 答: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 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