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8298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莞美学校莞美学校2016届高考适届高考适应性考性考试2语文文试题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 犯禁。”这里的法和禁指国家的法律制度。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指出了“侠”目无法纪、好斗使力的一 面。司马迁则以民间道德定义侠客形象,其在史记中专立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 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 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随后又立刺客列传指明侠的本质就是舍己为人,他们明大义,识大体, 他们的义愤为

2、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为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一 种社会力量。后代讨论侠的时候,主要根据(依据)的就是司马迁的这一段话。 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此后史书对侠的 记述便无以为继(销声匿迹)。史家没有记载的东西,就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侠的 形象由此出“史”入“文”。也就是说,政府希望独掌法律,不喜欢跟政府唱对台戏的游侠。而游侠认为 政府有不公正的地方,所以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和生杀。这一点是像中国这种大一统帝 国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从汉景帝开始就大量杀戮游侠,中国历代帝王,只要建立起政权,国

3、家稳定以 后,一定杀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柳亚子诗云“乱世天教重侠游”,就是说,在乱世里面 ,老百姓更易被欺侮,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格外地想念侠。人们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救 济)的希望。 不仅乱世,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封建社会的很多不公也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很多坏人,官 府和法律制服不了,或者说不愿意管制,这时民众希望在法律和政府之外,另外有一批人,这批人跟政府 没关系,但是他们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这就是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的心 理基础。 侠由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中,其特征中的积极方面,也就是符合

4、主流意识需要的元素,可以理解为武侠 精神的体现,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中的一部分。结合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武侠精神的 诠释,再纵观历史武侠人物的悲壮侠义之举,可以将武侠精神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恩 知恩必报,重义轻命。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战国末期武侠产生起,知恩必报就已成为 侠的最坚定的信念之一。受人恩惠,无论多少,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要加倍回报,如果无以为报 就要杀身成仁,以死来报答知遇之恩,这是侠最初产生之时所秉持的信条,后来这一信条广泛地流传于民 间大众,逐渐成为平民大众的一条伦理道德。 信 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已成为侠最根本的

5、人生观和价值观,侠者忠于 然诺,一言既出,舍命践行,以为立于天地间的信条。 勇 千里赡急,不吝其生。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又说:“千里赡急 ,不吝其生。”轻生是武侠精神中至为壮烈、震撼人心的因素。这一生死观一反乐生畏死的人之常情,洞 达人世,视死如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血性洋溢。 义 除暴安良,打抱不平。执义为武侠精神的核心。孔子解释,“义者,宜也”。胡适解释“宜就是应该,凡 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侠与义往往组合成词也说明义为侠之核心。遇见不平之事他们仗义执言,危 难之际他们急公好义。他们行侠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为了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所以路见不平,拔

6、刀相助。甘为公义而战,甘为天道授命,凡义之所在,九死不悔。这一条武侠准则是对先前侠为人 排忧解难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宋朝以后由于受到儒家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具有儒家观念和伦理内容的“忠义”武 侠观,如两宋时期武侠豪杰纷纷组织抗辽抗金团体,明朝时期沿海武侠组织抗击倭寇入侵等。这类武侠组 织均以反抗异族入侵、捍卫民族利益和荣誉为宗旨。由此,中国武侠精神由单纯的个人或集体恩怨上升到 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上,武侠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 侠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点就是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羁,自由放达。古代侠士,衣带飘飘, 倚剑长歌。他们不要名位,不要爵禄,也不想受

7、到任何社会和他人的束缚,他们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路 见不平,拔刀相助,将不平之事变成公平之事;轻财好施,赈穷救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追求公 平与自由。这种天马行空、豪放肆意的气度,很受文人的欣赏。 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文人,或者说一直到现在的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对侠的观念、对写侠的诗文、对 武侠小说感兴趣。虽然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没有再记载关于侠的故事,可是,我们从魏晋 隋唐描写游侠的诗歌文章,从唐代宋代的豪侠小说,从元代及明代清代的游侠杂剧传奇,从明清的侠义小 说,到20世纪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台湾、香港很流行的武侠电影,都可看到大侠的身影。 侠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虽已消失

8、,但是武侠崇尚的“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追求 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 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们喜欢侠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不管是身处乱世还是治世,遭遇不公的人们都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 B.人们敬佩侠铲除不平、伸张正义,具有的恩、信、勇、义、忠等武侠精神。 C.侠的形象出“史”入“文”,被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 D.人们欣赏侠不慕名利,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表

9、明他作为法家代表人物对战国末期儒家和 游侠持批判态度。 B.司马迁在褒扬游侠“言必信,行必果”,识大体、明大义的同时,也指出他们“行有不轨于正义”,这 表现了他“妍媸毕露”的实录精神。 C.在封建社会,因为游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生杀,挑战政府的法律,所以会遭到政权 稳定的政府的戕害。 D.老百姓在乱世被欺侮、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治世,遭受冤屈,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是 侠世世相传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封建社会,社会有不公现象和老百姓希望被拯救的心理,是游侠作为社会群体存在的土壤。 B.因为汉景帝在巩固政权、稳定国家后就开始大量杀戮

10、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C.鲁智深虽和金氏父女素昧平生,但他“路见不平一声吼”,拳打镇关西,除暴安良,他是游侠在文学作 品中的身影。 D.“武侠精神”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大侠的身影仍可能出现在今后的影视作品或小说 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 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11、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 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 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 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 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 ,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

12、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 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 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 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 制 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 制 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

13、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 制 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 制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 戎、狄。 B.江右,古时以面朝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长江之东称为“江 右”。 C.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依 声”。 D.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三鼓,是指23点 至次

14、日1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 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 博大胸襟。 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 不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

15、能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梦故城秋望 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赏析之。(5分) 9.诗歌的情感内涵颇为丰富,概括之。(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阿房宫中走廊回环曲折、房檐高高翘起的句子是 “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曾经的歌舞场所和英雄人物一同消逝来表现自 己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想的句子是“ ,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16、”两句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唢呐王 宋志军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 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风,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 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 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 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